期刊评价之自引辩解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42 浏览:30343

【摘 要】自提出期刊影响因子以来,关于期刊的评价就成为期刊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因影响因子可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而作为提升期刊影响因子的自引指标也备受争议.在此,通过对期刊评价之自引的研究背景和自引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要从确定过度自引的界限,采用复合加权办法计算自引贡献,坚持正确的办刊思路、牢牢把握刊物质量这一核心,积极寻求全方位的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解脱自引之痛.

【关 键 词】期刊评价评价体系自我引用影响因子对策研究

【作者信息】康存辉,武汉纺织大学期刊社,副研究馆员;操菊华,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期刊在创始之初,没有任何评价之说.后来随着学术刊物的不断涌现,论文的学术价值如何体现就成为学界普遍探讨的一个问题.早期,期刊究竟如何衡量其学术标准,大多都只是研究者或单位内部根据自己工作的喜好或需求订阅相关或相近学科的期刊.随着刊物增的速度加快,这种简单的操作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研究和的要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资金问题,特别是研究机构的资料室和图书馆购刊费用与日益增长的期刊数量相去甚远,迫使其成立专班研究期刊目录,确保在有限费用的前提下,满足读者或研究者的需要.正如最初出版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目的一样,就是为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图书馆采访与中文期刊提供参考依据,为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读者选择阅读中文期刊提供参考依据.但学界也找不到更好的评价学术论文好坏的依据,就开始采用这类目录中的刊物作为参考标准,用来衡量论文的好坏.随着Garfield提出影响因子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就此诞生,期刊评价自引之痛也由此产生.


一、研究背景透析

自从1955年Garfield提出影响因子(IF)以来,就在学术评价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和探索,并在1961年出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时创立了期刊影响因子(JIF).此后几十年里,关于期刊影响因子的得失、利弊在期刊界与学术界进行过一轮又一轮的辩解,但都没有办法抛弃这一评价指标.正如Hoeffel所说:“影响因子并不是评价论文质量的完美工具,但目前也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好的方法,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1]因此,它仍然是科学评价的好方法.所以,无论是国内国外的期刊评价体系都将影响因子作为核心评价指标.

期刊影响因子包含两个重要变量:自引和他引.这两个变量的产生、影响、权重一直也是评价体系难以界定和取舍的.但在市场竞争的影响下,各学术期刊都在注重其影响力的提升,影响因子首先成为大家追逐的目标,尤其是自引这个能够“便利”操作的变量,成为部分刊物提升影响因子的“利器”,并逐步有扩大化的趋势.T.Opthof在研究中分析了JACC(the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杂志在2011年第5期的503页-537页发表的“Highlights”一文的292个参考文献中有266个自引.这个仅仅一篇文章的自引就为2012年JACC的影响因子贡献了0.309.[2]JamesHartley撰文说:“最近在我的文章中发现一个错误,就是在其中出现了一个被添加的自引表,而这个表可能会给他们的期刊影响因子作出贡献”.[3]

上述两个事例可能并不能完全说明自引的怪现状.但就自引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有的评价机构就在尝试弱化自引的权重,如2014版的北大核心期刊评价将打算对自引进行加权处理.自引最终如何对待、如何处理,评价机构会在一定时机内给学术界一个相对明确的交待或一个理由.本文将就期刊自引进行的一番辩解,以期为自引寻求一个合理对策或建议.

二、自引现象分析

期刊自引在没有评价、没有市场影响、没有功利色彩的前世,是一种自然而为之的现象,不关任何评说,而在今生自引现象已成为期刊界无处不谈、无处不提、无处不论的一个话题.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不同类型的自引现象进行分析.

1.合理需要“自引”

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系统的材料收集并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自觉地引用了大量参考文献,论文完成后,根据专业、学科、办刊宗旨以及专题专栏设置的情况,恰好被有引用该刊参考文献的刊物发表了并没有作任何处理的情况,就是合理需要自引.这种自引是不带任何色彩的自引,是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表现,也是目前期刊自引的主流.据统计,Nature和Science在1997年到2007年10年间的自引率分别达19.81%和23.98%.[4]这个数据足以说明自引的存在是合理的,且也是科研成果不断传承与创新的需要.因此,合理自引不需要鼓励和提倡,这种自引是作者在研究中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觉、自发地完成的.

2.投其所好“自引”

一些研究者为所撰写的论文能够在投稿过程中提高命中率,特意研究了部分期刊的办刊喜好,针对相应专题开展研究,并在研究中相对较多地参考了这部分期刊的研究成果,但这些引用和参考都是真正的期刊自引,不会出现无效引用.这种引用现象就叫投其所好自引.这类引用相对于合理需要自引来说,有一定的目的,但不会出现后面将要提到的被动自引的后果.因此,投其所好自引现象的存在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确实有一定作用,但也可以说是一种自觉行为,与期刊主办方无关.对此现象,不应作过多宣扬.

3.各种过度“自引”

但往往有很多被自引或过度自引的情况发生,有的是征求作者同意,作者自愿添加的,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在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引的,其结果导致了各种过度自引现象的发生.本文开头的两个例证就是如此.张建合对国内20种样刊自引影响因子统计显示,影响因子最高的物理学报1.231,自引影响因子为0.781;光子学报影响因子为0.877,自引影响因子为0.670,前者是两个影响因子都排第一,后者是影响因子排第9,自引影响因子排第2,自引影响因子占其影响因子比例分别为63.44%和76.40%.[5]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很多,但都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其影响因子,这也是目前研究、评价期刊自引权重的热点和甚至于有人说要摒弃自引的原因.三、期刊“自引”之痛的对策辩解

通过上述分析,期刊自引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也有存在的理由.但在期刊评价过程中,只有把自引与他引分开进行统计分析,方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论文的实际学术水平.因他引和自引所含的学术价值是不完全一样的,作者自引反映了研究者研究工作的连贯性,自引自然而然的引用行为,而刊发在某种刊物上的文章,被发在该刊后续文章的引用是借鉴和参考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然而,正是这种看似正常的自引现象,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甚至出现了过度自引、无效自引无限增长的现象.对于期刊自引出现的这些现象,也没有必要在期刊评价时,进行一刀切,应理性对待,用规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区别对待,让自引回归自然状态.

1.确定过度“自引”的界限

FangHongling在研究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在SCI收录科学与技术期刊自引时界定过度自引率为25%.[6]刘雪立等人在研究2005年至2007年我国医学期刊自引率与过度自引的界定中认为2005年自引率超过31.6%,2006年自引率超过26.0%,2007年自引率超过23.8%,就属于过度自引了.[7]但目前权威发布的明确界定值还没有,还需继续研究和探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计算刊物自引的分布和确定无效引用的数量,已不是难事.因此,只要期刊界认为过度自引,对期刊的发展是有利而无害的,就可大胆地进行.如果实施自引过度的界定,不管如何计算自引的情况,总会有部分期刊在列,但对于刻意实施无效自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制约措施.所以只要整个期刊行业不刻意地进行自引,大家就会自觉地共同遵守“自然”法则,保持期刊自引的正常化秩序.如果有大量期刊还在过度自引的界限之外,那么这部分期刊就应该自我查找、自我整改了.目前出现的部分零自引期刊,虽然不能提倡效仿,但也说明一个问题,不刻意、不有意、不故意、不强求自引的办刊理念还是值得尊敬的.

2.采用复合加权办法计算“自引”贡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检索技术的日新月异,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也越来越容易.因此,采用复合加权办法计算自引贡献的大小,非常容易实现.具体来说,可设定分段系数,对不同位置的自引比例进行二次、三次加权.如果确定自引20%为起点系数a(0≤a≤1)的话,那么可对30%、40%、50%等分别设定一个修正系数b(0

3.对影响因子中的正常自引和无效自引进行修正

前文提到过,通过计算技术统计刊物的正常自引与无效自引已成为可能.因此,可采用修正系数的方法,使自引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率更具客观性、准确性.先根据统计系统统计的结果求出一个正常自引和无效引用的平均值.检测如正常自引的平均值为A,那么对低于或高于这个平均正常自引值的期刊影响因子进行一次修正【即在前面复合加权求得的影响因子基础上乘以(1±△1)(0<△1<1)】.同样,检测如无效自引的平均值为B,那么对低于或高于这个平均无效自引值的期刊影响因子进行一次修正[即在前面复合加权求得的影响因子基础上乘以(1±△2)(0<△2<1)].对于完全没有无效自引的期刊,就无需做任何处理和修正了,就跟上面提到的零自引一样,顺其自然.通过正常自引和无效自引对期刊影响因子的修正,使自引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力度更加合理、科学,使那些一心想通过提高自引度而提高其刊物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回归到正常办刊道路上去,不然适得其反.

4.坚持正确的办刊思路,牢牢把握刊物质量这一核心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沿着正确的办刊思路前行,期刊的发展才有保障.为此,要明白为什么办刊物,刊物为谁怎么写作,刊物在同行业期刊中的地位、影响,是否有一批高水平的作者群体为本刊定期或不定期撰写专稿,是否有能力或财力把行业前沿的进展、最新研究成果纳入刊物,并作为首发载体进行公布或发表等这些问题思考透彻与否直接关系到刊物的质量.因此,举办学术刊物,不要一心扑在提升刊物的影响因子上,只要所办刊物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同行学者、专家的认可,刊物的学术影响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研究者就会主动地阅读和参考所在刊物的论文,刊物的引用率也会自然上升.如Nature和Science这类刊物所关心的只是论文的学术水准,从不担心其影响因子的升降问题.所以,只要始终围绕刊物的办刊宗旨,不断提升其刊载文章的学术水平,至于要不要进行一些无效自引或过度自引,就会被忽略或不被提起,自引就会成为刊物发展中的自觉、自发的行为,无须人为干扰.

5.积极寻求全方位的评价方法

据统计,在我国被SCI收录的大部分刊物中,影响因子的提升大都依赖于自引,且部分刊物除去自引后,他引影响因子还不足0.1,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如果要摆脱自引的影响,只有逐步弱化期刊影响因子的作用和地位,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指标,使影响因子在评价中的权重逐渐缩小.因此,改变期刊评价的现状,还需政府在资金、政策、措施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评价机构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环境积极探索、研究新的评价机制、方法和指标,以求对期刊评价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分析,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同时,不断完善各类专门法,严厉打击那些不规范办刊的行为,使办刊环境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自引问题就会不攻自破,不会再成为学术界议论的焦点.

结语

自引之痛,无法回避,也无法完全抛弃.在目前世界各国期刊评价体系中,暂时还无法完全解决自引这个问题,但可通过自觉、自醒、自警来约束学术办刊者,尽量使刊物回归到自然的发展状态中,回归到办刊的细节中,使刊物的各项指标在润物无声中增长,而不是拔苗助长.自觉就是要求严格遵守刊物(下转第026页)(上接第023页)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从论文收稿到加工、编辑、出版都以学术规范作为标准,对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不添加任何非主观的内容,那么自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无须再探讨.自醒就是在办刊过程中,可能为提高影响因子而出现过一些不规范、不自律的自引行为或现象,但只要及时发现、纠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反思后又回归到正常的办刊轨道上来,就不会对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自警就是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也已被有关部门觉察或发现过度自引或大部分是无效自引的现象,严重扰乱了期刊市场,违背了办刊的宗旨,这是期刊界要杜绝的,到一定程度更要坚决取缔.通过自觉、自醒、自警的约束,期刊评价自引之痛会逐步回归自然,同时通过复合加权和修正其影响因子,更会迫使刊物举办者不敢轻触雷池,最终基本消除自引之伤、之痛,回归办刊本然.

(操菊华为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