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其

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06 浏览:130966

摘 要: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等的发展,同时伴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以及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的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可预知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41-01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现,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的热点,甚至一度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据最新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比2010年增加30万,而就业率却不到80%,这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在中国毕业生网发布的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1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随着我国当今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发变得困难起来,其具体表现为如下.

1.1高校普遍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

这几年,我国大学入学率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00万,2010年630万,2011年660万,2012年680万,4年之中增加了80万,预计今后还将会持续增长.毕业生存量迅速扩大,增长幅度也不断加大,毕业生数量呈现出跳跃式增长,但社会的人才需求增长相对缓慢,无形中增加了就业的难度.从全国人才市场供求的总体趋势来看,人才供大于求,这不是简单的人才过剩,因此需要各地积极调整人才政策,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1.2在就业地区、部门的选择上失衡,出现“难”就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存在趋同性,他们大都选择到省会及沿海大城市,势必造成择业方向上的集中,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分流下岗人员增多,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又转为“双向”自主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有一种普遍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较为稳定的职位.而具有此种特点的高校、科研单位、医院、国有企业、中小学等部门,因报考人员扎堆,不断抬高部门就业门槛,也使得就业难问题愈加凸显.


2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2.1体制方面的因素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应当在大学生就业和人才流动中起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而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方面却未能有效地进行二者供求信息、质量信息的传递工作.人才结构问题,实际上是流动体制的问题,只有通过充分的流动才能够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2.2传统观念方面的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15%,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传统观念依旧影响着大学生就业,这主要是:我国大学生仍然用“精英教育”时代的就业思想看待就业,习惯于“被计划”;大学生对薪水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缺乏自己合理、客观的判断.大多数学生选择就业单位时,偏重大型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忽视中小企业.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处2010年12月发布的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人员需求所占比重分别是33.9%和46.5%,中小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占企业人才总需求的八成.传统的就业观,与现实社会需求错位,这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2.3社会用人环境的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已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各类用人单位在选择时存不少误区,主要体现为:很多用人单位一味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人才;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急功近利,多要求毕业生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遇到歧视,如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要求“只要男生”或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

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产生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原因是方面的,所以,要解决这一社会性难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3.1政府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引导

政府要努力消除就业的制度障碍,确保就业政策及时落实,缩小全国不同地区就业政策上的差距,同时根据各区域经济情况的不同,做出必要合理的政策倾斜.要构建全国性的就业市场网络,让招聘单位和毕业生实现网上双向互联,让二者实现自主的、多样化的选择.

3.2学校应优化自身的课程设置

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水平量力而行,提高课程的质量,发展自己的优势科目,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高等教育内部规律相结合,改变不合理的专业设置,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能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3.3大学生要努力充实自己,提高核心竞争力

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平时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学校要加大投入,重视各种实验室的建设,培养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论是社会还是高校,都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引导,使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将自身的特点与适应职业结合起来,更好地进行自己的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