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初中作文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720 浏览:141157

摘 要写好作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多重视积累,打好基础,要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时,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爱写作的兴趣.在课堂中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还要多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和学习写作的技巧;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平时要多练习写作,做到“熟能生巧”.

关 键 词作文教学素材积累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情,就是要从感性层面来触动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想这样做.人的行为总是被“理”和“情”所左右.对于人的行动,一般来说,“理”是从外部来“管”人的,而“情”则是从内心来“催”人的.一个人做事,如果只是从道理上知道应该怎么做,虽说也会照着做,但做起来比较被动,会感觉累,因此有时行动上却会故意与正确的要求相违背.如果不仅从道理上理解,也从感性上认同某种做法,那他在行动中就会乐此不疲.要使同学们在感性层面认同自主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习语文这两种学习习惯,通过老师讲或者让同学们搜集后互讲写作名家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故事是好办法.这方面的故事很多,我们在教学前可多搜集一些,讲的时候要尽量生动,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得到教益.

信,是让同学们对以上两种习惯形成信念,让他们对此深信不疑,从而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信念是人对某种观点、原则、理念的正确性坚信不疑并力求在行动上加以实现的个性倾向,它不单纯是认识,而且富有深刻的感情体验,可以使人产生坚强的毅力.因此,信念在习惯养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信念是知、情的“合金”,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而形成的.如果我们能在扎扎实实地做好前两个环节(知、情)工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行动中,即通过反复修改作文、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实践,不断加深对以上两种习惯的认同,那么他们的相关信念就会形成.

行,就是行动.习惯的养成最终还是要靠行动,好的行为模式只有通过长时间反复实践才能固化到人的身上进而成为习惯.有人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话很有道理,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这样,好习惯也就养成.

1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2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语文不仅仅是学到一些知识,训练一些技能.学语文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向生活,了解世界,融入特定文化的过程;是带着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因此,要学好语文就要大胆、热情地走向生活,在各种活动和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要结合插图,在讨论、对话中让同学们理解、体会以上道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3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4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可以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还可以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文章大致要经过思考酝酿、初步成文和修改完善等阶段,而修改完善是很重要的阶段,很多大作家、文章高手都很重视这个阶段.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他们的共同经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关于修改文章的体会.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吹尽黄沙始到金”的道理.这里,还可以联系学生的习作实践让大家回忆,自己的每一篇习作写完后,细读一番,总会发现一些毛病.如果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读起来就会有很大改观,多改几遍,就会成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