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硕士点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可行性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295 浏览:132898

摘 要:近十年来,本科生导师制已在全国很多重点高校进行了试点推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非硕士点高校仍较少见.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实施的具体模式.

关 键 词:非硕士点本科生导师制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93-02

本科生导师制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就有不少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教育制度;国内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等也在2002年率先试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到目前为止,全国高校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已超过160所,但大多是有硕士点或博士点的重点高校.而对于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非硕士点高校,由于学科建设薄弱,学校物质条件与软环境条件也较差,学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在非硕士点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对其进行个性化和专业的指导,无疑更有利于提高本科生教育的整体质量,更加有效地促进非硕士点高校教学科研和素质教育的共同提高.

1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和特征

本科生导师制是特别针对大学本科生而设立的一种本科教育制度,是由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旨在加强对学生思想、学习、心理和能力等方面的引导,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制定自己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计划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1].本科生导师制主要特点就是以个性化教育为基本手段和以专业教育为重点.本科生的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个别引导和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挑选一些实践能力强、学习悟性高的优秀学生,在重点指导其专业学习的同时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1].

2非硕士点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对于具有硕士授权点的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为学校高水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学科发展资源,其所创造的育人环境对学校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科生在这类学校可享受到学校高水平学科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条件与软环境条件,能够在其中及时地吸取新的思想,掌握新的发展.但对于非硕士授权点的高校来说,由于学科建设薄弱,学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在非硕士点高校,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对其进行个性化和专业的指导尤为重要.事实上,非硕士点高校大多是师资较紧张的普通教学型高校,特别自高校扩招以来,随着课堂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学习管理工作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在非硕士点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不仅可以在制度上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还可以在实践中推动高校的师德建设.高等学校的每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的职责[2],大学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书匠”,他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导师制可以让教师去深入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教师的敬仰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高校来说,也有利于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推动学生、教师和高校多赢的一种制度.

3非硕士点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条件和具体模式

本文选取了笔者所在的一所非硕士点高校――韩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韩师”)为例,调查了其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韩师已具备了实施“本导制”的基本条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多种形式联系学生的制度条件

韩师向来注重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修订了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配套实施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2011年下发《韩山师范学院中层干部联系教学班级工作意见》,推行中层干部联系教学班级制度,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干部管理育人、怎么写作育人的作用,推进关爱学生工作.还有已形成制度的“院长早餐会和院级领导接待日”等活动,为学院领导直面学生,和学生直接沟通提供了平台.韩师这种多种渠道、各类层次的联系学生的制度,有助于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3.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硬件条件

韩师作为一所师范院校,有较完备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和多元化的实习实践基地,目前学院有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中心、示范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有各类实习基地80个,其中专业实习基地有14个.除了教学实践实习硬件条件之外,韩师还拥有各类科研平台30多个,其中有国家级科研平台“粤东分析测试中心和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潮学研究中心”,校级重点实验室“环境化学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韩师学生依托这些教学示范中心和实验室,积极参与课外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

3.3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软件条件

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软件条件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师资力量.近些年,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了一系列“强师工程”建设,特别是通过“申硕”建设的开展,与院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现已有4位教师取得了汕头大学硕士生导师资格,20位教师取得了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资格,7位教师取得了云南大学硕士生导师资格,学院已累计招收培养了28名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为我院教师积累了宝贵的“导师”经验.除此之外,目前我院已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0个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的梯队成员大多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是学院获取院外科研项目的主力军,也是启动各类科研平台,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提升学院办学层次的主要力量,这些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都会主动吸收一些优秀本科生参与到实验或调研中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根据我院的办学特点和客观条件,笔者认为可以实行本科生“社团导师制、德育导师制和项目导师制”这三种模式.3.3.1社团导师制

大学的学生社团是释放大学生与魅力的地方,也是锻炼和展现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平台.韩师现在共有63个学生社团,其内容涵盖文化艺术、学术实践、公益怎么写作、体育运动等,吸纳了近三成的在校大学生.一般在新生入学时期,各社团也开始招募新团员,新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或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加入,社团成员可以是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组成,一般是采用由高年级学生领导或指导低年级学生的组织模式.采用“社团导师制”,将韩师已有的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进行整合,由专业的导师来指导相关领域的社团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强社团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防止管理上的松散、无序和建设上的低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自由、平等和的对话与互动,有意识地进行思想的碰撞、观念的交锋和行动的导引,能够促进社团成员潜质的有效开发和长足进步,培养在某一特定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3.3.2德育导师制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为本科生配备了专职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专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但是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同时还承担着繁琐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诸如宿舍管理、助学贷款、评奖评优等,对大学生的思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我院的专职辅导员基本上是按1∶300的师生比配备的,而且都是由一些刚大学或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担任,在指导比自己只小几岁的学生面前,自然显得经验不足,这些年轻的辅导员平常还要承担着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在我院有必要引入“德育导师制”,借助现已推行的“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制度”,遴选一批作风正派、热爱学生、责任心强的中层干部担任德育导师,这些中层干部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一般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由他们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将更有说服力,可以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学习乃至生活方面的指导.

3.3.3项目导师制

大多数本科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很茫然,普遍认为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没什么用,对这些专业课没兴趣,完全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被动的去学习.项目导师制无疑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项目,让学生在开展项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有什么用、应该怎么活用这些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项目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设立科研项目,指导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吸纳学生为研究助理,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这对导师来说可以更好地“以身示教”,把实验平台转化为教学课题,达到更好的说教效果;对学生而言则能使其较早地涉学科的实验前沿,加深其对学科理论的消化与吸收,并为其继续深造打下基础.这种指导方式一般是对高年级的优秀学生适用,我院多数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已采用这种方式指导学生,并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助其顺利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另一种是为学生自己主持的研究课题或各类竞赛项目配备导师.现在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项目很多,为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多平台,我院已制订了《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在科研立项方面走出了一条学院塔台、教师指导、学生唱戏的路子.近十年来,我院已有734项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包括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通过学院立项,并获得资助,其中有360多项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级别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奖.


4结语

总之,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面向地方、面向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