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期叛逆心理教育措施浅探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32 浏览:143495

作者简介:李咏青,湖南省县职业中专,讲师,二级心理咨询师.

如何面对少年期的叛逆行为确实是许多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情.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青少年期叛逆心理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期自身的心理矛盾.

1、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少年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迅猛发展的时期,他们渴求自治,希望独立决定自己的事情,试图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与父母或其他成人的关系.

2、心理闭锁和求得理解的矛盾.进入青少年期后,虽然他们在生活上还依赖父母,他们不再像儿童那样经常向父母敞开自己心扉,而开始变得内向、闭锁起来.与父母、老师之间“话不投机”,觉得他们都不能真正理解自己,使他们常有一种孤独感,时间一长就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渴求倾吐心声的强烈要求.这种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是青少年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果处理不当,便很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误解和感情上的隔阂,进而会影响他们的情感生活和社会适应.

3、身体发育迅速成熟与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而心里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还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这样就使他们身心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性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必然带来性心理的发展变化,在教育引导不够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他们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

(二)家庭教育因素.

1、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在对青少年叛逆的已有研究中,倾向于分析青少年叛逆的主客观因素及普遍的教育策略.它的目标是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让孩子变得不叛逆,其隐含的判断是叛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消极的.这是一个误区.如果家长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性格,严重者会出现激烈的反社会行为.

2、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

3、父母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会让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心神不宁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三)学校教育的因素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来自一个亲近的人,他的痛苦情绪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四)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

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防治具体对策

叛逆期阶段能否顺利地度过,能否减轻挫折和危机,对他们后续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

(2)平等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条金科玉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其谈心,决不能专制.

(3)多与学生交流,要好好聆听.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则容易形成“共振”效应.成人眼中的小问题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是大问题,不妨认真听完他们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多与学生谈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这样能真正达到与学生的心相连,逆反心理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4)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上的弱点.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5)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叛逆心理的成因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校教育工作也要结合家庭教育来进行.

(二)对于父母亲来说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叛逆期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正常发展性现象,也是他们一生发展的鼎盛时期.他们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平等,这种内在需求和对环境的要求是发展性的需要,是必经的,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2)家长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提前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使关系和谐,做能够平等沟通的朋友.

3)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而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并不成熟,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超前.而家长只把他们视为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未能认识到“成人感”是他们心理发展中存在着的“现实”,父母对儿童的认识滞后.一个超前,一个滞后,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就成了双方矛盾的焦点.

4)父母必须正视他们的独立自主的需求.正视儿童心理上的“独立自主”、“社会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是处理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家长要尊重和信任孩子,理解他们,尽心尽责地完成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母亲和父亲的责任.

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这个“破窗效应”实验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只有尊重、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才会增强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努力.社会也应不让不良风气糜烂整个社会,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学校也应多加强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举措.青少年叛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追其根,寻其源,对症下药,因人而异,这样才能保障他们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