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语境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

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871 浏览:93819

摘 要: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更加严重,媒介信息及媒介文化对他们产生了深刻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的单向度的语文教学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缺乏时代感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拉大了学生和语文间的距离.本文以此为角度,探讨新媒介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关 键 词:自媒体语境大学语文教育改革

引言

大学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的重任,它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原本地位就已受到挑战和动摇的大学语文更是岌岌可危.传统的单向度的语文教学和缺乏时代感的教材内容成为拉大学生和语文间距离的推手.

一、自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自媒体(WeMedia)又称公民媒体,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他们认为:“We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就自媒体本身而论,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表现为:

第一,平民化.自媒体时代,“媒体”变成了个人的传播载体.个人可以在自己的媒体上畅所欲言.第二,标准低,易操作.自媒体的出现,让曾经的广大媒体受众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也无需任何的专业技术知识,就可以实现媒体“接受者”向媒体“传播者”的华丽转身.第三,交互性强,传播快.自媒体不受时空限制,传播者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时效性大大增强.


消极方面表现为:

第一,参差不齐.自媒体因为门槛低,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第二,可信度低.自媒体的平民化特点,让缺少媒介批判能力的草根阶层得以大量涌入.加之利益的驱使,信息传播的速度超越了信息的真实性而存在,这就极大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

二、自媒体与大学语文教育的内在关联

一般认为,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经历了从“语文”到“文学”再到“人文”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阶段,自媒体都或多或少参与了其中,它们有着或深或浅的内在关联.

(一)积极影响:与大学语文教育目标不谋而合

长期以来,媒体展现的话语权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权力.自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满足了草根阶层争取话语权的心理需求,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自由便捷而又不露隐私的传播方式.话语权的转移,增强了平民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热情.平民作为新闻主体的地位得到体现和提高,人人都可以积极参与而不再是一个单方面的受众.他们还对各种公共事件积极发表看法,成为新闻舆论力量的推动者,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及公共决策中,从而提升和增强了草根阶层作为国家公民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较于传统媒体,自媒体超越时空的特点,决定了自媒体的虚拟性和自由性.每个自媒体主体可以不公开诸如姓名、身份、地址、等私人信息,就可以完成媒介信息的传播.由于真实身份的隐匿,现实中个体社会地位的差距荡然无存.如此,自媒体主体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畅所欲言,自由表达,无距离交互.这种虚拟的绝对“自由”,与大学生追求自由、特立独行、个性表达等心理需求相吻合.尽管自媒体传播中“网络移植”的成分较重,但大学生对媒介信息进行选择和反馈的过程,本身就是思考的过程.爆炸式的媒介信息,为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供了数据基础和可能性.同时,自媒体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信息,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提供了便利条件.

以上自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大学语文教育倡导的独立自主、善于思考、富于人文的目标不谋而合.他们之间存在本质的内在联系.

(二)消极影响:削弱大学语文教育的效果

大学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以经典文学作品为载体的.而为了迎合当下大学生的审美需要,原本高尚的审美追求在迎合的过程中发生了退化甚至变得庸俗;原本的文学价值在经济效益外力下发生了变味.大学生们常常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自媒体创造的“绚烂多姿”的世界里,寻求生活的调侃、讽刺等带来的刺激.这种刺激,确实让人获得了一种官能的愉悦,然而却背逆了民族文化传承的轨道,戏谑了大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淡化了对生活的思考、对人性的揭露、对人生的关怀.在某种意义上,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然而一个不读经典,没有经典崇拜心理的大学生,很难展现出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自媒体的发展,还动摇了教师和教材传统的权威地位.教师的言论,常常受到自媒体影响下的学生的怀疑.这多使大学语文教师的授课事倍功半.教材里倡导的独立、自由、爱国、爱家、责任等主流价值观也将面临被稀释和遗忘的命运.

三、自媒体语境下大学语文教育的策略

如上所述,自媒体已经对大学语文教育产生了正负迁移的影响.怎样减少负迁移而增加正迁移,是自媒体语境下大学语文教育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改善知识结构,提升人格影响

作为语文教育的主体,语文教师和学生一样,淹没在自媒体的海洋里.唯有明确自己作为自媒体主体的地位,学习和掌握自媒体语境下的传播动态知识,甚至虚心向学生学习,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分析自媒体语境下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变化,做好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摆脱语文工具论的束缚,改善知识结构,才能为语文教师和大学语文课程重新走上“神坛”提供主观可能的条件.

(二)让时尚元素融入经典文本,体现经典文本的当代价值

任何一个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尤其是传统经典.面对经典,教师不能为经典而经典,采用一成不变的讲法,无视经典与当代的时空差距.如此,就无法拉近学生与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之间的距离.而应该融入时尚元素,把经典放在当下的语境中进行诠释,放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欣赏,找到古代与当代的契合点.例如,笔者带领学生欣赏《诗经子衿》时,结合了当下的恋爱手段,如微博、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让学生领会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恋爱的不易和见面的艰辛.更结合了当下一些人的偏激的爱情婚姻价值观,体会诗歌中男女主人公对爱情忠贞、负责的崇高精神,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婚姻观教育.学生反馈非常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实现了经典的当代价值.(三)大学语文教材与时怎么发表展客观上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等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的变化,动态地提出了语文教育必须具有时代感的文化取向.这种静态与动态之间的鸿沟,只能由语文教师来进行填补.因而,教师在教学时,文化取向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语文“走下神坛”,很大程度上源于教材和教师的文化取向与学生的文化取向发生了冲突,自媒体的发展,又让这种冲突更加激烈.如何缓解消除这种冲突,语文教师必须起主要的作用.教师了解媒体文化、消费文化等自媒体语境下的新兴文化,将其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兴文化的生机.才能让学生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区分新兴文化的优劣,科学地处理好新兴文化与大学语文学习的关系.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处理信息的方式方法

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展现的,应该是大学语文学科的研究现状,尤其是研究前沿.教师要尽量少甚至省去毫无争论的既定事实和让学生死记硬背,改用发散性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取信息,或者就某一观点或话题展开讨论、争论、辩论,激发学生探索的.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对大学语文的兴趣.

(五)教学手段不该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教师一个人的单向度讲授

教师在授课中,应该结合自媒体的特点,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日志等自媒体传播方式,给学生建立一个语文学习的共有平台.让学生在只属于自己的时空里独立地接触语文、学习语文、欣赏语文和交流语文,畅所欲言.大学语文教授过程中话语权的位移,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大学语文教育的目标.

结语

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的最主要方式,担负着传播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重任.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增强了大学语文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也增强了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同时为大学语文教育开辟了一片新世界.如何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更好地实现大学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是自媒体语境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