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澜《教育学原理》有感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07 浏览:118208

在本科学习教育学的时候,我们开设了教育概论这门课程,当时选用的教材不是叶澜教授编写的,但是对于她的书是早有耳闻,后来真正的接触到她编写的《教育学原理》是在准备考研的那一年.因为叶澜老师的《教育学原理》是全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参考教材.教育学科班出身的我本以为这本教材又会和其他教育学专业书一样,是一本很枯燥乏味的书.读过以后,我的想法完全变了,叶澜教授清晰的思路,明确的观点,毫不含糊的总结和比较和对教育领域研究必要性的社会,历史和理性的分析使我深受启发.

该书立足于教师发展需要,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怎么写作.书的前言中就曾提到,要在同类教材的基础上再出一本,当然,这是有很大难度的.在教育学教材繁荣的今天,这本书能在众多的教育学教材中脱颖而出,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用书,在我看来,它的特色在于以下几点.一,它是作者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享受”教师之旅的结晶.我们知道,实践出真知,认识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叶澜教授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在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正如她在书中所说,“教师的人生之旅,兼有精神之旅和身体之旅”,诚然,这本《教育学原理》就是叶澜教授教师之旅的结晶,是多年实践的产物,是作者做研究“做”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她在提出教育学要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自我意识的“上天”工程的同时,就提出了注重实践的“入地”工程,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她已出版了《教育概论》、《“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等;撰写并主编的丛书与研究报告有“教育学科元研究”丛书、“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系列丛书、“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系列丛书、“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系列丛书、《中国教育学科发展年度报告》等.以培根、皮斯库诺夫、乌申斯基等大家之言谈教师的教育学之旅,进而讨论元教育学和教育学元研究,从当代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到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变革,当代儿童成长与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对儿童生存状态的影响,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重建,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学生组织建设的原理式透析,这些无一不是作者将近20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系统反映.二、该书一条主线,首尾呼应,内容全面,层次分明.本书是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提升教师的教育学基本素养,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给予其指导.所以本书始终围绕教师这一条主线,从教师的教育学之旅(第一章)开始,谈教育学的来源,在东西方的发展历史,以及教育学与教师的发展智慧,又在书的最后一章以学校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为中心讨论教师理想角色的重建,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如何在学校研究性变革中实现教师的发展.这样首尾呼应,环环紧扣,更加突出了本书的中心――教师的发展.该书不仅涉及了教育学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三个范畴的每一个方面,也相应的处理了教育中的三对关系,即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注意到了社会变革对学校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讨论了当代社会转型,如家庭结构形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形态对儿童生存状态的影响,提出了要求改变那种实际上把学生当做可按标准件去制作的“物”的形而上学的僵死看法,还学生以生动活泼、需要并具有发展和主动性的多姿多彩的生命体的真相的新的学生观,正确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积极引导学校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的重建,又回归课堂,指导教学,比较国内外的教学策略研究,给出内容性、方法性,综合性教学策略等以作参考,涉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给读者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具体行文方面,也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特别是在列举一些教育家,如夸美纽斯的教育贡献时,都是经过精心总结的,避免了观点的杂乱无章.三,关心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是具体成就人的实践活动,是直接以人的具体生命内涵为旨归的活动过程.“关注生命是教育学的基本品格,也是教育学的智慧源泉,同时也构成了教师的核心.”“生命”概念是从不同角度被引入中国教育学的,因此,与生命相对的参照物或者问题也不止一个.教育将要直接面对的是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鲜活的生命,如果将人作为一种纯客观对象,为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客体,人也就只能作为诸如生理人,心理人,经济人等存在,那么作为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以及存在意义的和价值的教育活动也将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视为可无之物,这在教育中的表现是以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人,教育便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基于这样的现实,叶澜教授领衔创立了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当然,这是基于他20世纪80年始写作的《教育概论》),提出了由三个层次十个观念组成的“新基础教育”观念系统,其中第二个层面就是关于学生观的,要求学生成为“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也即是要求发掘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关注学生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对于生命成长的阅读和欣赏,是教师行走中的主要方向,但是,这样的阅读常常可能会迷失方向,因为生命成长的道路不时有生命之雾飘荡,迷雾中的行走似乎也因此成为教师之旅中的常态,这样的旅程可能会成为迷离之旅.通过这种恰当的比喻,作者突出了该书的写作目的,即“从阅读生命成长到阅读关于生命成长的思想.教育学原理就是有关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在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三种教育关系中,作者更是指出他们所共有的问题是“如何促进人的生命主动的成长与发展”.在重建新的学生观方面,本书主张教师将对学生的爱转化为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欣赏能力和发掘能力.认识学生成长的可能性与主动性,学生作为生命体,其与生俱来并不断发展着的,是其成长的可能性;认识学生的具体性,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生命追求与生命尊严的价值主体,不容他人代替他作出人生的价值选择.


这篇论文来自 www.eduxue.com/zhengzhi/050181156.html

叶澜教授的《教育学原理》是我们在创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学”过程中的一个成功的典范,作为一个教育学人,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来审视问题,不仅需要智慧和远见,更需要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读好的书才能办好的教育,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中国教育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