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顶牛"的心理辅导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391 浏览:95060

摘 要: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是师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和行为方式.本文拟对中职学生"顶牛"的形成因素预防及心理辅导作初步的探讨.

关 键 词:中职学校顶牛形成因素预防心理辅导

由于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中职学生自身的原因,在日常教学中,难免遇上个别学生与教师“顶牛”的情况.如个别学生上课玩手机游戏,趴在课桌上睡觉,做小动作,教师批评他,他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与教师“顶牛”起来.这种现象在《学校心理学》上将它称为“行为问题”或“问题行为”,也是青少年常有的“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它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探索中职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现象的缘由,防止学生“顶牛”的产生和发展,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本文拟对“顶牛”的形成因素预防及心理辅导作初步的探讨.

一、“顶牛”的形成因素

心理学认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天生的遗传因素,即生物因素;一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也就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一个学生的过错是社会因素和教育不良影响,通过学生内部的心理活动积累而出现的.“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复杂的,它来源于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影响

1.家庭父母娇宠溺爱或父母离异少管教,造成学生任性、霸道、蛮横、自私等不良习惯的养成.

2.家长言行的不良影响,形成父行子效.

3.家庭教育不当,粗暴野蛮简单的教育方法.

(二)社会因素影响

学生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及网络信息传媒的作用,外来意识形态中许多不良因素的传播,无不侵蚀和影响学生,造成他们刁野的不良行为.

(三)学校因素的影响

1.教师教育不当,简单行事.

2.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落实不严,不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学生固有的素质,年纪小、经历短、经验不足,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4.自尊心和好胜心强.

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当教育者与被教育的愿望或社会现实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由于“逆反心理”的日积月累,最终导致“顶牛”行为的形成.


二、“顶牛”的预防

古人言:“先其未然谓之防”,意即在学生没有产生行为之前应加以防患.要做好防患工作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解决教育者对“顶牛”的态度.

热爱学生和信任学生是防止“顶牛”的前提.热爱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成绩、特长要充分肯定.对于他们偶然的过错要充分理解和疏导教育.这样,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就能“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属“顶牛”型的学生平时好动,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轻视;在家庭里,受到父母的斥骂,有时被粗暴的挨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生心理逐渐形成逆反心理,与周围的人疏远,性格变得冷漠、怪癖.在上课时,当他受到教师的批评时,由此产生”逆反心理“,导致”顶牛“行为.

(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思想预测.

思想预测是防止逆反行为的关键.学生思想状况是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过程.一个学生顶牛行为形成之前,总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显露出来.因此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时发现苗头,尽可能地把不正确的思想消除在萌芽中.此外,教师要深入学生家庭、社会调查,它是学生思想预测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信息途径了解学生的爱好、个性、兴趣、特长,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耐心、细致地谈心,最终攻得学生“顶牛”行为自觉纠正.

为了避免“顶牛”行为的产生,必须消除“逆反心理”.可以做好如下工作:肯定他有胆量,好胜的表现,相信他能把许多事情做好;相信他能知错改错.

三、“顶牛”的心理辅导

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从外部的、被动的未被意识的情绪表现逐步转化为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的道德体验,促使这一转化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充分运用《学校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从而转变其“问题行为”.发现学生“顶牛”,该如何心理辅导和教育转化,我认为应该做到:

(一)避免正面交锋,杜绝剧烈冲击.

有的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里随意说话、嘻笑、或者做小动作,干扰课堂上课时,不是采取训斥、威胁,就是赶出教室体罚学生,甚至有的教师动起粗来.这样,轻者虽然一时被镇住,但心理都十分不满,重者难免发生正面冲突.遇到类似与教师对抗的不合作行为,教师不能急躁,应镇静自若,待找到根源,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避免冲突.

(二)诱发感情共鸣,促进思想转化.

良好的情境对培养和强化学生情感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表现为“顶牛”的学生常被教师批评,同学冷落、排斥,家庭父母的责备,使他们产生自悲、孤独感.因此,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组织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体现自强、自信的尊严,让他们有一股自强不息、精神振奋的良好情绪,还可以通过典型的生活实例,让他们分清是非,激发他们的情感,促进思想转化.

(三)运用强化手段,控制定向行为.

运用强化手段,通过纪律的约束,可以对人的行为定向控制和改造,最后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运用强化手段时,目标要明确,要有针对性,且要有一定的时间,做到循序渐进.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学生“顶牛”行为有了改变,应及时加以鼓励,引导他们的行为按照正确的轨道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