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校本资源,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625 浏览:95447

摘 要:农村中学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贯彻“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为走出困境,教师除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外,还应因地制宜,发挥农村中学的优势,挖掘校本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 键 词:校本资源农村数学教学兴趣

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家长外出务工挣钱,孩子们都由祖辈监护,祖辈文化层次较低,部分监护人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读书只管尽义务”或是“学那么多干啥,只要会学会算就行!”除受此影响外,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再加上数学是初中学生感到“繁”“难”和“枯燥”的学科,他们不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特点,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何进行数学思维等.因此,作为农村数学教师,除了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外,还应因地制宜,挖掘校本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挖掘榜样资源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榜样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能起很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萌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做一个了不起的人”的想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很强,虽然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等都具有严谨、抽象的特点,但数学教材中许多定理、公式、法则的发现、发展过程,大多都有一个动人故事.我们教师只要深入挖掘,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就能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例如,教学参考书上的华罗庚、陈景润、笛卡儿等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科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这不仅能唤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激起他们顽强学习的斗志.

二、挖掘情感资源

农村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重情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一特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使他们真正动起来.

注重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多关心和爱护学生,当学生失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心理抚慰,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克服困难;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尽管教师已经看出学生某道题的计算是错误的,但仍然要以亲切的话语启发学生,使他们既能感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又能找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三、挖掘生活资源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数学知识具体化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到摸不着头脑,很多情况下只能被动地去接受,不能很好的理解,且印象不深刻,容易遗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学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现象结合起来,从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写衣服碰到的“打折问题”,银行利息、缴税问题,、水电、煤气问题,房屋面积、楼高、树高的测量等.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而且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把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又如,学习“同类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下面的问题:将一群鸡和一群鹅混合关在一个笼子内,请问会发生什么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不同的答案,但俗话说:“你是你,我是我,鹅不跟鸡打伙.”这就意味着鸡、鹅会各在一边,分出不同的种类,教师可以以此来引导学生来找出4x3y和-7x3y的共同特征,从而轻松说明什么是同类项的相关知识.

(二)自制学具

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但永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和牢固.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动手制作相关的学具,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会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1.课前制作学具,是培养学生主动实践有效方法之一.如在教学角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制作时钟.这样不仅为上课分析题意、引出概念、探索解题思路突破难点扫清了障碍,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重要是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的操作过程,思维得到了训练,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2.课堂制作学具,培养合作实践精神.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的合作实践搭建舞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时,第一步,要求每位学生在纸上画一个△ABC,使∠BAC等于60°,AB等于3,AC等于2,然后用剪刀将△ABC剪下来;第二步,请同桌的两位学生将剪下来的三角形叠在一起,并观察发现什么?第三步,请前后的两位学生将剪下来的三角形叠在一起,并观察发现什么?第四步,在相互叠在一起通过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第五步,要求同桌的两位学生将自制的三角形拼成不同形状的图形,看哪一组拼的最多?这样,学生当堂自制一些简单的学具,合作使用学具,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而且同伴间相互弥补、借鉴,使学生体验了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乐趣,培养了他们合作实践的精神.

(三)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将生活原型通过归纳浓缩成经典的理论,最终又还原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学科.农村自然资源丰富,便于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因此,农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例题和练习,教师要引导他们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知识,去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这样才能达到让他们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效果,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总之,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