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化与英美文学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26 浏览:16634

摘 要: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文化学习英美文学就是不可行的.《圣经》对英美文学

作品又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所以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对《圣经》文化的导入与讲解是很重要的.

关 键 词:《圣经》文化;英美文学;教学

Abstract: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culture.ItisimpossibleforstudentstolearnBritishandAmericanliteraturewithoutlearningitsculture.Bible

hasafar-reachingtothewesternculture,soitisimportantfortheteacherstointroduceandteachtherelatedknowledgeduringtheclass.

Keywords:TheBiblicalculture;BritishandAmericanliterature;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提到《圣经》英格兰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是莎士比亚,是英格兰造就了莎士比亚,但造就英格兰的却是《圣经》.《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基石,它对英语语言的影

响力是很大的,从词汇语法到修辞立意.很多文学家也把《圣经》作为自己创作的艺术源泉,从中获取灵感.

因此,每个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接触到《圣经》文化,也就是说《圣经》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圣经》文化与英美文学

西方文化也被称为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精神是西方文化的根基,也就是一种博爱精神,它告诉世人要和睦、互爱、宽容.在基督教中爱是博爱,爱是不仅仅意味着爱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包括爱自己的

敌人.《圣经》始终鲜明的贯穿着仁慈、宽恕和博爱的基督精神.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世界上一部最具有影响力的书籍,已被译成一千多种不同的语言,且每年的销售量一直居于世界畅销书之首.它对英美文化的影响力很大,为英美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

断的主题.

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的早期悲剧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andJuliet)被誉为一去永世不衰的“爱”与“美”的赞歌.这一悲剧通过描写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大家族的世仇纷争

与两家儿女之间的生死爱恋,反映了美好的生活原则被邪恶的仇恨激起的情愫所破坏.

然而这一悲剧的结局中透漏着“和谐”的意味,表达了一切向前看,积极乐观的精神.融汇了《圣经》中的精神――用“爱”去感化一切罪恶.

伟大的英国诗人弥尔顿(JohnMilton)的代表作,三部著名的史诗《失乐园》(ParadiseLost)《复乐园》(ParadiseRegained)《力士参孙》(SamsonAgonistes),这三部巨作就分别取材于《圣

经》故事中的《创世纪》(Creation)《路加福音》(Luke)《士师记》(Judges).

弥尔顿一生生活在基督教的氛围中,因此深受传统基督教的熏陶.《圣经》对弥尔顿的生活具有很深的影响力,是他创作的源泉.

很多的美国文学家也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19世纪的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WaltWhiteman)的代表作《草叶集》(LeesofGrass)中有一章《亚当的子孙》(Adam’sChildren),共16

首诗,诗人在第一首、第八首以及最后一首中引用了《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

基督教精神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美国作家霍桑(NathanielHawthorne)的代表作《红字》(ScarletLetter)中的主人公用爱去“净化”了自己被玷污的灵魂,最终获得拯救

.英国诗人斯宾塞(EdmundSpenser)的代表作《仙后》(TheFaerieQueen),美国作家麦尔维尔(HermanMelville)的代表作《白鲸》(MobyDick)等等不计其数的英美文学作品都深深被基督教

精神影响着.

二.《圣经》文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语言不仅仅反映文化,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自《圣经》问世以来便对英语语言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圣经》是西方历史、社会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圣经》中的一些语言

早已渗透在英语的日常生活用语当中.了解这些语言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西方人交流,也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学作品.

1.词汇

英语中有大量的词汇是与《圣经》、上帝有关的,比如上帝(God)、基督教(Christianity)、耶稣基督(JesusChrist)、天堂(Paradise)、牧师(Priest)和祈祷(Pray)等等.

一些日常用语更是直接源自《圣经》,用于人们日常与他人道别时说的再见(Goodbye),原意是《圣经》中的“愿神与你同在”(Godbewithyou).还有美德(grace)、千年(millennium)、讲座

(lecture)等等.

此外,在西方,父母给孩子起名字会直接使用《圣经》中的名字,比如女孩的名字,Mary(耶稣母亲的名字),Anna(神的面或神的容貌),Eve(生命,赐予生命)等等.男孩的名字,Did(犹太民族英雄)、Peter(耶稣弟子)等等.

2.习语

《圣经》中的故事广为流传,形成了大量的习语,也因此英语的口语和书面表达得到丰富和扩展.

2.1“theappleofthe/one’seye”(眼中的瞳孔)

源自《圣经旧约诗篇》第十七章“Keepmeastheappleoftheeye”(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另《圣经旧约申命记》第三十二章也出现“Hekepthimastheappleofhis

eye”(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现在被译为“掌上明珠”,表示非常特别珍贵的东西.

2.2“anayeforaneye”(以眼还眼)

在《圣经》中出现多次,如《圣经旧约申命记》第十九篇提到,上帝任命摩西作为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人的首领,他下令:“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The

punishmentistobealifeforalife,anayeforanaye,atoothforatooth,ahandforahandandafootforafoot).在汉语中表达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表示“以其人之道还治

其人之身”.

2.3“feetofclay”(泥足、致命的弱点)

出自《圣经旧约但以理书》第二章.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梦到一个泥足巨人,头发是金的,臂膀是铜的,被飞出来的一块巨石砸碎了脚,巨人顿时瓦解.希伯来先知但以解释


梦称这预示着国家要分裂.现在常被用来指“伟人不为人知的弱点或者致命弱点”.

以上三个例子仅仅是《圣经》习语中的几个,习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其精华所在.习语使得语言丰富多彩,更富魅力,反之,将会枯燥无味.

3.节日

《圣经》文化对西方人的节日习俗具有很大影响力.《圣经》文化给圣诞节(Christmas)、复活节(Easter)等等这些传统节日带来明显的神圣色彩.

圣诞节(Christmas)传说是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现在早已成为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全家团聚的节日.通常教堂都会在子夜举行庆祝耶稣诞生的弥撒,弥撒中唱《圣母颂》《弥赛亚》等歌曲.

据《新约全书》记载,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复活,复活节(Easter)因此得名.复活节(Easter)是仅次于圣诞节(Christmas)的重大节日.基督教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于希望.在西

方国家,复活节会举行盛大的宗教游行活动,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4.修辞

在《圣经》中,不同修辞方法的使用是非常多的,也因此《圣经》是非常具有文学色彩的巨作.

4.1明喻(simile)

明喻是对两种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特征的事物和想象进行比较,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

比如,路加福音第十章三节中,耶稣的话:“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羊羔进入狼群.”就是明喻的体现.诗篇第一篇也使用了明喻:“他要像一棵树”,“恶人乃像糠枇”.解释明喻的难处就在于需要找

到两件事物的相似之处.人何以像草?耶稣的门徒在哪方面像羊羔?新图像一棵树、恶人像糠枇是什么意思?

4.2隐喻(metaphor)

隐喻也叫暗喻,是将一个事物直接说成另一事物,且两者基本不相似.隐喻的比较不是很明显,但明喻则相反.

比如,以赛亚书第四章六节中:“凡有血气的都尽如草”,在英文钦定本中被译为“Allfleshisgrass”,与彼得前书第一章二十四节中的“Allmenarelikegrass”不同.例如,神籍著耶利米说:

“我的百姓做了迷失的羊”.耶稣将门徒比作盐:“你们是世上的盐”.他们不是成了真的盐,而是将他们比喻成盐.

4.3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就是将人的特征、行为用于没有生命的物体.

例如,在以赛亚书第三十五章第一节赋予沙漠欢喜的情绪:“旷野和乾旱之地必然欢喜.”以及,以赛亚书第五十五章十二节说山在唱歌、树木也在鼓掌.这些都是拟人的修辞方法.

4.4夸张(hyperbole)

夸张是一种用来强调某事的常用修辞方法.

例如,路加福音(Luke)中18章25节有这样一句,“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这句中骆驼穿过针眼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有一种解释是有一个叫做“针眼”的很小的门,骆驼要过去

很难,这种考证也很难的刀子证实.

另外,也有误解这节内容,既然骆驼不能穿过针眼,那么富人就不能进神的国,于是产生了疑问.其实,这是夸张的描查重复率法,强调富人不可能靠着钱财进天国.富人很可能因为财务上的富足,无所缺

乏,就忽略了灵性上真正的需要.

4.5排比(Paralleli)

排比就是对于范围、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意念,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节后平行的从句来表达.

比如,诗篇19:1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19:2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19:3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19:4它的量带通便天下、它的言语传到地极.神在其间为

太阳安设帐幕.19:5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欢然奔路.19:6它从天这边出来、绕道天那边,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它的热气.

三.英美文学教学中《圣经》文化的讲解鉴于《圣经》文化对于英美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讲解,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1.英美文学教学中《圣经》文化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文提及《圣经》对英语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果教师仅仅单纯的讲书本上的内容,就会是枯燥的,难以理解的.如果根据所学内容中穿插一些《圣经》相

关知识,就会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2.英美文学教学中《圣经》文化的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在我国,大部分学生对于宗教信仰、阅读兴趣等诸多原因,很少有机会接触《圣经》,对《圣经》文化的了解更是有限的.所以对《圣经》中文化的讲解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及其表达.

拜伦在他的作品《该隐》中,颠倒基督教的善恶观念,把上帝塑造成专制的暴君,把该隐塑造成一个不屈服、敢于反抗的斗士,为人类自由而献身的英雄.诗人充分的表达了他对封建专制与暴力势不两

立的叛逆精神.

此外,我们熟悉的好多英美文学家,比如,莎士比亚、海明威(ErnestMillerHemingway)、弥尔顿、霍桑等等他们的很多作品都与《圣经》有关,所以教师对《圣经》文化的讲解对学生正确理解和欣

赏英美文学作品是非常有帮助的.

3.英美文学教学中《圣经》文化的讲解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意识与修养

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也是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学生接触一些《圣经》文化知识,了解到西方人的价值观金和风土人情.帮助学生了解和接触《圣经》文化的精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和提升价值观,

也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圣经》中爱的概念,博爱与宽容,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爱包括爱所有人,甚至爱我们的敌人,和所有人和谐相处.我们学习这种博爱的文化,就是要学习宽容的精神,少一些仇恨与刻薄.此外,值得学习的还有很多,比如女性是需要被爱和保护的.

四、结语

英美文学的学习是综合性的学习,是英语语言,西方国家文化、风土人情等等全面的学习.尤其《圣经》中文化是如此的广泛,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又是如此的深刻.

所以在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学这门课程当中,对《圣经》文化的讲解是很有必要的.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国家文化到英美文学作品,都是极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