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汉族戏台装饰特色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70 浏览:17206

摘 要:在广西汉族地区,建于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戏台装饰华美,传承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性特点.笔者以广西汉族戏台建筑的装饰构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戏台的装饰地域性特点,装饰内涵和戏台建筑与广西汉文化分区的联系.

关 键 词:古戏台;汉族;广西;戏台装饰;广府建筑

一座建筑不仅担负着作为功能空间的物质功能,同时也担负着表达、传承特定文化的精神功能.而戏台作为公共性文化建筑,为表达文化理念,便要依靠建筑的装饰,通过建筑构件及附属于其上的雕刻、绘画、色彩等,也体现了戏台的审美价值.戏台装饰的运用影响着戏台的空间营造,不同的装饰会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古戏台作为一段凝固的历史,其装饰是所在时期的文化和历史的一种更加直观的表现与诠释.对研究历史,重现风土人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戏台建筑的屋脊、隔扇、柱础、藻井、山墙等构件都可以成为工艺匠师们装饰的重点.通过彩绘、雕刻,使戏台锦上添花.戏台的装饰体现在彩绘、木雕、石雕、砖雕和玻璃构件上.木雕分浅浮雕、高浮雕以及透雕等类型,集中体现于露明的雀替、隔扇等构件上.石雕主要体现在柱础上,砖雕多见于山墙上,而琉璃饰件常用于屋脊、吻兽等屋顶构件上.

古戏台的装饰构件和装饰题材,给研究建筑历史提供了依据.广西汉族地区的古戏台大都是清代建成,笔者所调研的广西汉族戏台的装饰元素及构件,都有受到广府建筑、湘赣建筑体系影响的痕迹,在历史上,清政府对广西实施优渥的招民垦荒政策,大批湖南、广东人来到桂东北垦荒.湖南、广东两地的手工业移民及商业贸易为广西带来了新的戏曲形式,也为桂东北地区的建筑带来了新的形式、做法,并对广西戏台建筑的装饰产生了影响.

1戏台的立面装饰

1.1脊饰

戏台建筑多为木构架,在正脊、戗脊、角脊有灰塑、琉璃等装饰构件.这些装饰构件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打破屋面单调的线条,屋面富有起伏变化,增加层次感;另一方面,装饰神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鸱吻、鳌鱼、龙在古神话中会喷水,放置在屋脊上,具有象征性防火意义,而另一种常见的脊兽狮子则象征守卫,平安.

桂东北地区的戏台屋脊上,鳌鱼,宝葫芦,卷草等都是常见的装饰母题.如富川二龙潭古戏台(图1)、新乡舟坝村戏台(图2);


朝东镇秀水村八房戏台正脊中间装饰有两条鳌鱼,两侧为夔龙纹,戗脊上装饰有蹲兽,翘角上还有卷草(图3).这样的屋脊,让我们想到了广府建筑的博古脊(图4),正脊上从中间到两侧依次为宝葫芦,鳌鱼和魁龙纹,这说明桂东北地区戏台建筑深受广府建筑影响,并与本地建筑特色相融合.

朝东镇秀水村水楼戏台正脊两端有卷草,向上翘起,与戗脊分开(图5),与广府建筑的舟2脊(图6)类似.这些有广府建筑装饰特征的戏台出现在富川地区,但特征又不明显,其原因为该地区处在广府文化与湘赣文化交融的地带,同时收到两种文化的影响,从而同时表现出两种装饰特征.

桂东地区的戏台装饰则比较朴素,鳌鱼、卷草仍为常见母题,如黄田镇湖南会馆戏台,正脊上,青色的屋面上用褐色琉璃瓦拼成葫芦宝顶,正脊的两端装饰有彩色的灰塑鳌鱼(图7).

1.2翘角

桂北戏台建筑的屋顶样式以歇山顶为主,有重檐歇山顶和单檐歇山顶.也有部分修缮过的戏台,没有保持原来的屋顶形制,存在少量的悬山顶与硬山顶.飞檐翘角是桂北戏台屋顶的一大特色,屋顶的四角,向上翘起,出檐深远,形如展翅的飞鸟,活泼轻盈,这种屋顶形式使建筑的形象变得轻松、舒展,富有变化,在功能上也增大了采光面,有利于屋面排水,保护屋檐下的木构架.如朝东镇秀水村八房戏台(图9)、朝东镇秀水村石余戏台(图10)、朝东镇秀水村水楼戏台,朝东镇秀水村水楼戏台的穿枋上还装饰了蝙蝠使翘角活泼美观.(图11)

广西戏台的起翘方式均采用,从前金柱伸出前檐柱的穿枋来承托翼角.桂东北地区的戏台起翘做法大致相同,是在角柱端头(或在金柱与转角檐柱间的转角穿枋的短柱上)伸出斜向的枋子与转角穿枋端头搭接,斜向枋子上斜立子角梁,老梁头端头与子角梁上端相接.①这样的做法能获得一个比较大的起翘角度.这种起翘方式为了承托子角梁,又有两种不同的做法,其中一种见于黄田镇湖南会馆戏台(图12)富川二龙潭戏台(图13)、莲山镇沙洲小学戏台等,挑檐桁与老角梁端头相连,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并在挑檐桁和随桁枋间填以木板,在为翼角遮风避雨的同时,加强了其稳固性.①另一种做法在富川地区较为常见,其固定子角梁的方式,习惯在斜枋、子角梁、老角梁形成的钝角三角空间中填塞箴木,不设挑檐桁,直接以正、侧面伸出的生头木与斜向枋子与箴木相连①,这种方式见于秀水村的八房戏台(图9)、石余戏台(图10)与水楼戏台(图11).

除上述所说的戏台起翘角度较大,在桂北与桂东北也存在一些戏台的起翘较小,这种做法是用生头木使桷板逐步升高,达到角梁的高度,靠桷板与角梁的高差以及角梁冲出的距离形成翼角.

位于贺州市黄田镇水岩坝大庙山的戏台是一座新建成的仿古戏台,在结构上运用了混凝土框架结构,但四角也采用了飞檐翘脚的形式(图14),以此来看,翘角这种屋顶形式作为桂北戏台建筑的典型特点被传承下来,受到重视.

1.3藻井

天花藻井俗称“鸡笼罩”常见于宫殿、坛庙、寺庙建筑中,为了烘托庄严肃穆的空间气氛,在庄严的地王宝座上方或神圣的佛堂佛像上方,将的一片天花向上抬高,形成一个较高的空间,从而强调此空间地位的崇高.藻井的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六角等.

在戏台顶部设置藻井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是考虑到戏台唱戏的声音效果,在古代没有现怎么发表达的灯光和音响设备,在没有扩音器,只能运用围护结构本身对声音起反射、吸收、扩散作用.藻井便起到聚拢声音的作用,使演员的唱腔显得更加珠圆玉润.从已有的研究数据来看,藻井为戏台空间提供了更为均匀的反射声,有藻井结构时反射声更加丰富,虽然对演员的互相听闻环境及支持度状况的改善作用不明显,但藻井结构能提供更多来自中垂面上的早期反射声,对乐手和演员而言,是极为有利的.②另一方面,天花藻井不仅起到声学作用,还使原本单调的戏台子增加了天花面的空间层次,藻井内部一般有精致的彩绘和雕刻,不仅增加了戏台的文化内涵,还使戏台显得更加雍容美观,对看戏的观众来说,获得了更多的视觉享受.桂东北地区的戏台多为双层八角形,如富川二龙潭戏台(图15)、朝东镇秀水村八房戏台、朝东镇秀水村石余戏台(图16)、朝东镇秀水村水楼戏台(图17),藻井里有龙、凤等图案的彩绘.朝东镇秀水村的石余戏台是一座庙宇戏台,戏台对面是一座娘娘庙,其藻井为两层的八边形藻井,藻井正中绘有太极八卦图,藻井四壁则绘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四位娘娘和其他神仙的画像,与娘娘庙相呼应.

恭城县嘉会乡九板戏台的藻井(图18)属于聚拢式,底部为“八边形”,中间向上隆起成半球形,整个造型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在隆起的中心部位雕刻有一个垂花,藻井里绘有花鸟画.

除此之外,笔者所调研的戏台的天花藻井的形式还有七层八边形、单层矩形、六边形等.没有设置藻井的戏台大都采用彻上明造,将梁架裸露出来.

1.4山墙

不同建筑文化圈的山墙做法不尽相同,山墙便作为研究戏台受何种建筑文化圈影响的重要依据.广西的湘赣式建筑的山墙特征,在桂北地区如灵川、全州等体现得比较明显,砖砌的外墙保护着内部的木构架不受火灾的危害,外墙呈凹字形,向戏台的观演面方向开口,其两侧山墙的天际线以马头墙或人字山墙以及瓦檐作为收束,墙体大部分不抹灰,露出青砖.如全州县邵水镇塘口村四甲祠戏台的山墙(图19、图20),在砖砌墙体上砌筑,在顺砖叠涩上再覆小青瓦做屋檐,马头檐角有高高的起翘,潇洒利落写意而传神,③而对面的祠堂,则使用的人字山墙,马头墙与人字山墙互相结合,更显变化之美.

再如灵川朝田乡太平村戏台(图21),其山墙采用的是五阶梯,小青瓦屋檐的灰梗上竖叠青瓦作为收束压顶,墙身也由上而下向内呈弧线收束,马头处起翘多高耸,举势欲飞.③

而在桂东和桂东北地区,如恭城、富川、钟山、贺州等地,则出现了广府建筑典型的镬耳式和湘赣建筑典型的马头墙式相结合的特点,镬耳山墙是一种穹形的山墙,因貌似镬这一古时大锅的耳朵而名之,如富川莲山镇沙洲小学戏台(图22)、朝东镇秀水村八房戏台(图23)、石余戏台、水楼戏台、恭城县嘉会乡九板乡戏台(图24).马头墙的形式在黄田镇湖南会馆戏台(图25)、富川二龙潭戏台(图26)中有所体现.

1.5柱础

桂北戏台的柱础柱式丰富,工艺精湛.其造型有鼓形、方形、圆台形、八方形、六方形、腰鼓形等多种形式,雕刻荷叶、葵花、缠枝莲花等纹样,柱础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柱础一方面将柱身集中的荷载分摊到较大的面积,减小压强,另一方面柱础可防潮,也可避免柱脚受到腐蚀或碰损.得益于柱础为石材的特点,在我们测绘的戏台中,柱础是装饰构件保存得较好的,但有一些地方存在柱础被盗窃的事件发生.

1.6其它

除上述建筑构件外,戏台正立面的门窗也是戏台装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测绘建筑中,少数门窗取材于字形的图形如十字,多数门窗是方格形的窗格.这些窗格为戏台正立面增加了很多生机,如黄田镇湖南会馆戏台、秀水村八方戏台、凤翔镇戏台等.

木构架的梁柱式结构体系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主流,经过工匠的精雕细琢也已经成为装饰构造的重点.匠师们在柱子、梁枋上雕刻有不同题材的雕塑.如石龙镇戏台的额枋雕刻的精致美观,钟山县二龙潭戏台的柱子上绘有盘龙的花纹.(图27)

2戏场建筑的装饰艺术

2.1装饰题材

戏台建筑的装饰题材是丰富多样的,典型的如恭城县嘉会乡九板戏台,屏风上画有《八仙过海》(图28)《婆王降甘霖》(图29)《盘王除魔》(图30).一些与人生活相关的植物动物纹样,花鸟虫鱼也被彩绘在其藻井上(图31)

2.2装饰内涵

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精神诉求,戏台建筑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与憧憬化成各种精致的雕饰图案,使每一次的演出都有对人们愿望的支付与强化功能.这些装饰图案及纹样,不仅仅能满足审美的需要,吉祥纹样、神话传说、戏剧故事等这些装饰纹样也是族人思想观念的一种反映,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如九板乡戏台上的彩绘用了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讲述了把先和他们的朋友分别拿出自己的法宝,顺利越过大海的故事,鼓励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双手与本事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盘王除魔祈求人民能平平安安,并用于与困难抗争.婆王降甘霖则祝福风调雨顺.这些图案纹样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反映,是族人审美意识的体现,是祈福纳祥的心理反映,表达了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注释:

①谢小英,熊伟,赵冶.《广西古戏台初探》.《南方建筑》,2013,6.

②刘东升.岭南地区传统越剧戏场的声环境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2,5.

③熊伟.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2,6.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