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04 浏览:20706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抽绎出教育者、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受教育者三个基本因素.根据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分为四个阶段.通过对四个阶段的因素关系进行模式化分析,揭示出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重要价值.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程分析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也即德育,其活动的过程既复杂而又具体.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统治阶级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实施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内化社会要求的过程.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导社会主导世界观、人生观、核心价值观(统称为社会主导价值观),使受教育者的个体思想观念与社会主导价值观趋向一致的过程.为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可以抽绎出三个基本因素:教育者、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受教育者.然而,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自己的主体性和个人背景,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并不是教育者传导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给受教育者这样简单的线性关系模式,而是表现为教育者、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受教育者这三者之间矛盾和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1]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四个阶段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点,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分解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各阶段的因素关系进行模式化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预备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预备阶段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之前的准备过程和预备状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预备状态中,社会主导价值观念是以自在的方式存在,是一个社会的必然性历史选择,它影响着包含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整个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预备阶段含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三个准备过程:

1.1教育者主动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学习、接受、认同的过程.教育者并非天生是教师,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认同,与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求知识有关.教育者要也曾是受教育者,需要先接受教育.因而教育者也存在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学习、接受、认同的过程.教育者之所以成为教育者的角色,就在于他们具有的思想境界、能力和责任,能自觉主动地接纳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并形成自身关于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见解,社会主导价值观念与教育者具有极大的一致性.[2]

1.2受教育者自觉形成低水平的价值认识过程.受教育者并不是脑袋空白,他们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时刻受到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影响,并以自身有限的水平理解和认识着,被动的形成较低水平的思想认知.

每个受教育者生活在社会中,都自觉不自觉地学习社会文化,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但他们还无法自主地判别出社会主导价值观念,还不能主动接纳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形成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也因此,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教育者,通过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去主导被教育者的社会价值观念.

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认识过程.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前,先要主动掌握受教育的基本信息,为了因材施教,尤其需要了解受教育者的既有思想水平.教育者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受育者的思想信息,掌握受教育者个体的现有思想价值观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但是,由于受教育者思想价值观念的隐蔽性及教育者主观上的问题,以及信息渠道客观上存在的问题,教育者收集到的思想信息常常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因此,教育者所获得的思想信息是社会主导价值观念,而不完全是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水平,甚至有可能是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曲解或错误认识.

2.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阶段

教育者应该是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代表和传道者,原则上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向受教育者直接传播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实际上其所传播的是经过教育者自身理解、选择、过滤后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经过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本身能动地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念进行理解.教育者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在与受教育者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内容有选择性地接纳,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可能会产生抵触和抗拒情绪.不同水平的受教育者,其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经教育者传递,其接受水平也不相同,有N个教育对象,就会有N个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经教育者传递给受教育者.可见,一个教育过程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者不可能一次性地完成传导工作,被教育者也不可能一次性地完全接受教育者的思想,更不可能一次性地完全接受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永远不会终止.[3]

3.受教育者能动的自我教育阶段

在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或之后,受教育者因为受到启发,或者由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会主动思考价值观问题,通过反省和反思对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获得新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过程.教育者的教育活动过程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过程与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不过,自我教育过程因其个体的不同而有其独特性,因此应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过程看待.社会主导价值观念是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认识理解、自觉反省和能动反思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问题的结果,因而,自我教育过程与教育实施阶段的结果是不相同的,它比实施教育过程的结果更有价值,能更好地体现思想教育的目的和意义.[4]

自我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的自觉反省和能动反思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作用于受教育者,可以引发和促进自我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过程一般不是孤立的,它经常伴随于教育过程之中.自我教育过程与教育过程具有同质性,又因个体的差别而具有与教育过程不同的特殊性.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主动配合教育活动,体现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而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自觉反省与能动反思的则体现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通过接受教育,总是不断走向思想成熟,到某一历史阶段,就会产生一种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需要,这种需要推动他们自觉地、有目的地探索社会价值观问题,主动思考并接受思想教育内容,审视自身原有的思想价值观,积极制定提高自身思想水平的计划并付诸行动.因而,自我教育过程比实施教育过程能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不只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的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所以,完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是实施教育过程和自我教育过程的有机统一.4、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评估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评估阶段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完成之后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变化的测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评估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思想测评.其模式是受教育者将自己原有的思想水平,与教育的结果,以及自我教育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自我教育结果>教育结果>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水平”,则思想进步了;如果“自我教育结果等于教育结果等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水平”,则思想处于原地踏步;如果“自我教育结果<教育结果<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水平”,则受教育者思想退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效可见一斑.[5]

其次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思想的测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思想的测评依赖于受教育者的思想信息反馈.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测评模式为:教育者将获得的反馈信息与原先收集到的思想信息(社会主导价值观念)进行比较,或将社会主导价值观念与教育者期待传导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相比较,通过水平的差异可以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败.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启示

1.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开始的起点是社会主导思想价值观的确立.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模式分析中,之所以要以社会主导思想价值观为起点,因为根据马克思所言,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社会主导价值观也就是统治阶级所倡导的思想价值观念.统治阶级取得政权和统治地位的同时,也基本确立了一个社会的主导思想价值观,并用之统一人民的思想,以维护其统治地位.

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只能不断的接近社会主导思想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真理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认识都只能不断地接近真理.因此,教育者不必期待思想教育活动的结果是受教育者一定完全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以及伴随教育过程的对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启发性.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工作者的作用和意义.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认同、理解和表达的误差.由于个体的经验和知识水平不同,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理解和表达是很难一致的,存在误差也是必然的.这正是造成不同时期、不同主体社会主导价值观念不一致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于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沟通过程.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主导价值观念三者的关系都要借助语言和文字等载体,社会主导价值观念一般以思想理论和知识的形式呈现,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教育活动形式较多的是宣讲,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形式则是自觉反省和能动反思,受教育者的思想反馈则要借助思想言论、和行为举止等形式来表达.因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生经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认知和表达能力、态度等主体性因素都可能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问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