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中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420 浏览:96209

摘 要:对于中学生教育管理来说,心理学可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和工具,尤其在当代的中学生工作中,我们教育管理者更需要充分发挥心理学工具在学生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从心理学的激励方案和沟通尊重两个元素出发,探计了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以便提高中学生教育管理之效果.

关 键 词:中学生;教育管理;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06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热情又浮躁、睿智且轻狂、独立并依赖,自强而脆弱.学校应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管理方法,积极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身心特色的中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中学生的特点与运用心理学进行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从学生的家长角度上看,因为很多中学生,其家长通常在收入上面比较丰厚,而且条件上也是比较优越的,但是因为事业上面比较忙碌,往往从很早的时候就没有怎么顾及到孩子.另一方面,很多这些家长的文化素养也层次不一,有一些家长并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教育,并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家庭的结构也不一,离异的单亲家庭也比较多.这些都给中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通常有自闭、孤僻的心理现象.

其次,从学生自身的角度上看,由于很多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而且行为上面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思想品德上比较后进,而且比较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缺乏一定的纪律性,而且由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结果有时娇生惯养,出现对于事情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家长对于这些学生的期望也很高,而这些孩子们很多都是对于生活条件有比较多的追求.因而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对心理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综合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面对这些心理条件上比较落后的孩子们,如何让他们的心灵健全,这对于中学生教育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在中学生教育管理中,运用这些心理学上的方法.

二、心理学在中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以心理激励激发学生动力.我们知道,激励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的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也就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所谓的保健因素就是学生的一些基础需要,而激励因素就是一些学生渴望得到,但是还没能够真正得到,并且是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努力的一些动力.因此,对于这方面,我们要针对这些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学生心理,制订一些相关的激励方案.

第一,我们要注重对这些学生进行目标的激励.每一个到中学求学的孩子们其实都是有自己的梦想,会有自己想要争取的东西.因此,在引导学生们真正走出来,成为一个愿意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人之前,一定要让学生们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这方面就需要细致的目标制订计划,让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出自己的目标,包括人生的最终目标,以及不同的时间里面的目标,比如年度的目标等.并且鼓励学生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开始着手制定出自己的人生计划,包括自己不同阶段的计划等.

第二,我们要注重对这些学生进行榜样的激励.树立了榜样,更容易刺激这些学生为了特定目的,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这个阶段的青年学生,还是比较渴望受到别人的肯定和重视,不愿意自己一直默默无闻.虽然这些学生所关注的地方不同,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学校所评选出来的先进学生或者优秀学生都熟视无睹,不过这方面其实加以修改,使之能够更具备影响力.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真正在学习方面、社会工作方面、生活方面以及思想品德方面都比较出众的同学成为这样的一批榜样,并且鼓励全体的同学去为了这样的榜样,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并且不断地奋斗努力.这是从激发学生斗志的角度上面来处理的.

第三,我们要注重对这些学生行为的激励.行为的激励主要是从两点去考虑.在学生的自我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同的行为.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当中,要注重良好行为的引导教育,让学生们摒弃之前不合适的行为.这就需要通过一些不同的方式去完成这样的教育工作.可以通过表扬行为符合规范的学生,来触动学生之间持续引起良性的行为竞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不同夸张的方式,以此强调着一些不好的行为是不恰当,进而在学生的脑海里面印出深深的印象.

2.注重心灵沟通与尊重学生心理需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人类的需求有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生存阶段,人类的需求就不一样.因此,要针对不同阶段里面,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心理特点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当前很多中学生都是家庭环境比较好的,因此他们已经不再存在于生存阶段,更多是需要得到更高层次的东西,尤其是关注和尊重.这也是很多从条件优厚的家庭中出来的孩子所渴望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这些学生的心理渴求,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处理:

首先,可以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察,尊重他们的非正式组织.作为教育管理方面,除了对这些学生进行正式组织的管理,包括如学生会组织、协会等,也要注重对于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关心.因为学生的非正式组织是随着学生个人的兴趣组合的,所以具备一定的倾向和不稳定性,学生的教育管理者要更多关注到这些组织的动向,不要一味地打击,要关心这些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尊重这些非正式的群体,并且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可以更多地开放沟通的渠道.不要让教师们的办公室成为一种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区域,要欢迎学生们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作为教育的管理者也要更多地重视到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鼓励一部分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以学生座谈会的形式,和新进入这个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进行相关的交流,这样可以更为平易近人地拉动学生们的距离,进而让这些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感受,能够在顺畅的沟通中,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我们要适当地因势利导,照顾到不同心理状况的学生,尽可能以心理学的方式,引导这些学生走入正确的轨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