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灭小保方晴子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4 浏览:10410

“学术女神”查重了

整个2014年,日本生物学者小保方晴子都非常“火”,世人皆知.但是,这既不是因为她出众的美貌,也不是因为她杰出的成就,而是因为她大胆的查重行为.

此前,由小保方晴子带队的生物学研究团队声称,对已经分化的哺乳动物细胞进行简单的酸刺激,可以使其重新回到多功能的细胞状态.这种细胞是一种能分化形成各种其他细胞的重要细胞.这是一个重大的科学突破,小保方晴子的相关论文被影响力巨大的《自然》两次收录并发表.同时,她本人也因才华和美貌兼备而被人称赞.小保方晴子俨然成了日本的青年民族英雄.

在论资排辈的科学界,年轻科学家要出人头地不易,而年轻女科学家的成长更为不易,所以,小保方晴子年纪年轻,就做出了杰出的成就,立刻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然而很快,事情就开始“变味”.不仅小保方晴子论文图像被人指责查重,而且她给其他科学家的小鼠样本也被认为有错.对她研究成果最早的怀疑来源于网络,随后各国的实验室纷纷质疑.最终在2014年12月19日,日本理化研究所在召开了发布会,正式承认在验证那种重要细胞是否存在的实验中,未能发现该细胞生成的证据.小保方晴子学术查重的罪名成立.

其实,在科学界,查重行为并不少见.除了小保方晴子之外,各国都有一部分“查重人才”,比如同样被韩国人捧为民族英雄的克隆之父黄禹锡,他的干细胞实验数据是伪造的.而他们查重的目的无非那么几种,为了名誉,为了金钱,或者为了把自己从工作的痛苦中解救出来,商业等其他领域一般也是这个套路.但是,因为科学界本身的存在目的,是为了发现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所以科学界的查重具有更大、更深的危害性.

那么,该怎样灭掉科学界涌现出来的“小保方晴子”们呢?

重复性是“灭伪先锋”

科学家想做出一个像样的结果,往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一种实验可能需要重复成千上万遍,但人们未必知道,若想要一个新的成果被世人接受并认可,也要经历一个不断重复验证的过程,尤其是那些具有革命性突破的科学成就.现在扬名世界的许许多多著名的理论,都已经经受了无数次重复实验的考验.

小保方晴子的论文发表后不久,便遭到国际科学界的质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除了小保方晴子的团队之外,其他人无法按照论文上提供的方法,重复出他们的实验结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克隆专家就发现,大部分他所使用的小鼠细胞在进行酸处理后,都死掉了,并没有得到小保方晴子所说的结果.显然,她的成果违背了科学在相似和相同条件下可重复性的原则.

一般,对大多数描述世界一般性规律的科学成果来说,都可以通过检验其重复性来验证其正确与否.在细胞的研究中,小保方晴子称酸溶液可以使细胞转化为具有多功能性质的重要细胞.她的科学结论里没有什么特殊和难以获得的东西,她所用的实验材料酸性溶液、小鼠细胞都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东西,实验方法也不特殊.所以按道理说,无论谁在相似或者相同条件下成功复制,都应该是没问题的.若是在相似情况下做不出相同结果,那就只能质疑最早做出实验结果的科学家了.

科学界每天都有新发现,用验证其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来把关,不仅会淘汰很多坏的研究,而且还会让好的研究美誉度增加,甚至探索出更好的实验方法.当然,根据科学理论实现的条件不同,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的和条件要求随便的实验相比,重复性程度会有所差别.但无论如何,在条件相似或相同的时候,重复性都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而重复性无法实现的背后,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因此,要验证一位科学家的结论是否正确,重复验证法是“灭伪先锋”.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实验室的每个科学家都可以为消灭科学界的“小保方晴子”贡献出一份力量.

同行间彼此监督

小保方晴子的两篇论文发表在著名《自然》期刊上后,才被很多国家的科学家发现其具有不可重复性,这其实很不应该,因为这意味着两篇文章的漏洞非常大.而对于一般的科学论文来说,如此大的漏洞,在重复性检验之前,同行监督机制是绝对可以检测出来的.

什么是同行监督检测机制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论文发表之前,作者本人或者期刊编辑会找同行来审评论文的机制.通常,一篇重要文章需要四五个同行进行审查和检验.而像小保方晴子这样“意义重大”的文章,按照审查流程来说,不仅要找更多同行来审查,而且还要找有相当分量的同行来审查才行.显然,小保方晴子的论文在审查过程中出了很大纰漏.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查尔斯文森提是小保方晴子论文的高级通讯作者,是通过了小保方晴子博士论文答辩的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然而他却表示,既没人把小保方晴子的论文给他看,也没人让他去审查.真是怪事!

科学界并不是没有好的查伪机制,而是狡猾的查重者绕开了它.小保方晴子论文发表后,人们很快就查出了论文上的图像漏洞:在其中一篇论文中,实验结果被张冠李戴;而在另一篇论文中,两幅来自不同实验的胎盘照片惊人地相似.

所以,为了彻底消灭查重现象,必须加强同行间的审查机制,越严厉越好,特别是要从制写作度的角度来打击那些“关系户”,防止没看论文就写审查结果的“猫腻”出现.有水平的科学家不少,但有时间审查其他同行论文的科学家,尤其是大科学家不多.建立专业的审查小组,公布每篇论文的名单,制定责任制,都是可以杜绝查重现象的好方法.

扩充监督大军

要想打检测效果好,还得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监督若干“小保方晴子”可不只是科学界的事情,更是全世界人民的事情.扩充监督队伍,对打击小保方晴子的“同伙”是很有利的!

科学界的查重现象不少,可像小保方晴子这样引起舆论巨大反响的却不多.小保方晴子查重案尘埃落定的同时,日本政府,这次事件的“间接受害者”也对此现象给出了态度.小保方晴子宣布辞职,她的博士论文导师常田聪由于审核不严,被停职1个月,而与小保方晴子博士学位相关所有老师都受到训戒惩罚.校长和小保方晴子读博时所属的研究科科长也被扣了几个月的工资津贴.日本政府实施如此严厉的措施,对消灭潜在的学术查重者是有益的.

此外,媒体的监督力量对查重的打击也不容忽视.在学术界和媒体舆论没完没了的追究下,2014年8月5日,小保方晴子的导师G井芳树竟然在神户身亡.虽然事情的结局有些悲哀,但也体现了媒体监督力量很强大.在小保方晴子查重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媒体对查重事件的广泛报道,让这些学术查重者除了被罚钱、撤销学位、解雇之外,更是声名狼藉.无孔不入的媒体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这些“小保方晴子”,在它们的监督之下,查重者会失去更多.

想获得科学界的真正赞誉之声吗?想获得全世界人的真正尊重吗?别走邪门歪道,拿出真本事吧!.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