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心得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761 浏览:81004

[摘 要]现实生活中小学体育教研存在着很多弊端与不足,严重影响着有效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教研方式的创新,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关 键 词]小学;体育教学;集体备课;创新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入,高效体育课堂是广大体育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研方式的支撑.但现实生活中小学体育教研存在着很多弊端与不足,严重影响着有效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教研方式的创新,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下面就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集体备课―高效教学的启动器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节.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功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个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体育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是上好体育课的首要条件.做好集体备课,是高质量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备课形式,从教学视导情况看,体育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老师上课时基本没有系统,没有程序,随意性很强.在地方有一种口头禅,“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或规模比较小的学校更加突出.然而在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集体备课作为教师与教师层面上的合作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内容大多比较短小,有的又比较抽象,因此,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表现的不够积极,仅对游戏有一些兴趣.加上体育学科现有的影像,图片资料相对缺乏,势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补充较多的内容来充实教学,而且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而计算机由于同时具备影像、图片、文字功能,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因此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录像或VCD进行剪辑、播放,也可以将图像一帧一帧剪贴成图片,这对于技术动作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尤为适合.比如,急性跳远中的起跳腾空动作介绍,由于平时教师在示范中不可能长时间的保持腾空姿势,在讲解中学生不易看清楚,学生在学习中自然也不甚明确,但利用计算机可以弥补这一缺点.也可以将学生平时课堂中的表现、练习动作的姿势通过拍摄的录像播放出来,并将学生的动作与正确的动作进行对照,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利用计算机信息量大的特点,将许多资料保存在里面,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调用.制作或扫描进去的图片能帮助学生记忆,激发思维,开阔视野,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再比如《足球》一课中,除了完成书上所提出的知识点外,又讲到“足球的起源”,“足球规则的简单介绍”,最后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来看一场足球赛”,使原先一些对足球没兴趣或看不懂的人,对足球运动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二、同课异构―高效教学的助推器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教学设计连续执教的教研模式.这种方式能够全面的展示各学校、各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在比较与鉴别中,更利于改革的推进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同是一堂“行进间变向运球”的新授课,有些教师以基本的技术为授课手段,拓展游戏教学.有些教师以基本的技术为授课手段,拓展战术教学.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就有一定的差异性.打开教师的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是落实高效备课的有效途径,因为有时候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并不代表实际的可行性.通过几种不同上课方案的实践之后,全体教师参与评课与反思活动,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比对,分析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教学,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同课异构”是在教学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教学;它用理论诠释实践,用安全解读理论;它可以借鉴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也能创造性的生成自己的案例,进而形成新的思想与风格.这正是“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

如果能在体育视频资源条件下,小学生角色将不再是被动的体育技能与体育知识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健康知识学习与实践者.学生不仅要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还要会利用信息工具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体育视频资源条件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应成为主动的,具有协作精神和创造性的学习者.小学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必须具备体育信息的获取、评价、管理与加工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交流―高效教学的加速器

传统的教研方式使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丧失,成为被动的聆听者,自由思想与个体意识被埋没;而教学交流这种教研方式则为教师创设了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邀上几个同行,沏上一杯清茶,播放一段音乐,确定一个话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也在交流中汇聚与成熟.利用这一教研方式,教师们可以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谈感情、议策略、找方法,进行了互动式探讨,这种真切开放的交流给教师带来的是最直接的心灵震撼与思想启迪.

教学交流的目的是给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共享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因此,开展教学交流要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用工作需要确定,切忌指令圈定,交流可由学校组织,也可由教师自发组织,可以是同一学科的教师交流,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教师交流.由于教学交流是轻松的,因此切忌随意和肤浅.这就要求每次交流活动前应确定好研讨主题,明确活动的重点;交流的准备工作,包括发言人、主持人、地点、时间、形式等,要提前做实做细,力求实效,给教师带来实惠.同时,还要注意做好交流的总结与拓展,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得以宣传和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学交流对有效教学的加速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