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小班化中思品课实施分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776 浏览:47681

关 键 词:农村初中思品课小班化分层教学

近几年来,随着农民工子女跟父母一起大量外出,城市化趋势,计划生育以及家长目光的日渐挑剔.时下,农村初中的生源出现了自然的萎缩,许多农村初中出现了人数少于30人的小班.我校就由以前的一个年级10个班,缩小到现在的三个年级9个班.2011年9月,我校开始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确定《农村初中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作为校级研究课题.2012年11月被确定为县级课题.2013年4月被确定为福建省教育学院课题.

我校“农村初中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中要求在小班化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重视“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研究、“小班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小班化教学评价”的研究.本文就农村初中小班化中思品课实施分层教学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小班中分层教学的理论意义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分层,制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它既符合我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又符合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与智力发展关系的新思想――最近发展区.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经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农村初中而言,由于受到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制约,各种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很不理想,很多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因此生源参差不齐,在小班环境下,同样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有必要进行分层次教学.

二、小班中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按照统一的目标、要求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授课,忽视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这种统一化教学的结果导致学优生思维难以拓展,自主性受到限制;学困生学习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产生厌学心理;中等生安于现状,积极性难以调动.所以,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难以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怎样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许多教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目前来看,分层教学无疑是解决这种弊端、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小班化中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实施分层教学后,我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信心也增强了,同时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极大地优化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三、小班中实施分层教学的一般策略

1.学生分层: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再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学情现状进行分层.一般情况下,大致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第一层次(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第二层次(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第三层次(C层):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当然,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适时进行合理调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的主线,具有诱发、导向、调控和激励的功能.目标分层就是将原来统得过死的单一性教学目标改为因人而异的弹性目标.它的制订要有层次性,以A层学生“吃得饱”,B层学生“吃得好”,C层学生“吃得了”为原则,不能搞“一刀切”.首先,应在把握学情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大前提下制订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要精心设计,体现问题解决的层次性,既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次.层次性问题的设置,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学原则,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3.授课分层.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两头,努力为A层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B、C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B、C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检测分层:分层检测是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即进行单元测试,每份试题也都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提高题供C层选做,A、B层必做的;深化题是供B层选做,A层必做的.这种设计方法可使C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A、B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5.评价分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成为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对C层学生采取表扬评价,并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寻找闪光点,肯定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对B层学生,针对成绩采取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阶段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等级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建立动态的分等定级机制.对有退步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不但可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总之,小班中学生人数较少,为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条件.实践证明,在思品课中实施分层教学,既尊重学生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学生发展;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使“要我学”的学习观念转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