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07 浏览:16304

【摘 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并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新唯物主义”的基石.本文从马克思实践观点入手,来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阐述的实践观点,并指出实践观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

一、提纲的中心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恩格斯称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论述的中心内容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就是科学的实践观,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实践观的内涵,运用科学实践观揭示了唯物史观一系列的基本观点.这些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彻底决裂,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起了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框架.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释的实践观

第一,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他指出“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在此,马克思明确的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旧唯物主义由于割裂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不到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必然对事物的认识只是直观的、相似的反映,而不能把事物看作是被人们改造过的对象,没有看到实践在认识事物,检验理论上的作用.因而,它不能说明理论的本质.马克思将实践引入认识论,并表明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理论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证明、区别真伪.因此马克思的结论是:“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第二,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注意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旧唯物主义由于割裂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关系,必然看不到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然对社会的认识,只是一种纯客观的、经验的直观,而未把人类社会看作是实践活动的过程,没有看到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而,它不能认识社会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将实践引入社会生活领域表明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既生产实践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首先,社会的起源,基础是物质实践.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也创造社会,没有物质生产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其次,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是实践,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它制约着人类的其他活动,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科学、艺术都是这样.再次,社会规律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自然规律、社会规律都具有客观必然性,但各有特点,社会规律离不开人的参与既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人的实践.

第三,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无.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旧唯物主义由于割裂了人与实践的关系,必然看不到实践对人的本质的作用.必然对人的人是只是一种抽象的生物学的理解,而未把人看作是实践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产物,没有看到实践对人的本质的作用,因而不能说明人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将实践引入人的问题,表明了这样的一个基本观点:人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生存、发展,才能证明、实现其本质.首先,人的实践活动,是对象化的社会活动.人要生存,就必须时时刻刻从事实践活动,人作为主体,是能动的社会存在物.社会活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必然表现为作为活动主体的人与他人形成的各种关系.因此,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只能从其对象化的社会活动,也就是实践中寻求.其次,人是实践内容,是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活动一集一切生活活动等.这样多样性活动的总体结果,表现为个人与他人的各种关系,既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外化了的人的本质的全部内容.最后,对人的本质及其人性的考察,必须置于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

第四,实践是历史的本质.马克思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旧唯物主义由于割裂了人类历史与实践的关系,必然看不到实践对人类历史的作用,总是用抽象的人性论、人到注意去说明社会历史,因而不能说明人类历史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将实践引入历史表明了,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历史,没有物质生产实践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及其发展.马克思划时代的贡献就在于他跳出了抽象人性论的理论陷阱,从历史的实践出发,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认为两者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达到了辩证的统一.正是实践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实现了由低到高的发展,从而构成了人类历史.

总之,《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行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中心思想就是阐明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在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决裂,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了起来.

三、马克思实践观确立的意义

综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可以看出,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贯穿全文,从实践角度说明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人,也就是说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运用与认识论、自然观和社会生活,第一次全面地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和抽象的人本主义,简要地阐发了新世界观包括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和核心观点,奠定了新世界的理论基础.同时,马克思还说明了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初步赋予新世界观以实践性特征.让我们更加去了解了实践的含义,更好的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金钥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工具和手段.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意义.如果不从主体实践活动的视野出发,不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社会规律和人的本质,所以把握实践的内涵不但是我们不断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同事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从现实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更离不开马克思实践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关注的是“改造”而不是“解释”,所以社会注意国家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每个人立足人类现实生活,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思维方式的指导下亲身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现代化事业的建设队伍中去.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编译局,2000.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