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与医学职业素质教育关系的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84 浏览:11486

进入21世纪,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走向“以人为本”的多元化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教育呈现多学科高度融合的趋势,科学与人文互相渗透、交叉、融合的趋势.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人文素质与修养,从而达到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重新审视和探索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关系的问题,仍是医学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医学人文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育主要指人文知识和精神的教育.广义地说,也包括社会、美学、文学、艺术、道德、的教育.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医学界就开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美国高等护理标准》中明确要求将人文教育纳入护理职业素质教育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体现护理专业的人文关怀本质.所谓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素质.它是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它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的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


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

卫生部部长陈竺同志在2011年12月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目前我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总量不足、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政策环境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医学教育研究的是人,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更高人文素质.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传统模式偏重于传授知识与技能,它强调了实用性及功利性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有用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就学生而言看到的是就业价值,就学校而言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就业效果.无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没有正确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个人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由于人文教育具有非直接实用非生产性的特点,人们往往忽视它的价值从而导致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文学科被称为“副科”,不仅课程偏少,且各个医学专科学校人文课程设置随意、分散、凌乱,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多为周末大班选修课,学生选课只是为挣学分,无法系统学习.

2.医学人文教育师资薄弱人文教师处于教学从属地位,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导致教学积极性下降,教学水平不高,人文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3.家长不重视很多家长把上大学当成一种单纯职业教育,学医就是学习、掌握一种医学技能,为毕业后找一个工资高待遇好的工作,这种片面而狭隘的商业化观念,导致人文教育被边缘化.

4.医学生人文意识淡漠

有调查显示:78%的专业护士对人文精神的大概内容未知或知之甚少;91%的专业护士不了解人文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91%的专业护士在校期间未接受过有关人文科学的课程或讲座;87%的专业护士无法说出人文科学知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大部分医学生并不清楚人文素质的内涵,不了解人文教育对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和身心健康和职业规划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医学生对人文教育存在误区,认为人文教育就是“死记硬背”人文知识.或者认为“走上社会,不学就会”.“大学文凭,小学文化”,许多医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文字写作、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方面不尽人意已经成为医学教育面临的不争的事实.

人文教育与医学职业素质教育的关系认识

医学是一门极具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学科.研究疾病,维护健康,大量的理论和知识,必须通过临床实践才能被获得和掌握,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职业素质教育以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为特色,但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在科学与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文教育在医学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1.以人文本的人文教育是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

以人文本、尊重生命是中华传统医德的重要人文特征,也是医学职业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首先成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人,才能体现出人文关怀,及时、客观主动地履行医者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有资料显示,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率百分之五十以上来自怎么写作热情认真,而与技术活动无关.

2.语文教育是医学职业教育的基础

借鉴汪文平老师的调查,护士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依次为:写作、语言、审美、文学鉴赏等能力,文书写作和语言沟通是重要的护理职业能力.语言表达清晰,层次分明,准确明了,让患者有从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准确记录医嘱,缺乏针对患者个性化记录,文字书写不规范护理日志、交班记录成为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

3.文化艺术对职业教育潜移默化

文化艺术作品通过很感人的形象,生动的情节无形中调动医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对中华医学历史传承更多的了解思考借鉴,我校学生诵读医古文《大医精诚》对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以及“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医学观点非常认可,肯定了人文素质和精湛医技的密切关系,对职业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4、思想修养、文明礼仪、沟通技能、文史哲知识等人文教育让医学生,在求职面试、临床工作中有较大的胜任空间和发展潜能,在适应力创造力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导致现代人仅仅看到眼前,这种急功近利让职业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走向分裂.导致了人文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2002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公布《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提出7种核心能力,其中4项与医学人文素质有关.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和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互相补充、支持,也能够交叉渗透、相互影响.

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基本途径

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救死扶伤、治疗疾病还要关注有思想有情感的患者,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同情,实现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汇,有以下几种途径值得探索:

1.建设一支人文教师队伍实施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合,关键在于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医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对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合关系给予高度重视,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行为中表达人文关怀.从事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通过人文课程老师的业务技能、语言导向、职业道德、人格特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人文课程的魅力.专业课程老师也应该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素材,适时适度地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达到人文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相融合的目的.如:在药理学课程中,适当介绍我国中草药的历史渊源《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激发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2.设置一套课程体系

据调查,63.5%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并将这条排在阻碍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到首因.科学务实地设置课程体系是我国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融合发展的核心.我校2009年开设课程体系:《大学语文》为必修课,《卫生法规》、《心理健康》、《沟通礼仪》为公共课,《文艺鉴赏》、《论文写作》为选修课,促进医学与哲学、美学、史学、学、心理学等学方面的交叉融合,在课程改革学时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人文课程及教学学时,促进人文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融合.

3.形成一种校园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是促使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相融合的“隐蔽课程”,此概念是美国学者哈夫在60年代末提出的.医学院校深厚浓郁的校园文化需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加强,通过校风、班风、建筑、设施、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体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并由此形成一种校园人文精神,熏陶医学生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取向,给医学生感染、暗示和激励.

4.重视一批临床见习基地

在校期间的基础学习阶段以人文知识的传授为主,在临床技能的实习锻炼中着重塑造医学生的人文形态,让学生在临床真实的环境中潜移默化.

医学院重视一批临床见习基地.借助医学院的医疗资源,学校精心组织医学生到附属医院进行医疗怎么写作和见习,到社会机构进行卫生防治和健康科普医学知识的宣教工作,到群众中间进行医疗知识义务咨询以及医德医风调查,医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和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等实践活动,增长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了和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升华了职业道德责任和医学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相互贯通,紧密结合.

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职业教育互相融合首先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让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学生共同认识到:大学的目标不只限于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而是在职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知识、技能、和素质协调发展,世界医学教育学会1988年制定了《爱丁堡宣言》,1991年,英国医学总会在《明天的医生》报告中提出医学教育要加入更多的“人文学科特殊学习模块”1993年世界医学高峰会都强调了人文教育与医学职业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丰富和完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尊敬生命尊严的人文育是现代医学职业的需要,是医学回归发展的需要.人文教育与医学职业素质教育相融合是医学教育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