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历史题材课文教法探微

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84 浏览:13498

初中语文课本中已经收入了部分历史题材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如何让他们较好地读懂文章,从文章中吸收精华,则是教师们要考虑的问题.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初中课本中收录的历史题材的文章多为有趣的故事,故事情节也并不复杂,然而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如何在教学中将这些要义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现提出如下教学方法作为参考.

一、作好充分的教学铺垫

历史题材的文章往往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学生并不那么容易理解,理解上往往存在偏差.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布置预习任务也是有讲究的.例如在讲曹操的《龟虽寿》时,大部分学生对于《三国演义》的背景都只有大概的了解,并不深入,对于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尤其是对于曹操的性格特征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然而这些正是学生能否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了解三国的背景,这部作品大致在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着重了解曹操的人生经历,进而去体会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都能够很好地为课堂教学作铺垫,学生理解起文章来会更容易.


其次,教师在教学开始时也可以适当地为教学作铺垫.可以用通俗易懂的、和学生生活较为接近的表达方式向他们讲述曹操的人生经历,说明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赋予了他的满腔壮志与抱负.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思考,思考诗作中人物想要表达的情怀,当学生进入作者的文字中时,自然会对诗作理解得更透彻.

二、准确把握文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讲授的课文有准确的把握,这篇文章主要要向学生传达怎样的理念及价值,学生学完后需要明白什么道理,对于这些,教师都要有准确的把握,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以《岳阳楼记》为例,这是范仲淹被贬谪后所写的作品,是一篇流传千古的佳作,其中的很多名句,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被后人传颂,甚至成为很多人的人生格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了解作者正面临的生活中严峻的考验,在那样的境况下能写出如此旷达深远的文字,更突显出这些文字的价值.教师对文章有了准确、深刻的把握,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文的美.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陶渊明不仅是田园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这篇文章也是其作品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篇.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意,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篇理解难度较大的文章.对文意有了准确的了解后,再来引导学生慢慢欣赏作者为我们展现的美好画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文章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怀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带领学生从文字想象到图画,欣赏作者为我们展现的世外桃源.

三、教学方式更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对历史题材课文的教学中,如果教学过于沉闷,课堂气氛不佳,很容易使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学,理解课文就会更难.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不断进行改良,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教材中通常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图像比文字更直观、更有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张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谈谈自己的观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题材的文章.

有的文章可能会被拍成影视作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多历史故事被拍成了生动的动画片,例如《木兰诗》就被拍成了一部优质的动画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某个时段给学生播放这部影片,整个故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很多故事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看完后马上能明白故事的内容.看完后,教师也不忘提问,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故事背后的内涵,故事中体现出人物哪些优良品质,帮助学生真正抓住历史题材文章的精髓,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历史题材的课文是初中语文课本中非常有价值的部分,它打开了学生们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大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用这些题材,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故事的意义.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收集资料,作有效铺垫;其次,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细致解读文本,把握文章要传达的核心价值及要义,让学生们体会到文章的价值;再次,教学方式可以更多元,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营造更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这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这样坚持下去,初中语文历史题材课文的教学一定能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