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38 浏览:44732

引言:从小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将对其习惯的养成和他们终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呢?我们可以从幼儿园、家庭两方面入手,通过教师的教,家长的言传身教,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让幼儿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1.礼仪教育的意义

所谓“礼”,指“某种约定俗成的仪式;表示尊重的行为.”所谓“仪”,指“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礼仪”,是指为使各种人相处在一起能愉快融洽,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进行,交往中必须有一种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则、规范.简单地说,礼仪就是表示礼貌的具体礼节,包括言行举止的诸方面细节.

1.1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从学礼开始.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身为幼儿教师,担负着教育幼儿,“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重任,因此我认为,文明礼仪教育应从小抓起,良好的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的奥运会在首都北京举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对我们的国民整体素质的一个大考验.所以说学习文明礼仪,运用文明礼仪,对提高每个国民的精神文明水平,促进国际友好往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等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的.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礼仪教育的方法

何谓“幼儿礼仪”呢?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幼儿园和家庭)将幼儿礼仪教育分为问候礼仪、交友礼仪、进餐礼仪、坐立行的姿态、居住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训练.那么究竟如何在幼儿园、家庭生活中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呢?下面就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文明环境创设、家长配合教育、社会文明环境创设四个方面来阐述.

2.1教师以身作则,给予幼儿正面教育.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幼儿园里你常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孩子来.”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因此,每一名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都要进行《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努力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

我们要求教师在上班时不穿高跟鞋、拖鞋,不披长发,不戴戒指、耳环;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学生,尊重幼儿的人格;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与同事吵架、打架,不体罚、变相体罚幼儿等教师职责来更好的规范幼儿教师以至于努力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2.2幼儿园文明环境创设对幼儿礼仪教育至关重要

2.2.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彻底清洗手部;如厕后要放水冲洗;咳嗽、打喷嚏、打哈欠最好避开他人,可用手部遮挡或用纸巾;垃圾不乱丢;不用脏手揉眼睛等等.

我教中班的时候,记得有个名字叫小凯的男孩,他吃饭的时候特别不讲卫生,经常把饭粒掉在地上或桌上,老师几次叫他不要这样,要保持桌面的干净,可是效果都不好.有一天,他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喷得到处都是饭粒,有个小女孩说到:小凯真脏.小凯那小脸一下通红,特不好意思.后来,我借助一节语言课,我给小朋友讲了“小弟与大公鸡”的故事,并要求幼儿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帮助他人,而不要嘲笑他人,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经过这事后,小凯再也不将饭粒掉在地上,并还喜欢帮助别人,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2.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室内不高声喧哗,轻声说话,不影响他人;进入寝室轻声,脱下的衣物按规律放好,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保持餐厅卫生,不剩饭菜,节约粮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正确的穿脱衣服,学习漱口、刷牙、洗脸的方法,大班幼儿会整理书包、学具,会自己照顾自己.

2.2.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走路轻声,室内不奔跑,室外不疯闹;进出教室,上、下楼梯遵守规则,不推不挤,不大声喧哗;遵守团体游戏规则;开关门时轻声,不影响他人;站姿、坐姿、睡姿正确;做早操时会自觉排队.我们非常重视每周一的幼儿升旗仪式,全园幼儿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国旗,全体师生行注目礼等等.

2.2.4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礼仪.“请”、“谢谢”、“对不起”时时挂在嘴边;加入同伴的游戏要征求他人同意;入园要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和家人说再见,离园时和家人打招呼,和老师、同伴再见;打时要清楚地说清自己要找谁,先问对方“你是谁”是不礼貌的.接时要有礼貌地说:“喂,你好!请问你找谁?”;有事找老师时,不能在老远的地方哇哇喊叫,而要走到老师跟前轻声地说;大家一起轮流使用教玩具,不争抢;递剪刀时把刀尖握在手心,以免伤打他人等等.

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在孩子眼中看来似乎都是理所应当的,碰到别人也从不道歉,也不关心亲人,大家难道还没有引起重视吗?不论生活或游戏中,只要孩子和人接触,父母、老师就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是用“请”和“谢谢”,如吃饭时对孩子说:“请给我筷子.”孩子拿后你也别忘记说“谢谢”.到超市购物,鼓励孩子付款后对售货员说:“谢谢”、“再见”.如果希望孩子有良好的礼貌用语使用习惯,父母、老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

2.3家庭文明礼仪教育也不容忽视.要想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只有了解了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项表现,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培养,以此达到家园教育的目的.有一次静静的爸爸和我们正在交谈的时候,静静立刻跑过去,打断我们的谈话,要爸爸帮她系鞋带.现在的孩子太容易得到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当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往往会不顾场合、不顾情况地打断别人说话.在家也就罢了,可是在公众场合老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是令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情.应当注意的是父母千万别在孩子插嘴是立刻回答他们,不妨心平气和又非常认真地告诉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如果孩子一插嘴,你立刻做出应答的话,孩子会以为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对,自然会重复这样的行为.在你的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孩子:“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这会让孩子明白,当大人结束谈话后才能听他说话,与他交流.

还有一次,凡凡的妈妈叫凡凡与老师再见,可凡凡就是不肯.这时凡凡的妈妈告诉我,在周末家中来客人了,妈妈对凡凡说:“凡凡,快出来,快叫叔叔阿姨好!”凡凡看了客人一眼,扭头就进了房间,留下尴尬的妈妈.孩子这么没礼貌,真让妈妈觉得脸上无光.见到人会微笑,会主动问候,是最基本的礼貌,但孩子却不是每次都能这么做,常让一旁的大人干着急.其实父母在会客前最好事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招呼,让他们有心理准备,甚至可以先练习一下.见了客人,一定要留时间给小孩主动打招呼,而不是大人只顾自己忙着招呼、说话,而忘记了孩子的存在.当然也不能急着催孩子打招呼或者是强求他叫人,更不要骂孩子,否则只会更加尴尬.如果孩子真的很害羞或者怯场,也可以让他点点头或者向客人微笑.客人离开后,父母要赞扬孩子今天的表现,例如“你今天和客人打招呼了,叫得很大声,真棒!”.


琪琪妈妈最近反映,孩子去邻居家玩从不敲门,不管别人在不在家都横冲直撞,弄得邻居家小姐姐无法做作业,真是伤脑筋.有的时候琪琪爸爸在书房工作,也时常会被琪琪的“突然袭击”弄乱了思路.怎么让孩子学会敲门呢?

请您记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可以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在进入爷爷奶奶的房间时敲一敲门,得到允许后才进入.带孩子外出时要鼓励孩子主动敲门,得到主人的同意方可进入.这样做个孩子做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4让孩子在社会活动中学习礼仪教育.我们在设计大型社会化活动时常常组织幼儿模拟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购物的机会,在购物中引导幼儿与“营业员”交往,碰到困难有礼貌地询问,同时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和他人一起分享.在组织幼儿春游时,活动前我们让幼儿准备垃圾袋、垫子,教师准备便桶等物品,活动中引导幼儿争做文明小使者,爱护公共场所的一切设施设备,碰到行人打招呼,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杂物.在活动后用垃圾袋装走自生垃圾.幼儿的文明行为带给社区良好的印象.

3.结语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坐姿、一个好的举止,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优雅的礼仪仪表也会让孩子容易得到周围的朋友的认可,更容易被他人所接受,而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孩子也会变得更有自信,所以进行幼儿礼仪教育是现今社会的需求和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