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方法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96 浏览:31571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可见,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了对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几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讥言讽语,伤害学生;网络歪语,误导学生等如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之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戒除的.那么在课改新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如何优化设计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四个环节:

一、灵活开放

曾几何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语言极具封闭性,剥夺了学生思维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而这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和策略就是“倡导建构型学习”,主张“每个学习者不应等待知识的传授,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知识并赋予经验以及意义”.所以我们再也不能死扣教参,再也不能苛求学生的理解高度一致了.教学语言必须开放,向鲜活的社会开放,向知识浩瀚的书本开放,向学生那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开放.这既体现了教学,又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思维和表达的积极性,在新课程走进课堂之际,我们欣喜地听到这样一些教学语言: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等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吗?你认为应该怎么做(说)?你的方法是什么?这篇文章快学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们的猜想对吗?用什么办法来判断这些是否正确呢?以上这些具有开放性的教学语言从不同侧面给了学生质疑的方向,给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一起合作、共同探究,去思考、去感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展示自己鲜明的个性.

二、真情感染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命令式语言、宣读式语言充斥着课堂,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儿童的心理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课文特点,挖掘情感因素,进行情感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每一节课教师都应该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才能促进学生投入地学习,进行情感教学.教师只有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是通过语言、教态、动作、神采等因素来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精神饱满,情绪乐观,教态要和蔼可亲,目光中充满了关怀和鼓励,声音抑扬顿挫,用自己的情点燃学生的情,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特别是创设情境的语言,要努力做到句式整齐、简洁优美,充分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讲究语气、语调、声调的灵活多变,学生引领到一个迷人的情境中去.教师富有情感的言语渲染,最能打动学生的心,最能使学生与教师、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呵护鼓励

传统的教学观念片面认为“严是爱”.苛责学生,学生几乎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感受不到老师的慈爱,学习被动,缺乏后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作用.

教师要乐于和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面上,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乐于捕捉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用自己的真情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教师要乐于接受所有学生的观点,鼓励他们大胆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新课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嘴里说出来的”.教师还应该在与学生的对话同设疑质疑、平等参与、激励促进,并且融学习方法的指导于激励性评价之中,当学生的情绪处于极其亢奋的状态时,所总结的规律、阐明的学法等特别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使用鼓励性语言必须实事求是,要真诚,说在点子上才能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和谐共振”.

四、“多”“少”适度

正如中国画的用墨,对文章的精华、富有规律性的东西、学生读不懂但又必须掌握的观点,教师必须进行讲解,甚至必须浓墨重彩地讲,讲深,讲透,但有时又必须给学生留一些“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感受、领悟.

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优化教学语言,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成为有内在张力的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成为获取知识的乐园.让我们共同为之而不懈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