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农村幼儿园艺术领域美工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08 浏览:148193

《指南》对于艺术的教育要点如下描述:艺术教育不但要关注幼儿艺术活动实际呈现出来的结果即艺术作品,而且更加要关注艺术创造中幼儿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形式、以及对艺术工具和材料探索的过程.艺术教育应以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中心任务.幼儿美工制作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在进修学校杨凯红老师的《<指南>背景下提升幼儿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启发、引领下,我园进行了《指南》背景下农村幼儿园艺术领域美工活动教学设计能力的实践研究,在研究中,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我们的幼儿园在成长,我们的老师在成长.2014年春我园被评为南安市优秀教研组.现将工作简要回顾如下.

一、以理论做导航,更新教育观念

课题组全体成员根据《指南》精神,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的目标.从优化教师个体素质入手,采用培训、外出参观学习、自学、听专家讲座视频等多种学习形式,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题培训和进修,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如,在幼儿园人手缺编的情况下,派出谢似钿老师参加了为期9天的福建省第十二期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了市里安排的“《指南》背景下教育实践活动探索”的系列专题讲座.每月幼儿园坚持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学习相关的美工教育方面的文章,如“《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施、实施《指南》,从改变教学设计思路开始,解读《指南》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等,了解当前幼儿园美工教学新动态;同时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让老师们搜集日常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如:“教师如何把握幼儿美工技能教学引导的度”、“幼儿美工教学如何解决技能教授与想象力之间矛盾”、“幼儿美工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策略”“如何有效的实施美工活动分区教学”等问题进行探讨;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参研人员的理论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环境创设,促进幼儿个体发展

《指南》中艺术领域提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操作材料是美工活动的物质支柱,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

如:“花儿朵朵”这一主题的手工活动,第一次教师组织活动时,用了统一的范例,提供给了孩子们同样的制作材料,虽然孩子们制作出了比较精细的“各种各样的花”,但是,这时的孩子们只是在模仿的“艺术工匠”.这种活动无法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体现创意的机会与条件.

这就体现了活动中材料的提供与幼儿活动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给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幼儿在解决问题上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发散思维.经过几次的集中研讨、修改、实践,教师在设计上做了调整,把活动室环境布置成四组,为孩子们提供了颜料区,折剪区、环保区、泥工区等.丰富的材料,自由的多种选择,满足了不同孩子的需要,孩子们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一下子就扩展了创作的范围,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表现“各种各样的花”.

三、开展系列活动,梳理提升幼儿经验

《指南》艺术领域中明确指出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并由此积累起丰富的感知经验进行艺术创作.系列活动设计能梳理提升幼儿经验.

如:“美丽的花瓶”

活动一《参观欣赏花瓶》,教师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到花店参观,观察花瓶,了解花瓶的基本形状,给孩子们展示花瓶与花的整体,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了花瓶的美,孩子产生了花瓶、花、装饰的直接关系,他们感受到了花瓶美化环境的美感.

活动二《PPT欣赏花瓶》,ppt课件配上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中一幅幅的浏览花瓶,孩子们又从另一个角度感知了花瓶,是一种情感的提升,但是PPT一闪而过的画面无法让孩子近距离的感知花瓶身上的花纹装饰.

图片展解决了这一缺陷,我们将图片长时间的展示在活动室周围,孩子们不断的近距离的欣赏,他们发现了花瓶身上的图案,并喜欢上这些图案.通过这样的不断的欣赏,感知,激发了孩子创作的.

活动三《设计创作花瓶》,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颜料、排笔、剪刀、各种瓶子、皱纹纸、蜡光纸、毛线、彩色吸管、双面胶等材料,在活动室一角设计了花瓶展览台.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花瓶:有的剪纸剪出花瓶的基本形状,有的幼儿拿起塑料J,将吸管竖着粘在瓶子上,无规则的进行排列装饰整个瓶子,有的幼儿拿起了玻璃瓶用黑笔在瓶身上画上图案,有的用颜料在瓶身上涂上不用颜色的大块的色块,这一次活动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获得一定的发展,但对于花瓶的表现方式比较单一,没有综合性的选择材料进行表现,很多提供的材料都无法得到很好的采纳与利用,还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区域范围较小,失去了参与的机会.

活动四《手工坊》,教师投放一些手工作品(图片和小制作)供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模仿再创造.并调整、增加材料的投放,选择幼儿熟悉的,便于表达的材料,一下子就扩展了创作的范围,运用了生活中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出了形态各异、不同材料的花瓶.可见活动材料的投放创设,直接影响着孩子思维的拓展,我们提供幼儿熟悉的,便于表达的材料越丰富,越能激发孩子的创作想象力.极大的满足幼儿动手动脑进行创造的,并给幼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反映客观事物提供可能性,使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发挥.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也得到了升华.


结束语

教师通过系列活动的设计,进行环境创设、提供材料支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形成了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围绕幼儿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温暖、轻松的心里社会环境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给与的理解、关爱,使幼儿愉快的生活和活动.这些,无疑肯定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此外,教师结合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分析幼儿的获得的经验与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及支持策略,因材施教,促进不同能力的幼儿获得发展.教师在这过程中教学设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虽然在美工活动分区教学设计的探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困惑.感觉正处于摸索阶段,在课题的研究方面还需要专家的引领,让老师们在参与中分析,在比较中揣摩,&


关于幼儿园相关论文范文集
#20174;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案,教学行为,使个体和群体在思维的“碰撞”中得以提升,这也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