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审视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20 浏览:44800

摘 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归纳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列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表现出多维非均衡性;片面推崇金牌高于一切的理念;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训练中教练员与运动员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体育形象在西方社会再塑造;运动员退役后安置问题日益突出;体育科研投资力度相对薄弱.为了使我国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着手解决好上述矛盾,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向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关 键 词:我国竞技体育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119-03

1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体育为参赛国家提供了一个盛大的国际交流平台,相对而言,一个国家的竞技发展水平也是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不同文化、不同制度的大融合、大繁荣.


从1984年体育健儿首次全面重返洛杉矶奥运会,取得了首枚奥运金牌,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跻身于奥运三强,最终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以51枚金牌跃居金牌榜首,实现了“赶俄超美”这一历史性战略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制的强力支持下实现了奥运梦想,竞技体育率先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这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随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制的弊端却日益显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我国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1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非均衡性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各个省份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不同,最终造成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各个省份运动项目分布的不均衡性;中西部运动成绩表现的不均衡性;运动队组建以及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均衡性;以及奥运项目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项目发展的非均衡性,严重制约我国我国竞技水平发展速度.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国家和地区通过加大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增强不同地区居民体育意识、发挥地域优势,通过发展不同地区的运动项目,使各个地区项目分布趋向均衡;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获得金牌的省市中东部地区最多,其次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究其原因可能跟地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理,良好的经济水平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坚实后盾,居民才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时间来开展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带动不同地区体育项目均衡发展;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后备人才匮乏,应不断完善和扩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机制,从而保证充足的后背人才资源;改革开放后为了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各种资源都流向竞技体育,严重阻扰了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的发展.然而,相对滞后的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发展又极易动摇竞技体育的社会基础,国家应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2.2片面推崇金牌高于一切的理念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对“金牌”议论纷纷,中国应不应该拿这么多金牌、运动员应不应该享受这么高的奖赏、产生奖牌成本与方式、教练员研究规则与制胜逻辑(为了获得奥运积分不惜打检测球)、为了荣誉,最终竞技体育绑架了体育,金牌要与老百姓的捧杀相等同.在利益的冲击下,不少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暴力事件、检测球、吹黑哨等丑恶现象有增无减.损害了运动员的身心、人格和精神健康,破坏了体育公平竞争原则.有学者计算,平均一块金牌的培养成本为6.2―7亿元人民币,面对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值得吗?是不是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使我国真正成为一个“体育强国”.

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不可避免的打上时代的烙印.伦敦奥运会孙杨和叶诗文因创造中国游泳的历史,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国外媒体对此进行了片面的解读和质疑,当众让两位奥运冠军宣誓,训练过程中没有服用过任何的兴奋剂.这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西方传统把中国定义为“暴发户”的形象,这是一种傲慢也是一种偏见.对于金牌是否等于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这个问题,我们仍需深刻反思,通过完善学术机制,涌现更多优秀的体育学者来推动我国的体育理论与实践水平,同时中国体育需要摆脱功利性的角色,积极向群众体育靠拢,充分享受比赛的全过程.

2.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相对单一(即:管理体制国家队、省队、地方业余训练队).这种下一级向上一级人才输送机制,一味的追求运动成绩,再加运动队管理机制和选拔机制不够健全,选拔门槛低,选拔过程把关不严,成材率低,最终呈现出体育后备人才的断层现象.

美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竞技强国,同时也是体育强国.美国的竞技体育的特点是以学校体育为主,学校体育肩负起培养和输送国家后备人才的重任.美国在大学的招生计划中除考察学业成绩外,还特别重视学生体育特长,优秀的体育苗子可以优先进入大学,申请奖学金,从而有机会参加专业化的训练或走上职业道路.在奥运会上夺金后,还可以获得奥委会发放的奖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运动员勤于苦练,实现奥运金牌的梦想.

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教训,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完善体育人才输送的奖励政策,倡导高校联办运动队,通过比赛将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与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衔接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发放运动员奖学金,来激励运动员不断攀登竞技水平巅峰.

2.4教练员与运动员角色的偏移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除了相应的竞技因素外,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的定位是决定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练员的知识结构,最终决定运动员所能达到的运动水平.在训练与竞赛过程中教练员与运动员角色定位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益共存体.运动队、学校、家庭、社会时代赋予了教练员特殊的社会角色,教练员随着所处环境的不同,扮演着不同社会角色和地位.个别教练员趋于眼前的利益,急于求成,期望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从中谋取自己相应的利益.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违规使用兴奋剂,最终造成运动员运动寿命缩短.二是师徒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是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中心,运动员仅仅是被动装载训练内容的容器,只能被动的听命于教练员,训练过程中严格按照教练员的要求进行训练,缺乏相应的沟通,难以提高训练成绩.基于上述两种情况,我们要明确教练员正确的角色定位,即技艺的传授者、战略部署的决策者.当代教育的本质是主体间的交流.所谓主体间交流,就是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是主体,运动员也是主体,在训练与竞赛中充分考虑双方的主体性,通过对话交流、相互尊重、在平等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2.5中国体育形象在西方社会的再塑造

西方拟态中的中国形象,不一样的北京奥运国.西方学者就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的社会效益出发,认为中国的北京奥运会糟糕之际(从境外火炬的传递到奥运会开幕式的查重、体操年龄风波等).西方媒体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报道显示,37%的内容是负面报道;32%保持中立;11%的积极正面报道.面对国人津津乐道的北京奥运会,西方媒体却认为糟糕至极,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的不同、体制的不同.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塑造需政治、经济、文化、媒体、、学界的共同努力.在我国,体育学者的声音相当微弱,没有起到阐释政策的功能;机构虽然拥有相当稳固的话语权地位,但缺乏与国际社会和民众沟通与接轨,我们需要改变这一局面.肩负起相应的职责,塑造中国体育形象.当西方媒体用有色眼镜来看中国时,我们必须积极地予以回应,原因很简单,媒体对有关事件的放大与缩小直接影响中国体育形象的再塑造;中国体育的认同、中国体育形象的再塑造,不仅仅通过金牌的多少来展示,还可以培养出世界巨星(姚明、李娜、丁俊晖等等)予以彰显,努力提高其世界影响力,促进整个项目整体实力的提升,与西方媒体互动,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体育发展现状,带动中国体育形象的塑造.

2.6运动员退役后安置问题日益突出

制下运动员的培养弊端日益凸显,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问题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竞技体育的特征就是竞争性,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一味强调眼前成绩,没有从长远利益出发,看待运动员的培养问题,造成运动员没有掌握相应的生活技能,再加运动员、教练员平时只关注运动成绩的提高,以及运动员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等着相应的政府部门安排工作,运动员所处的被动地位与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形成强烈的差距,严重阻碍了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

任何运动项目在训练、参赛过程中都存在运动风险,运动损伤在所难免.有人提出对退役伤残运动进行免费的伤残医疗保障,对这一观点人们提出不同的质疑,指出这一举措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就个人而言,不论哪种观点都不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安置的最好方法.通过相应的政策,充分挖掘退役运动员的优势,利用其扎实的技术动作,丰富的比赛经验进行教练员岗位培训,发挥其特长,为我国体育事业怎么写作;国家还可根据运动员的运动年限、运动成绩、一次性的发放“退役安置费”,退役运动员可通过这一笔费用作为创业资金,国家通过对创业基金项目进行扶持,进一步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缓解其就业压力.

2.7体育科研投资力度相对薄弱

当代世界的竞争是科技与综合国力的竞争,随着国际竞技体育竞争的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对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渗透日益明显.运动训练科学化已成为当前竞技体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科研含量较低,科研体制及运行机制不健全,训练没有科研的辅助,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以促使科技成为实现奥运夺金的梦想的有利杠杆,必须建立相应的科研机构,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监督调控(主要是运动量与强度,防止运动损伤,缩短运动寿命),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经费,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理念,运用科学的训练监控手段,为科学的训练保驾护航.

3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建议与要求

3.1体育强国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与要求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使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沉侵在所取得的骄人成绩的氛围中,暂时失去奋斗目标和方向,至此,党和国家立足我国国情,继续推进“制”实现我国由“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转变的奋斗目标.

3.2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要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的均衡性,处理好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关系,通过科学的训练计划和监控手段,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利用优越地理条件、资金投入,减少项目的分布差异,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使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实现均衡发展.

3.3让体育回归教育,实现中国梦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竞技运动作为淘汰性项目,到达塔尖的运动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任何一名运动员都要面临再就业.十八大提出让体育回归教育,注重运动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最终实现中国梦、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