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义务教育均衡的进展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913 浏览:157258

摘 要:本文搜集近十年以来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资料和相关文献,经过比较、分析各种观点,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理论基础、原则、归因等进行了归纳、梳理、总结,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

关 键 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课改截止到2013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9.8%,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实现了新的跨越,义务教育的覆盖率已经基本达到全面普及的阶段.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地规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相关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学者们各抒己见,基础理论研究的混乱严重地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的长远发展,日益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总体特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显示出了很大的热情,关于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扩展,总体上的特征如下:

1.研究重视教育机会均等在均衡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区域、校际间的发展不平衡及其弊端,提出了均衡发展的具体内涵,尤其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方面充分的践行了受教育者机会均等的理念,重点开始关注到少数民族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等受教者.

2.研究开始重视理论基础的指导作用首先,研究者大都倾向于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阐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认识到了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核心指导作用,强调了教育机会均等,并围绕上述研究对义务教育均衡归因;其次,更多的学者开始扩展理论基础的研究,开启新的研究视角,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及其人力投资也是教育投资的理论,凸显了义务教育中人力资源的配置在均衡中的作用.

3.研究逐渐深入到区域的均衡发展研究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探讨和研究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容与对策、群体(包括关注弱势群体)间的均衡学校间的均衡、教育内部层次间的均衡等.研究不仅仅依赖已有发展基础和政策环境,还需要看其是否符合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证开始与本地区特点结合起来,呈现出因地制宜的研究态势.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问题评述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界定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的研究已不再是研究热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从均衡的内涵上分析,认为均衡即为在数量和质量上平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平衡;第二种从系统论角度,注重具体因素即办学经费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的均衡状态;第三种从义务教育的本质及教育机会的均等及最大程度的发展.实际上,不管是哪种角度的认识,均因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范畴,避免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出现无限扩大外延或缩小内涵的状况.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基础的研究一部分学者通过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论述,把教育机会均等理论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实际上这是对于教育均衡本身的一个论述,代表性的认为,平等原则、补偿原则、理性原则、市场原则;还有学者中和前面的几种理论基础,结合政治层面的理论基础形成相对较成熟的理论基础观点,代表性的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五个:1)教育平等思想;2)教育化思想,包括杜威的教育化思想和陶行知的教育化思想;3)教育公平思想,包括权利平等理念、机会平等理念;4)资源分配理论;5)科学发展观.

从总体上,现有研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涉及面很广泛,借鉴相关学科理论也比较充分,但问题依然存在理论研究存在.首先,本土化理论的空白.有关教育公平的基础性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援,我们本土化的教育理论建设显现得苍白;其次,研究者们所借鉴、移植的相关学科理论,是否适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域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从公共产品理论中对纯公共产品的定义来看,义务教育的特性与其并相不符合,因而有人提出了“准公共产品”的提法,这种说法是否能成立,本身还需要论证;最后,从理论层次上看,理论分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研究者们所阐述的理论基础多是属于宏观层次,也有少量属于中观层次如教育机会均等论、教育供给论、教育政策论、教育均衡论等,这些理论基础不可谓不正确,但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必须将其转化为可具体操作化的实证操作方案,才能在指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3.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原则的研究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追求和推进均衡发展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一部分学者从因地制宜即各地的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出发,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补偿原则、理性原则、市场原则;还有的学者从受教育者利益最大化出发,优先考虑落后地区、薄弱学校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也就是要保证所有地区、群体达到基本的义务教育基准水平,明确提出平等原则、弱势补偿原则、受教育者利益最大化原则社会参与原则和效率原则.除了提出的有广泛共识的原则,经过分析,学者们较少明确认识到政府在动员、组织、引导、规划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政府主导原则无疑可以弥补义务教育自身及市场的种种缺陷,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基本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还要关注到公众参与的力量,其实无论是当前的哪一方面的改革均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与积极投身其中.

4.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归因研究首先学者们对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归因集中在经济方面,即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资金投入体制的不完善,加之各县市及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间的生均经费等教育投入相差很大,导致基本办学条件差异非常大;其次是政策方面:缺乏持续性的保障政策,具体表现在缺乏稳定长效的教育资金投入和监管机制、硬件环境建设机制、资源平台的完善机制、师资培训的深化和教师待遇提升机制;第三是教育资源方面:教师配备的不完善、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的差异、教育环境差异,各种资源得不到共享、流通,均是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原因;最后是宣传方面:政策引导、宣传不到位,无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教育观念,从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行政部门到普通民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学者倾向于整个大环境的归因,即综合上述归因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这样一种归因的范式很容易泛化到整个教育问题的归因.三、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

1.树立研究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全局观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有赖于区域间、城乡间、区域内校际间和群体间等多个层面均衡发展的实现.研究中学者们首先把目光集中于探寻实现区域内校际间和城乡间均衡问题的思路探析,相比较而言,区域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较多,而总体性研究相对缺乏,这也应该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均衡发展;其次,针对我国不同群体间的义务教育个性发展的分析和策略欠缺,即对微观层面的学校内部学生群体均衡发展研究不够深入,例如不同的少数民族群体、处于不利地位的流动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残障学生群体等等,反映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片面性.

2.研究本土化程度有待深化与国外研究成果相比,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核心的理念更多的是从国外或其他学科移植过来,对基本内涵等问题缺乏共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概念等混同使用,研究范围也不清晰;加之国外积累了许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措施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但从我国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国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功实践经验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现有的研究不够深入局限于简单的移植,本土化的适用性还有待考证.

3.重视应用性理论的研究注重理论演绎的书斋式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至今仍多以理论研究为主,侧重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界定,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特点、意义、策略以及从政策、法律和体制改革方面对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较深入的探讨;具体到实证方面来讲,个人成果多,团队研究成果少,多数研究结论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实际工作指导性不强,有的即使是可行的政策建议,但由于研究者自身的局限,多数也难以形成可执行的具体政策.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体系构架还有待完善.

4.重视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研究路径远非资源量的简单投入,它更是一种制度变迁.在理论上阐述的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原则能否得到落实,但义务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培养“选拔精英”,义务教育是国家有能力办的“最大年限的基本起始水平”的教育,政府角色的定位显得尤为突出.为保障义务教育的顺利、有效进行,国家作为举办主体,必须通过法规与政策制度变革,诱导制度变迁、增加经费,通过资源有效配置提升办学软实力,进而加强教研室工作,提高教学成效――大同市实验中学教研室职责分工及责权利说明

高建平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优化课程配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部分成果拓展.大同市实验中学自2005年建校以来,学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建校伊始就成立了教研室,经过近九年的摸索实践,我们终于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符合我校实际的教科研管理体系.下面就大同市实验中学教研室职责分工及责权利说明如下:


首先,结合学校教科研实际,教研室下设三个职能中心:即教研理论中心、教研活动中心、教研成果中心.

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就教科研本身来讲实际上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过程,这个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由于我校在成立之初,就选拔和招聘了许多成熟的优秀教师,他(她)们在原来的学校就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有过教科研的尝试.但是在教科研工作方面毕竟在原单位由于只注重升学率,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难免急功近利,相对忽视需要长期才能见效的教科研工作.为此,我们边实践边学习,在老校长的指导和鞭策下,终于理清了思路.上任伊始的薛志文校长和主管教研室工作的杨红英副校长站在哲学的高度指导教研室工作.为了夯实并提升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并使之成为引领我校成为市一流、省一流的品牌学校.学校教研室从三个方面三位一体,设置了三个职能中心.

教研理论中心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包括有影响的国际国内过去或当今最前沿的教育科研信息的收集、了解国家及省市最新的教育政策和动向,成立专家组和课题组就学校近期和长远的教学问题开展研究并指导教学实践.

教研活动中心主要进行日常教学业务的指导和评价,组织开展常规的教研活动,对中考、高考备考工作要密切关注和指导.同时本着学校长远发展的原则,培养和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养.

教研成果中心主要就学校理论信息和教师理论成果进行展示,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教研荣誉给予通报表扬,利用学校文印室对学习资料成果和校本教研成果审核、印刷,并通过提取文印费对老师教科研成果给予适当补助或奖励.

其次,为了落实三位一体的教科研工作思路,具体工作落到实处,责权利必须明确.

由于教研室新的工作职责对我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对校长的工作有直接的建设性的辅助作用,可以看作学校的中枢机构.所以教研室主任要直接对校长负责.主任下设三个中心主任(可设为副主任),每中心可分为三个小组(可安排三人担任小组长),每小组又主要负责三项工作(根据工作量可再安排人员).具体分工如下:

教研理论中心

下设图书信息组、学科专家组、课题研究组,具体工作为:

(一)图书信息组负责图书资料的订阅和管理,电脑网络的采购和管理,实验装备仪器的采购和管理;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图书资料的订阅和管理.2.电脑网络的采购和管理.3.实验装备仪器的采购和管理.(二)学科专家组负责学科专家的选拔和聘任,各级的命题指导和把关,教学原则及科学考核奖惩.(三)课题研究组负责校级小课题研究指导和评估,省市级课题申报和管理,国家级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校级小课题研究指导和评估.2.省市级课题申报和管理.3.国家级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

教研活动中心

下设年级教研组、教研业务组、教师进修组,具体工作为:(一)年级教研组负责初中高一年级日常教研活动,高二高三年级日常教研活动,中考高考备考工作日常安排;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初中高一年级日常教研活动.2.高二高三年级日常教研活动.3.中考高考备考工作日常安排.(二)教研业务组负责日常随机听评各年级各班级课程,组织学期学年度校级教学大赛,配合完成上级教研室工作;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日常随机听评各年级各班级课程.这种情况形成制度,养成习惯,对于促进教学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考评机制相结合,效果会更好.2.组织学期学年度校级教学大赛.可以采取公开课、示范课、课改课、汇报课等多种形式,通过一定的奖励机制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3.配合完成上级教研室工作.这项工作内容庞杂,也需要专人负责.(三)教师进修组负责依托青蓝工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师生的校内外培训,开展对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及计算机能力提升.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依托青蓝工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2.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师生的校内外培训.3.开展对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及计算机能力提升.

三、教研成果中心

下设档案资料组、宣传通报组、文印教材组,具体工作为:

(一)档案资料组负责教师教科研荣誉及基本情况建档,学生各级各类竞赛荣誉建档,上级同级单位检查学习材料汇总;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教师教科研荣誉及基本情况建档.2.学生各级各类竞赛荣誉建档.3.上级同级单位检查学习材料汇总.(二)宣传通报组负责板报媒体宣传及日常通知通报,教科研通讯的编纂及印制,教科研文汇的编纂及印制;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板报媒体宣传及日常通知通报.2.教科研通讯的编纂及印制.3.教科研文汇的编纂及印制.(三)文印教材组负责文印资料审查及费用确认,校本教材研发编审和印制,学生自用或外单位业务等其他文印工作.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文印资料审查及费用确认.2.校本教材研发编审和印制.3.学生自用或外单位业务等其他文印工作.

教研室的大量工作都是在默默无闻中完成的,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更多的是脑力.为了保证每一项工作保质保量认真完成,同时考虑到学校老师们的实际教学情况.建议每个小组的每项工作都要专人负责,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

总之,为了大同市实验中学学生的大学梦;为了大同市实验中学教师的名师梦;为了大同市实验中学的名校梦;为了大同市实验中学的长远发展、为了大同市教育的振兴.我们共同努力吧!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教研室037300)为个人及国家人力资源的提升提供保障和发挥促进作用,实际上应建立一种义务教育的公共怎么写作决策机制,来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意.

综上,今后的研究应立足于深刻剖析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使相关理论研究更具操作性和说服力,推动义务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参考文献:

[1]于发友.通向教育理想之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2]王巧云.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陈京军,李三福.我国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问题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4]鲍传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和原则[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00387)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