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实施的三部曲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697 浏览:129789

【摘 要】开展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让教师在园本教研实施中重塑自己的教育观和课程观,幼儿园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让教师愿“研”;注重以学为先导的策略,让教师懂“研”;开展以园为本的教研模式,让教师会“研”.通过这些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研活动,使教师教育观念得到有效的转变,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全面的历练,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关 键 词】园本教研教师专业素质

引言:

所谓园本教研是以园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园存在的教育问题为对象,以改善和提高幼儿园管理和教育质量、促进机构内部的人获得发展的教育探索活动.园本教研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解决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在不断“走进孩子”和“走进活动”中重塑自己的教育观和课程观.开展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故幼儿园应开展一系列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研活动.

1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让教师愿“研”

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无法保证工作的方向性和持久性.有效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必需要有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作为保证和支撑,来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使教师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要我研”变为“我想研”、“我要研”.

1.1构建科学的组织机制

确定园长是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是园本教研的参与者、指导者和支持者,成立园长为组长,业务园长为副组长,教研主任、年级组、学科组、课题组长为成员的园本教研组织机构,并落实各成员的职责,分层管理.根据园本实际进行组建不同的教研组:按大、中、小年龄段划分年级组,可就一日保教常规、家长工作、环境创设工作等展开研讨,称横向层面;按领域划分成不同的专题组,组织园内兴趣相投的成员对某一领域的教学进行研讨,称纵向层面.以全园教师参与的大教研组为经线,根据课题任务组建不同的课题组为纬线,共同交织、来构建幼儿园的教研组织.

1.2制定有效的保障机制

园本教研的持续有效开展需要提供人、财、物、时间和园外专业力量的支持和保障.这一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制度建设、激励措施、经费和物质支撑、园外专业研究者支持等.园所在广泛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制定合理的、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的规划、总则、工作职责、激励制度、指导制度、组织制度、怎么写作制度等制度,规范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管理,避免随意性,使园本教研工作忙而不乱.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设立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实行与教研成果挂钩的工资晋升制,实行考核制度与当月工资奖金直接挂钩等;学期末,除评选优秀教研组外,还评出教学能手、金笔奖、孩子缘奖等单项奖,发现每个教职工的闪光点.并设置教研组长津贴、一定的教科研经费、班级活动费,聘请省内外教育界的知名专家担任顾问,为教师指明方向、点拨迷津.这些支持能使教师能自主参与园本教研.

1.3设定明确的目标机制

古人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清晰了自我,才能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师们在剖析自我的同时,为自己制定了职业发展规划,人生目标的清晰激发了教师教研的内在潜能,使教师能用未来发展的目标支配自己今日的行为,增进了工作的满足感.幼儿园根据他们的自我需求,为教师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如:有的教师理论层次较高,文笔好,就可定位于课题研究方向,有的教师特别善于沟通,执行力强,就可定位于班长管理发展方向,有教学特长的就定位于往哪个学科注重发展,这种资源的最优配置,来实现“每人有位”,成为园所有效的育才、用才的重要手段.

2注重以学为先导的策略,让教师懂“研”

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做好园本教研的核心,因此应把教师的理论培训作为园本教研的首要环节,做到供其需、补其缺、投其好.

2.1各类人员的专线培训---内引外联“学”

在开始实施园本教研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痛苦的莫过“井底之蛙”的无奈,因此,怎样让教师从“他人的有效经验”中获得专业支持和成长的养份是非常重要的,而专业引领则是园本教研的源头活水.园所可请各个层面的专家进行引领,多层面的专家参与给园本教研能带来新信息、新理念,为园本研究指明新方向,获得新发展.

根据各位教师的不同需求和个案计划,可选送各类人员参加不同类型的培训班,这种专线培训,能满足其个性化成才的需求.

2.2走进名园蹲点培训----全天跟进“学”

教师在学习时看到名园名师做出的成果非常羡慕,自己也蠢蠢欲试,但总感觉效果有些不如人意,“别人为什么能做好,他们是怎样做的?”,老师们在反思,同时也很希望看到别人做的过程.根据教师的这种需求,我们改变培训的策略,让他们带着问题、带着希望深入名园蹲点学习,在真实的场景中去关注各类教育活动的实施,回来后能在教学实践中较好的运用.

2.3师带徒结对培训----师徒相长“学”

为加快新教师成才速度,幼儿园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或骨干教师,广泛开展新老结对活动.骨干教师与“徒弟”签订了“师带徒”协议,师傅全力做好“传、帮、带”工作,一传优良师德,二帮教育教学,三带教科研,在成就别人的同时超越自我,与青年教师同成长、共进步.徒弟做到“三学”,学思想、学本领、学做人.师傅每月对徒弟有教学开放指导课,备课指导、好文章推荐,徒弟通过听师傅教学活动上模仿课,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促进自我提高.期末开展徒弟出师汇报活动.这种师徒之间相互切磋,互帮互学,做到了师徒相长.

3开展以园为本的教研模式,让教师会“研”

以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师现有专业水平和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发挥园内专长教师的“专家”作用,充分利用园内、家长、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本研究工作.3.1主题研讨式教研――注重保教工作的整合性

在教研工作过程中,大多数幼儿园比较注重教师群体的研讨,却容易忽视保育群体的教研,但在实践工作中,保教是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不能顾此失彼,否则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我园曾在教保会议中,教保人员就提出过诸多问题,如:教师认为晨间因事太多导致分身无术,而保育员配合有时难以到位.保育员也觉得委屈,自己没有片刻的偷懒,却怎么还遭受非议呢?为此我们开展了长达一年的系列专题研究.通过管理人员深入班级观察教保人员的配合和每段时间所完成的工作量,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何解决?精细化管理是否可行?因为精细化管理能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这些策略正是解决教保矛盾的好办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汇成了《教职工一日工作流程》、《幼儿生活养成习惯培养规范》等.通过刚性的精细管理要求,规范了教保人员的行为.这种坚持实际出发,使教研走近教师、保育员,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园本教研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3.2课例研究式教研――注重教师教学的优质性

教师的基本素养是会写、会说、会上、会评,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在这种比较借鉴、自我反思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我园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2.1集体备课的探讨

以往常规教学活动均由每个教师自己制订计划再实施,教师之间交流很少,尤其是年轻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与运用问题重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为此,我园采取了集体备课这一举措.教师分组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各自角度进行修正和完善,实行“合作研讨、资源共享、个人增减、灵活施教”的合作备课模式,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操作流程为:钻研教材――中心发言――集体讨论――拟定教案――个人增减――教学反馈.年级组每周分年龄班开展一次,主要解决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活动的重点、难点如何突破,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儿等等内容都是集体备课探讨的内容.除了备日常教学活动外,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各类幼儿活动等也是我们集体备课的专题内容.这种集体思维的碰撞,孕育出“智慧的果实”,发挥了整合优势,达到资源共享,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育有效性等目的.

3.2.2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

幼儿园在以专题组、年级组为研讨团队时,以一个个真实的课堂教学为素材的教学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容易被发现,个人的智慧容易被激发,课改理论也容易和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真正实现教、学、研的一体化,我园在课例研讨时开展了以下四种研讨模式:

模式一:以观摩课为研究情境的“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在教研组的研讨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具体流程一般为:第一轮,独立课.由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独立备课、上课,展示教师个人的思想和经验,暴露存在的问题.第二轮,会诊课.教研组听了教师独立课之后,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集思广益形成新的方案,执教者再进行第二次上课.第三轮,反思课.这种聚焦同样活动,运用连环跟进的方式,通过一轮轮的比较改进,保留优势、改善不足,从而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适合于大规模的示范展示课.

模式二:以优质汇报课为情境的“多人同课循环”:就是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样便促进了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肖伯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正因为如此,我们鼓励老师们多进行这种多人同上一课的研讨.这种“集多个视角来看待同一个课例”,有助于参研的教师,特别是执教的教师对某一问题获得较深入或多角度的认识.

模式三:以学科组为依托的“多人同课异构”:就是同一节课,不同教师有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如音乐组选择了优秀音乐素材《落叶》在组内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大家分不同年级围绕素材进行研讨,由于教学设计不同、侧重点不同,自然就要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这就促进了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师幼互动适宜性的调控,激发大家对教学活动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教师们在同伴互助、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模式四:以教学策略为研究问题的“一类同研”:就是根据教师在某一领域中出现某一类问题时,通过各年龄班上同类型但不同内容的课,使教师构建对此类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获得专业技能.如:音乐组针对教师对打击乐教学组织有畏难情绪开展专题研讨,形成了不同年龄班打击乐的设计与组织策略,并使打击乐活动在全园得到了推广,让幼儿在听听、玩玩、敲敲的过程中不断感受音乐的美,使以往让教师感到困难的打击乐演奏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富有乐趣了.“一类同研”这样的模式能凸显关键问题,提高教师对幼儿学习特点的解读,学习方式的把握.

教师们通过这四种研讨模式,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也提升了实践智慧和专业化水平.

播一分耕耘,获一次收获,在园本教研的研究中,园所教保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并形成了有特色,有名师的园所.

【参考文献】

[1]黄琼.2010年教研重点:加强实践性,追求有效性.《上海托幼》2010

[2]王义女.提升园本教研的有效性.《上海托幼》2011

[3]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