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之旅――诵读国学经典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9 浏览:9038

自古以来我国重教育,《礼记学记》中言“建国君民,教育为先”.而幼儿教育,恰恰是在人生最宝贵的记忆阶段、学习阶段、领悟阶段,实施人才教育的最关键阶段.为落实党“以德治国”的方针政策,一些有远见有名望的老前辈,一些学者,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在幼儿教育中推广诵读国学经典文化,为我国的幼教事业改革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原动力,也为我们探讨有关幼教内容挖潜及方法创新指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1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表达工具,也是一种人类与生具来的能力,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思维的再现.我国的幼儿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时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小朋友已由幼婴阶段只言片语式的表达,进入到初步具备简单的表达一般思维的语言能力.

2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幼儿感知能力

通过“眼到、手到、口到”的诵读,人类与生俱来所具有的自然的观识(认知)能力,可以帮助幼儿提前大量连贯地识字,而无需逐笔逐划来一个个地认字.传统的教育大纲中,小学阶段只学2000~3000个的生字.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经典诵读实践证明,经过坚持不懈的诵读,许多学龄前小朋友即可轻松地学会认识2000多个生字以上,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若能将国学经典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从小到大必须普及的课程,分幼、小、中、大、研、博几个级别,分别列入各个级别的教育纲要.如此,我们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延续,就具有一代接一代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纲领性的保障.例如,收拾玩具时张×小朋友被报告打人,他申辩说:“他拆我的玩具”我说那你可以叫他别拆呀.张×说:“我跟他讲了他不听”.我说:“是不是平时你不听话爸爸会打你”?他点了点头.“你愿意爸爸打你吗”?他说:“不愿意”.“那为什么呀”?“打了很疼”.“爸爸打了你你心里怎么样”?他不好意思地说:“很难受”.我温和地对他说:“你不愿意爸爸打你,希望爸爸好好跟你讲道理对吧?小朋友更不愿意你打他.记住,以后不愿意别人怎么对待你,你也别这么对待他.好吗”?他使劲地点着头.我通过把移情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理相结合的方式唤醒他的情感体验,使他明白到不能用打人解决问题.之后我又让全班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如果自己的眼睛被打伤了看不见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想象这错误行为导致的结果,懂得自己不愿意有这样的事发生就不能做会受伤害别人的事情.

3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幼儿人文素质


最佳的记忆应留下对人生最具价值的概念和理念在幼儿阶段,人的大脑处于迅速发育成长阶段,记忆力奇佳.根据现代医学对大脑发育思维形成的认识和理论,幼儿所接触外界的任何事物、概念、表象等,都会在幼儿的大脑形成最初的突触,如果有价值的突触越多、越牢固,就越有利于以后其他突触的发育成长并彼此建立联系、渐渐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大脑发育的最初阶段,利用记忆最佳的特点,应该让幼儿尽量接触和诵读经典文化,留下对人生颇具价值的概念、知识、理念和文化.户外活动时小朋友向我报告李X摘花还把花瓣一片一片撕下来玩.我对李×说:“你今天穿这裙子真漂亮,象这树上的茶花一样美.你喜欢茶花所以摘下来玩是吗”?她点点头.“陈老师很喜欢你这裙子,可是我要把它脱下来玩再给它撕碎可以吗”?她害怕了.“陈老师才不会那么残忍撕你的裙子呢,你害怕漂亮的裙子受伤害,那漂亮的茶花被你活生生地摘下来,茶树该有多难受呀”.我让李×自己试着用力拉自己的几根刘海,问:“怎们样”?她说:“很疼”我又说:“你愿意别人把你的头发一根根地扯下来吗?――茶花被你摘下来就像你的头发被人扯下来一样的疼,你现在还会摘花吗”?李×使劲地摇着头.通过体验李×感受到自身行为的结果懂得我们不愿意受伤害就不能伤害我们的朋友和动植物,让幼儿通过生活的事情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3.1浓缩的词汇有助于提高抽象能力

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其文体通常都是非常的简练,言简意赅.一部《千字文》,仅仅100个字,四字一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常识、皆于其中.《中庸》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归纳浓缩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受经历和阅历的限制,幼儿一般还是习惯使用简单的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他们还不善于使用复杂的词汇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即思维仍受限制,只能在实物和实际情景中应用已经形成或掌握的概念或词汇.在幼儿这个正处于接收外部事物表象,在大脑建立相应概念轮廓的宝贵阶段,从小通过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文化,掌握并习惯于简练的词汇,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

3.2精练的语言习惯可促进幼儿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

人类的思维建立于语言词汇概念等等的集合基础之上,只有掌握了大量明确的词汇概念,并建立彼此的有机联系,才会形成思维过程.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宝库,正是现成的经典教科书.在幼儿教育纲要中也提到,“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温家宝总理,经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处处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一种大国的高风亮采.

3.3从小养成的习惯影响一生

从现代人才培养的理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意识会推动他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会养成他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其性格,而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其命运.因此,幼儿养性,从幼儿感知外部世界,形成自身最原始的观念知识、道德意识的积累开始,通过大量的诵读国学经典,自幼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以期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逐步培养与周围的事物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的能力,这些都将对小朋友人生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3.4传统经典文化对形成高尚人格的积极作用

幼儿需要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在人生历程中趋善避恶.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命题.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就有“善知识”的丰厚内容与理念.仅仅蒙学当中,一部《弟子规》就告诫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一部《孝经》,就把“夫孝,德之本也”的天经地义,把“教之所由生也”的根本,放在了教书育人的首位.结合当前党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略,这些不是正好现成的德行教材吗?通篇充满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大智慧的《论语》和《大学》,更是值得小朋友熟读熟背终身受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你不愿意别人这么对待你就不要这么对待别人.由国学经典所引出的道理融于幼儿谈话教育的策略中,可以大大提高了谈话教育的有效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教师还可结合国学经典故事的来历和趣事,提高幼儿对国学经典所蕴含的道理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幼儿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豪感.

(责任编辑末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