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98 浏览:9769

小班化教学是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具体而言:他是指一种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相较于另外一种发展成熟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大班化教学而言,小班化既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也避免了传统的大班额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的状况.小班化教学对个体受教育给予了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小班化教学中,教育者能既充分地以自己的人格、个性影响每个学生,又能充分考虑到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特长,给个性差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使其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尊重个体发展自由.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少数学生的成就和班级共性的培养,往往以学业成绩的高低和整齐划一的纪律来要求和评价学生,形成了产品化和规格化教育,这恰恰违背了小学生个性特征和年龄特点,也不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

养,就需要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更直接、更频繁,这在大班(一般40人以上)教学中很难做到.小班化教学缓解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负荷重、例行性工作量大、教师在专业方面准备不足、无暇或少有时间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等弊病,为教师创造了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客观条件,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学生个性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2.创设生动的学习机会.


小班化教学模式适应未来人才发展趋势的要求,强调创造力的发掘与培养,与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知识性,知识的系统性相比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小班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生动的学习

机会.如:在备课时,按照每个学生的不同素质和要求,分别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包括他们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建议性的学习方法及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等等;在上课时,可进行分层教学或分组教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在布置和

批改作业时,因学生人数较少,教师有条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出一系列弹性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兴趣来自行选择,教师可面对学生即时批发作业.

3.加强了情意的熏陶.

传统的学科知识教学偏重理性思考和统一的逻辑思维方式,而淡漠学生情感的培养,缺乏人文精神体现,容易造成高智商、低情商的畸形人才.小班化教学重视班级社会生活中的情感培养,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合作交流需要、学习与生

活紧密相联的需求、师生平等相待的需求.因而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小班化教学强调“让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孩子”,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小班化教学由于班额的减少,每一个学生都成了教师关注的对象,教师能够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剖析学生的长足和不足,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并把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送给最需要指导的学

生.在教学上,每堂课不再是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案设计呈现出层次化以至个案化,以使不同水平、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都能受到恰当的教育,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对于教师而言,应该从心理和行为上做更多的改变,让小班化教学发挥它最大的优势.

在观念上老师要主动走下讲台,走下神坛,站在学生中间.要树立“发扬,发展个性.老师指导,学生管理.丰富活动,培养能力.倡导论议,锤炼思维”的教学新理念,给学生适当的引导,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要改变“安静的课堂是好课堂”观念,鼓励学生,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做到让课堂活而不乱,老师要主动与学生建立亲密的课堂学习与帮助关系,使整个课堂充满活跃、融洽、亲切、热烈和思索.

在教学设计上、避免单一的模式.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原大班型教育统一目标的教学设计,即由原来的一个统一教案,发展为按照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知识背景、兴趣特点等分别设计的分组教案乃至为超常生、后进生等单独设计的个体教案.教师要创新设计一些形式多彩,方法多样的课堂形式,让课堂活动化、问题化、趣味化,让学生爱上课堂,享受课堂中学习的乐趣.将教学重难点巧设问题,引发讨论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在对整片课文的设计上,要有重点有突出,避免面面俱到而是课堂毫无落脚点.

在课堂组织上老师避免站讲台,要深入学生群体.面向全体,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多开展组别间的讨论和竞赛,并遵从一定的激励和奖励原则,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或奖励.课堂上注重学生之间的评价和互助,注重安排学生的自学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课本为主,尽量设置多样的、适应年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注意学生的课外拓展延伸.在作业布置上也应以课本练习为主,同时老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文化学习、专题性、研究性的作业.作业评阅时也可适当进行组别间的互批互评,让学生在对同班同学的学习评价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