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教育腐败应依法治教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54 浏览:13995

储朝晖在2014年3月10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过去一年,教育行业包括考试招生、科研课题、基建、后勤怎么写作、职称评定、乱收费等领域的一桩桩贪腐案例浮出水面.可以断定,被揭露出来的仅仅是教育腐败的冰山一角.教育系统的腐败不同于社会其它行业的腐败,教育若不能成为社会最后一块净土,就会成为社会腐败堕落的源头,它所造成的社会损伤远非经济账所能算得清楚的.它对人才成长和发展造成的恶劣影响将会延续数十年、几代人.所以亟待下决心斩草除根.


消除教育腐败的治本之策是加快依法治校和依法行政,加速去行政化的步伐,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走上依法治教之路.从根本上消除过度行政化,将学术权交由真正通过规范专业程序组建的学术委员会,改变行政权力不受监督的现状,使教育系统内部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不存在不受监督的权利.

而在微观上,首先,对已经发现的腐败案例,要坚决实行“老虎”“苍蝇”一起打,增强公众的信心.其次,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守住底线.要从小处严辨义利,杜绝“苍蝇”式腐败,防范败.最后,要正确处理腐败与其相关方面的复杂关系.切实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规范校办企业的薪酬分配,完善课题经费分配和管理制度,提高对基础研究者的劳动价值的支出和奖励.

办大学不跟风才是有特色

雷泓霈在2014年2月21日“国际在线”撰文指出:作为育人重地,大学的价值和影响力不在于占地面积、教学楼壮观与否以及国际知名度,而在于广阔高远的办学思维、敢于创新的教育胆略、富有主见的独立精神.只有做到精神独立,不跟风、不应景、善求实、敢创新,大学才能释放出卓尔不群的教育效应.

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不豪华、不气派的大学已经很少了.有的大学动辄圈地数千亩,校门修得像长城一样气势磅礴;还有不少大学将办成“国际一流”当作主要发展方向,贪大求快,最终连最起码的常规教学都无法保证,图书馆人满为患,住宿条件差,让家长和学生颇为失望.此外,近年来高等教育办学总是被社会流俗牵着鼻子走,独立自主的批判性思维和严谨谦恭的学术风格丧失殆尽,受此影响,学生们又怎能成为自成一格、潜心学术的创造者呢?

中国高校直面的不是办世界一流大学,而是办真正的大学.因此,我们应该多学习上海科大求真务实的发展思路,在“小”中起步,脚踏实地地做好教育者最应该做的事情.只要善于在“小”中不断积蓄,不盲目跟风,这种“小”同样能成就大辉煌.

将大学办大需要勇气,办小一点,求真务实,更需要勇气、眼光和胆略.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曾说,“多年一直都没有跟风,没有盲从.如果失去这个价值观,中科大也就失去价值,没有意义了”.正因为有了这种特色,几乎每年两院院士评出的国家“十大科技进展”都有中科大的成果.不跟风,有特色,同样能有积极作为.

杜绝“跑冒滴漏”应实现三个转变

刘尧在2014年3月11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年底突击花钱、挪用经费以及管理漏洞与机制等问题,对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提出了刻不容缓的创新要求.正在进行的全国上,多位代表委员热议高校科研经费使用问题.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出现的诸如年底突击花钱、个人高提成、贪污经费、浪费经费、挪用经费以及管理漏洞与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强烈的批评.

为了使科研经费真正用于提升我国的科研水平,除了通过完善制度与机制、立法与执法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外,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由科研立项拨款转变为科研立项贷款.科研立项贷款就是项目立项后,由研究者根据预算向立项部门以无息贷款的形式预支研究经费,在项目完成并通过立项部门审核后,以成果的形式还贷.这样,可以改变现在的拨款制度使研究者尽量扩大预算与不合理使用经费的现象.

第二,由科研经费管理转变为科研融资怎么写作.科研融资怎么写作是与科研立项贷款相联系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科研立项部门可以根据各项目的研究情况,提供必要的融资怎么写作.

第三,由科研立项资助转变为科研成果奖励.对于自由研究者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由研究者申报,科研立项部门评审后,根据评审结果给予奖励.

实现这三个转变后,可以为科研人员创造出宽松的科研氛围,使他们潜下心来真正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