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综述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35 浏览:13214

前言:

新的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目标.中学语文是一门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的学科.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传授只是和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过程.美育过程是教师依据人的审美心里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的过程,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产生对美的热爱,只有学生体会美的形象和意蕴,发现审美价值才可能去创造美.

一、审美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审美需求具有更加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基础.物质极大丰富,人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心理和行为中对美的追求,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当今时代审美行为侧重提升审美主体的“自由感受”能力,不仅强化审美主体审美敏锐性和自觉性,而且更注重强化审美主体以美的“自由形式”自觉地.幸福地快乐地创造生活的能力.

二)审美教育的自觉化时代到来.追求幸福和快乐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二十一世纪以快乐原则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成为这个时代的生活哲学.以消费者为主宰的时代,在对人的怎么写作领域,尊重人的需求、积极的满足人的需要,并把审美作为最高的需求而努力追求.多彩多姿多样的时尚潮流,更充分地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大众审美追求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审美鉴别能力成为这个时代强烈的社会需求.不同文化形态具有不同的观念价值和不同的审美形态.文化的冲突不仅在观念价值上,也在于审美形态和审美心态上.

四)随着实物世界的涨价,人的世界也正比例地落价.审美创造充分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创新时代审美教育的提出,重在改变长期以来教育领域的理性教育对人个性的束缚,从本质上追求个性解放,还生命以自由的本质.提升生命的自觉意识,激发更大的创造力.

二、美育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

首先,从语文教育的目的要求看.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除工具性之外,语文还蕴藏着神圣的使命――人类灵魂的开发者,唤醒者.

其次,从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材料来看,它由语言和文学等方面构成.文学的审美教育是通过直觉的方式作用于阅读主体的,凡进入审美境界的阅读,阅读者都是持有“无所为而为”的心态的,都是把文学作品当作独立绝缘的意象来看待的,这其中不包含有任何实用的目的和科学的认识.语文的审美教育应该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化”一次,应该是尊重学生主体的一种审美体验和感悟.

再次,从语文教育途径上看,语文教育渗透美育,能“寓教于乐”,以美导真,以美导善.根据美育愉悦性特点,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做到“寓教于乐”.根据美育情感性特点,让学生在潜移化中获得知识和受到感染.根据美育自由性的特点,语文教育结合美育能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培养创造力.

三、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现状反思及对策: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存在一下几个因素的干扰:

一)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和负面影响冲淡甚至抵消了语文审美教育的效果.物质世界的丰富,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审美这个含义本身的意义就收到了质疑.何为“美”,如何“审美”?其次,我国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导致课程具有滞后和背离变革人们审美心态的特点.另外,西方不良思想的乘虚而入对青少年审美冲击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家庭物质裕的极大膨胀使学生出现心态发差.优越的家庭环境使青少年的成长从小缺乏艰苦奋斗的意志磨练,而独生子女的“惟我独尊”的心态,使其审美情感、人格品德等发生异化.家庭的审美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学校教育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导致语文课审美教育的思维模式缺乏鲜明性和实效性.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同时他们也是无奈的.因为他们本身也是身不由己的,受着教育制度的限制,受着学校管理的限制等.因此,苛刻的要求他们的“大作为”这也是不十分合理的.

相应的对策:一、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关系问题,在全社会构建“大美育”观氛围.二、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掘语文课中的美育因素,探索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三、摆正语文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几个方面以及具体途径:

语文教学美的几个方面:

1领略令人神往的自然美.2欣赏令人肃然起敬的形象美.3感悟震撼人心的人性美.4感知文章严谨的结构美等.5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从文字当中透出情感.

具体途径:

*反复诵读,直接感受课文的美.

*创设情景,整体感受课文的美.

*字堪句酌,充分感受课文的美.

*勤于练笔,作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以情悟文,体会情感美,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起决定作用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由“人的情感”到“人的情感”的关系.所以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喜爱之情,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取决于教师的表情.引入意境,品味内容美.好的文学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教学中,教师要选准触发点,以形体、动作、表情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中,领悟作品中优美的意境.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足以唤醒一定情感的因素,并且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


*驱遣想象,体会想象美.叶圣陶说:“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领会它.”学生只要愿意并积极地去开发自己的潜能,就会结合自己的体验,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无声为有声,充分开拓思维成为一个创造性的人.

*语文教学中要突出情感教育(语文老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置身于作品中,深入挖掘文章内容、主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微笑教学,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种充满情感的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分体现情感.

总结: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知识型向发展型转化,我们的语文教育改革需要大气一点,各级主管部门和教师应站得高,看得远,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努力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