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结尾促进有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28 浏览:17360

一出好戏“剧终情未尽”,一首好歌“歌罢音未绝”,一堂好课“妙语巧结尾”,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但在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言,却有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至出现了“讲到哪里,就在那里歇”的教学现状,使得一节课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殊不知,完美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序曲”,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还要有回味无穷的“尾声”,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一堂课的结尾,如果设计巧妙,同样可以达到深化主旨、再激后疑、启导引申、升华思想、激人奋进的目的.

在一堂课中,学生获取了不少的新知识、新技能,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若能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真正圆满地完成.

本文选取几则教学中的精彩结尾片段,试图探讨化学结尾的艺术.

一、升华知识,以趣促思

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中主要探讨温度、浓度、压强、浓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我最后是这样结尾的:“其实,化学不仅仅是一门理性的科学,联系生活,它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再联系到我们同学的学习,今天所学的也不失是一种启示.当你学习疲倦时,付出你的热情,让学习的温度一升再升;当你前进松懈时,给自己加压,让学习的速率在紧绷之后反弹更高;当你感觉知识匮乏时,扩大你的知识接触面,丰富你的涉猎,让知识海洋的浓度得到无限的提升.定上一个目标,添上一份催化剂,相信同学们的学习会有一个精彩的化学变化.”

自然而然,本堂课的结尾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结尾能升华化学知识,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联系到,确定目标,适当压力、开阔视野等外界条件可以促进自身的提高.即是知识的总结,又是思想的教育、思维的启迪,真是话中有话,弦外有音!

二、构建网络,以点带面

以《氮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复习课为例,本课所牵扯到相关氮的化学反应越来越多,如何记忆这些化学反应?诸多反应又有什么共同的内在关系?这些问题不解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出现混乱,因此不妨占用几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归纳得出如下(以氮化合价变化为主线)的知识网络图.

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穿针引线,提纲挈领地将本节课甚至前几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概括,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能使知识牢固地注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三、编制口诀,以简奴繁

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确定,得失电子的确定等,记忆起来容易乱.于是我在课堂结尾之际,教给了学生六字口诀――“失升还,降得氧”,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充当还原剂,反之则相反.氧化剂和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和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又编成口诀“叫什么名字,就具有什么性.”在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时,也不断引入口诀,如:“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等.

引入口诀的教学既不用过多地占用课时,又能保持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实践效果确实不错,用这样的方法总结知识规律,便于记忆深化.

四、前后对照,首尾呼应

在讲乙炔一节时,先做了一个实验,拿一个搪瓷盘,让学生看清盘内什么也没有,然后往盘内放一堆冰块,用火柴点燃,冰块燃烧起来,火势很大,浓烟滚滚.学生们惊呆了!冰块还能“燃烧”,让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新课的教学,新学内容进行完之后,是这样结尾的:上课伊始,我们做了冰块燃烧的实验,同学们感到很惊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冰块的燃烧是否找到了答案?

新课进行完之后,再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用新知识回答旧问题,做到首尾呼应,前后对照,这样的结尾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对本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欲设悬念,以前引后

好的结尾,可以使学生急于求知下面的内容,如章回小说,当情节发展到关键时刻,戛然而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教学课尾之时运用此法,效果颇佳.如化学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师提出:大家知道通常情况下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有一位同学想用一个实验来证明它们能反应,且生成硫酸铜与氢气,你认为他能实现吗?课结束时,巧设悬念,引动学生欲罢不能的探究,收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上完《原电池》这课时,为引出下一课《电解池》的内容,提出有反常理的一个现象:排在氢之后的元素铜能跟稀硫酸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引发学生对下一课学习的兴趣,在课后进行探究.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提出与本节和后续内容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问题离开课堂,对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能,都是很有价值的.

化学课的结尾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练习式结尾、探究式结尾、比较式结尾等.不同的课型,有其不同特色的结尾,绝对不能千课一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结尾其功能也各有千秋,因课而异.

好的结尾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犹如那画龙点睛之笔不可缺少,但这绝不是教师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应增强对结尾的设计意识,因此,教师进行教学结尾时应遵循一定原则.

1.精要性.课堂结尾必须内容精炼,总结精彩,时间一般以三分钟为宜,不能拖沓,且设法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问题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引导性.结尾有目标,但教师不是目标的复述者,不能包办代替,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

3.提高性.从实践角度分析,学生有一个从知之少――知之较多――知之多的过程.因此,结课结得如何,对学生的知识积累乃至能力的形成也有较大影响.这实际就是要求教师在下课前运用丰富的知识,登高望远,适当点拨、拓宽、挖掘出教材内部更深一层的意思,使学生觉得豁然开朗,发现新意,从而把学生的知识提高一个新的水平.

4.发展性.掌握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下课前,通过恰到好处的手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和解决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能力.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化学课课堂教学的结尾也是如此,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能创造出更多、更新、更精彩的结尾形式,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