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新教材

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548 浏览:57572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82-02

征询一线教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新教材(下称新教材)的初步印象,发现具有代表性的负面印象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书本很不具体".本文不讨论"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对与错,只针对新教材"书本很不具体"进行分析探讨,以帮助一线教师较客观地认识新教材,并从心理上尽快接纳新教材.

1对新教材"不具体"的印象并不客观

1.1仔细研读新教材,不难发现新教材具有如下优点:

(1).知识结构更科学合理.①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调整了章节顺序;②每一节的内容经过调整,突出了重点知识,分解了难点知识,更利于教学.

(2).学习过程设计更严谨高效.①由感性经验→理论→应用;②由易到难;③活动的操作性更强;④例题和示例更丰富.

(3).文字表述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可读性更强.①从学生视角看物理现象;②用生活语言解读物理术语.

(4).物理素材更贴近学生生活.①事例和插图要么贴近学生生活,要么反映当今科技成果;②插图主题更突出.

(5).课后习题经过精心调整和补充,操作性、可检测性更强.

1.2从教学实际的角度看,新教材也有美中不足:

(1).章节数偏少可能导致在1课时教学的内容偏多.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物理总课时偏少,再加上平时考试占用部分课时的原因,教师往往根据教材的编排把教材中1节的内容确定为1课时,这样会导致一部分课时内课堂实践、应用的时间不足.

(2).个别地方仍然不尽人意.例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是理解浮力产生原因的基础,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往往要用到这一知识,但新教材并没有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处理方法.因此,同一直线上几个力之间的关系应该通过某些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习.

2人教社三个版本教材中对力和运动章节编排比较

与教师们比较认可的义务版教材相比,除了删除选修内容《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以外,新教材还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删除了力的图示、二力合成;二是新版教材对章节进行了整合,如义务版中《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惯性现象》两节内容在新版中整合为《牛顿第一定律》.


新教材在删除力的图示、二力合成两个知识点后,新教材页码仍然比义务版多1.5页(比实验版教材多出近5页),知识点减少且难度降低,但是篇幅反而有所增加.

从篇幅上看,新教材比前两个版本更细致更具体.同时也不难看出,新教材在章节顺序上吸纳了义务版的优点.

3实验版、新教材中对《力》的对比分析

简析:

(1).新教材中力的示意图画法与以往不同,在示例中标出了力的大小(以前只要求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这是借鉴国际上其它教材的做法.

(2).新教材在难点突破上分解得更细致.例如,对作用点进行文字表述的同时,配有插图帮助学生体会什么叫做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全面示例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用"提水桶"事例来体会力作用的相互性,更易于学生冷静思考;每一个插图都与文本紧密结合.

(3).课后习题的变化:注重对力的示意图进行巩固训练;4个习题由易到难具有明显的梯度.

简析:

(1).新版的结构具有线条清晰、过渡自然、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另外,新版教材在这一节提出支持力和压力的示例和名称,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作了较好的铺垫.

(2).新版第7页图7.2-3中乙、丙所示弹簧秤托盘秤标注的单位是"kg",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上的混淆.解释:弹簧秤、托盘秤实质上是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日常生活中为了计量方便,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在这些工具上标注了相应的质量的数量和单位,即生活中将测力计改装成粗略测量质量的工具,但在物理学中它仍然属于测量力的工具.

(3).课后习题的变化:体验性习题换成了关于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训练巩固题;改进了"玻璃瓶形变"一题,

使之操作性、可检测性更强,学生解答时的思维含量也会有所提高.

简析:

(1).新版结构具有"简单→复杂"、"直观→抽象"、"生活→物理→社会"的特点.

(2).新版内容的变化:增加了重力计算的例题(删除了关于不倒翁的《想想议议》);增加"为了研究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花在重心上(并示例)".我们可以看到,新版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很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

(3).课后习题的变化:关于同一物体在月球、地球上的重力变化的表述更加严谨;增加了关于斜面、平面上物体作重力示意图的训练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新教材内容的呈现流程和逻辑结构上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调整.新版教材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