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718 浏览:104869

摘 要: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应该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对教育理论的依赖、实现终身学习、以研究者的姿态从教,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发展的不竭源泉.

关 键 词: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01-01

教师是专业技术性职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巧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亲身历练;既是一种职业资格,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1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独特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教书育人、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

(2)强调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熟悉所教专业的必备知识,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视野.当今社会知识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学习、更新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3)强调专业技能.终身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因而,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与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和反思的能力;

(4)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持续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维持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如此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其专业化的现状则不容乐观.综合考察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况,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处在低中级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2.1从教师的专业道德来看,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自身的道德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如何能正确对待教学、正确对待学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教师职业道德潜伏着危机.

2.2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来看,由于现行师范院校课程的设置没有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确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各核心专业学科知识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师范院校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学科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过大,而与一般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情境教学知识相对应的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过小,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评价、多媒体教学、教学实验等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加强的能力缺乏训练.

2.3从教师的专业训练来看,我国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仍然偏低.尽管全国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已经分别提高到89%和71%,但是,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大都已经提高到本科层次,有的甚至是研究生层次.显然,这一状况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4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我国教师队伍庞大而又组成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这已成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瓶颈与障碍,决定了我国教师进修、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3专业化教师的努力方向

要使教师在职业专业化方面有所发展,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3.1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需要业务上的高水准来保障,更需要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维护自己的道德形象,争取公众在道德上的高度信赖、树立起在学生中的威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发自内心的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爱,可以让教学生活在朴素中多一份恬淡与轻松、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多一份幽默与灵动.只有爱,才能意识到"课比天大",用优质的课堂和教育资源吸引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追求卓越、完善自我.

3.2提高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

教师职业能否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关键在于它是否对理论高度依赖.教育理论原本是在教师培养的需求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但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过一个短暂的"蜜月期"之后,彼此又逐渐疏远开来.一方面,随着教师对教育机制的逐渐适应和熟悉,教育理论越来越显得无足轻重;另一方面,在学术化动机的驱使下,教育理论逐渐游离于教育实践活动之外,教育研究被误解成理论工作者的学术领域,而没有成为教育行业的领地.教育理论繁荣、信息泛滥与教育实践的理性水平不高,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要强化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的系统学习,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当前国际教育界流行"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推行"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3实现终身学习.

教育活动的高度复杂性,要求教师必须能在已有的专业理论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学习.因此,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既是教者,又必须是学者,"教学相长".

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智慧方式.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教师在勤奋自励中自我修炼、充实提高,可以开阔知识,拓展视野.和杜威、陶行知对话,感受生活教育、沐浴春风;同卢梭、苏霍姆林斯基谈心,倾听他们的建议、学习他们的经验;走进第56号教室,观摩学习雷夫艾斯奎斯(RafeEsquith)的教育理念.这样就可以让"头脑风暴"荡涤去心中的困惑.现在网络日益成为教师成长的崭新舞台.有人戏说,网络时代比的是一个"快"字,是让"眼球"来指挥"脑球".谁会学,谁学得快,谁就赢."君子博学,善检测于物也",网络的开放性、兼容性、平等性,就使得虚拟世界的学习成为一种极富生成性的互动.借助网络,教师可以感受最前沿的理念;借助网络,教师可以捕获最丰富的信息;借助网络,教师可以表达最自由的思想;借助网络,教师可以实现最广泛的交流;借助网络,教师可以展示最个性的风采;借助网络,教师可以描绘最绚丽的教育.

3.4以研究者的姿态从教.

教育是科学,是艺术,需要实践、反思与探究.教中研,研中教,以教催研,以研促教.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根于实践,源于问题,亲近学生,走进课堂,它是那种田野式、草根性的鲜活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教学中实际上也存在着"节能降耗"、"事半功倍"等概念,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触类旁通,在易混易错中辨明是非,在幽默风趣中学习知识,进而转化成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主旨和精髓.为达此目的,就要加强教学研究.从事教育科研,工作量巨大,个中甘苦惟自知,可谓苦中有乐,苦尽甘来.辛苦并快乐着.当然,教研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课堂教学是教研的灵感之源.

能教、会研、善写,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一个教师的价值.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所付出的工作量,要远比备一节课或写一篇经验总结性的论文多得多,但是值得.因为从事课题研究足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是难得的宝贵阅历.只要有虔诚的心态、务实的精神、扎实的过程和稳健的步伐,就能使以研促教、科研兴教成为现实.

另外,在平时工作之余,教师可以写一些叙事和随笔.华东师范大学的刘良行教授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倡导者,提倡教师写专业发展自传.教师通过对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梳理、总结,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解决自身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专业发展自传可以为教师本人的自我反思和专业发展提供启动装置.当教师没有直接谈论教育理论,只在反思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时,教师的教育理论已经蕴含其中,而且这些教育理论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它已经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念了.

4学校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成功的学校管理就是用理念点燃教师的心灵之灯;用理念给教师一种向心力,同心同德;用理念给教师一对进取的翅膀.让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栖息地和实现生命价值的场所,助推教师不断成长.

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方面,学校尤其是校长应该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1)文化引领――提升学校的价值导向力;

(2)精神引领――激发教师的工作持久力;

(3)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的职业自信力;

(4)主题活动――提升教师的项目谋划力;

(5)平台活动--提升教师的团队凝聚力.

当然,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无疑是多样的.有体制的、经费的、环境的等可能是问题之中还有问题.但是"山不过来,我过去."在不甚理想的现实背景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还是从内源切入,从校本培训开始,通过读书、上网、教育科研,来构建并不缥缈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