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建设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88 浏览:5424

摘 要: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农业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两重性,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经济再生产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新时期新阶段,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产品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理论来管理农业,以先进的制度举措来解放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使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这种转变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主要从两个部分来论述这一课题,第一部分从基本内涵及特征体现两个方面概述农业现代化;第二个部分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建议.


关 键 词: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经营;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

一、农业现代化概述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四化”同步发展[1].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同步发展的根基,也是难点.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补齐“三农”短板,是“四化”同步的根本性工作,也是农业农村重点工作.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也持有不同的观点.综合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产品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理论来管理农业,以先进的制度举措来解放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使传统农业转化为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2].

农业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在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地资源、区位、经济、人文等综合优势,并建立农业区域结构,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经济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品牌产品和特色农业产业区;(2)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主张把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的生产手段改变为现代化的手段,使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普遍实现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生产手段与主要标志.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开始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全面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然而,农业生产机械化并非完全等同于农业现代化,仅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3)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动力.农业生产技术化是指将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增加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4)农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即人力资本化,它是指科学、合理发挥人力资源对农村社会经济的高效和优化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数量控制、素质提高、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活动.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农业现代化是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思想观念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知识现代化,现代农业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接受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素质和技能,有较强的现代市场意识和管理才能,能熟练地使用农业先进机械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如此,现代农民还要具备现代化的法律知识、道德修养等.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处于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地位,对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业效益至关重要.(5)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在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应按照合理的膳食结构原则,确定具体食物和消费营养结构目标,通过相应的消费经济政策和行政干预,使农民的食物和营养结构趋于科学、健康,增强农民体质,保障农民身体健康.(6)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资源环境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农业对人类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基础上更要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长久和谐相处.因此,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农业资源环境,要始终把环境保护摆在第一位,使农村及其社会区环境变得整齐、洁净、美化、富裕和丰富多彩.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途径

(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应从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又是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资源匮乏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具体建议如下:(1)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效率与效益双赢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农业保持旺盛的活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要进行农业产业调整,突出发展生态农业,重点是将传统农业调整到观光农业、创艺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业上,使其占农村经济的70%以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发展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林牧渔场等规模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些措施有利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2)进一步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多渠道多方式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与重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及生态环境恶劣的问题.比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加强农业装备,重点推进信息网络武装、现代工业设备武装、农业机械化武装农业等,构筑农村社会产业、信息知识的普遍怎么写作体系.(3)农民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体,其正当合法权益应大力维护.家庭承包经营、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制度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民的自身努力与创造,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迅速发展.

(二)突破传统农业观念,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是兼自然风险与社会风险的弱势产业.其弱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但并非固有的、不可改变的.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是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主旨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农业中最为普遍的种植业、养殖业与现代工业、商业以及运输、金融等产业紧密结合,使农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社会一体化.通过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融为一体,形成了合理的资源配置,市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大提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经营方式,也是农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作者单位: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