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国际化规划的概念\特点趋向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963 浏览:132536

作者简介:杨启光(1972-),男,四川剑阁人,教育学博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从事教育原理、比较教育研究;无锡,214122.

摘 要:全球化时代下,不同院校不约而同地将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化战略规划,逐渐成为高等院校一个核心问题和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维度.基于全球代表性院校国际化规划运作的现实,高等院校国际化规划发展主要表现为规划类型的多样化、规划发展目标与策略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类型院校国际化规划的不平衡性等特点.未来高等院校应进一步重视与研究国际化规划,实行统整性的院校国际化发展策略,发挥院校国际化综合比较优势.

关 键 词:高等教育国际化;院校发展;国际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1)05-0038-0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被国家现代化发展寄予厚望的高等院校,也无可避免置身于全球化时空之中.规划国际化发展战略作为高等院校对全球化压力的一种反应,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选择,日益成为大学领导者的基本共识.不同国家高等院校以及同一国家内部不同高等院校在国际化规划的运作模式上表现为不同的范式,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与特点.深入检视与比较大学国际化规划的运作,对于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在国际高等教育体系中确定自身的地位,在管理和学术活动方面在国际的范围内有所作为,具有重要意义.

一、院校国际化规划的概念

随着全球化进程对高等教育影响的扩展,愈来愈多的院校对于国际化战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始从不同角度制定与实施教育国际化规划.一般地,“院校国际化规划”是高等院校对于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一种书面承诺,包括教育国际化目标、任务、愿景、实施的创新策略、优先发展的事项、确定需求与可分配的资源、明确的发展时间期限以及教育国际化评估绩效指标等.国际化规划在大学国际化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是很明显的.正如麦基尔斯特(Macgilchrist)所言,学校发展规划是关乎于影响、支持与控制学校工作的一系列策略.[1]因此,通过既定的国际化目标与任务的表述,目标明确,策略清晰,分工明细,对于减少院校国际化发展阻碍,优化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院校国际化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目前,世界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规划以不同的名称、不同的包装形式出现.有时又更多体现出院校之间相互学习借鉴而愈加趋同的国际化规划格局.为此,有必要认真思考院校国际化规划概念蕴含的具体涵义.

首先,院校国际化规划因应着教育国际化概念的内涵变化而变化.对于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院校对于国际化规划呈现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内容阐释与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决定了院校国际化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事实上,之所以目前存在诸多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不同的理解,其根本问题在于以往人们一般是静态地对其加以界定,缺少对教育国际化运动实践纵向演化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前,院校国际化往往作为国家政治利益的工具,国际化被视为校园中举办政府或基金会资助的相关国际性活动.到了90年代,教育国际化突出大学校园内关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与人员技术交换合作等国际化的活动、计划与方案的制定.正如奈特所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怎么写作等诸项功能中的过程.”[2]学者凡•,德•,温德(MarijkvanderWende)却认为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仅局限在院校的校园围墙内,难以承担对于国家发展与全球未来的责任.他建议调整并改进高等教育体系和怎么写作,必须把高等教育为适应全球化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挑战所采取的系统的持续的活动都纳入这一概念之中.[3]随着世界怎么写作贸易的全球发展,全球化给一些大学带来好处,使许多院校成为贸易怎么写作的提供者.因此,也有学者指出院校的国际化应该还包括拓展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的重要内容.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高等院校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对于高等教育开放的形式与内容的诠释,使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与策略不断发展变化,这必然影响着院校国际化规划的理念、目标及策略等具体性问题,并使之呈现出多维度的丰富内容.因此,必须动态地立体地看待院校国际化规划概念,防止将其静态平面化的简单性处理.

杨启光:高等院校国际化规划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向

其次,院校国际化规划不是一个孤立的运作过程,是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学者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包括国际化意识、国际化投入、国际化规划、国际化实施、国际化评估与国际化巩固的一个非线性的循环过程.[4]作为重要关键点的院校国际化规划,必须动态地与国际化的其余环节保持相互联系,不断调节与修正其规划.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将院校国际化规划放置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来看待,需要从院校整体变革入手来确立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与目标,切忌将国际化规划单独分化出来,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相割裂.从上面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时怎么发表展变化的简单检视来看,院校国际化已经从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教学、研究、学者与学生交换等单一零散的活动向系统性与策略性的国际化规划发展与转变.这种国际化转变强调的是一种整合性与策略性的发展,需要重建高等教育目标、功能与管理发展路径,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与制度创新等至关重要的着力点实现转型,从组织创新的角度,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革命性与整体性变化.同时,须将国际化放到大学整体发展规划中,将国际化的思想全面渗透到整个大学的战略规划思路中,综合规划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体系,以国际化来统筹大学的战略发展.

二、院校国际化规划的基本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高等院校基于本国发展状况与院校实际,在回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挑战时,纷纷制定彼此的国际化规划,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行为和方式.不仅不同国家同一类型院校机构的教育国际化规划存在差异,就是同一个国家内部大学教育国际化规划内容也存在显着的差异,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呈现出一些主要的特点.

(一)院校国际化规划类型多样化

各国院校基于本国发展实际与院校性质与传统,在回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挑战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行为和方式,导致大学国际化规划的水平与质量的差异.有的院校对国际化策略的规划是零星而无规律,常常是无意识的,所采取的步骤也零碎而缺乏系统性,大学国际化规划呈现不同的类型模式.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柴尔德里斯博士通过分析检视一些美国院校现存的国际化计划文档的相同点与差异,提出了几种大学国际化规划类型.她指出,目前美国的大学国际化规划型态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其一是“制度性策略规划”(InstitutionalStrategicPlans),即将院校国际化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来规划与实施.这种院校往往将国际化作为院校发展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是学校发展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一般地,这些院校都有确定的关于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部分的陈述,但仅仅停留在此.其二是“明晰的文档规划”(DistinctDocumentsplans),这类院校基本上勾勒出教育国际化作为他们发展的持久性的主题,具有关于教育国际化任务与目标的清楚的内容表述,包括具体详细的实施计划、资金投入计划、可以分配利用的资源以及特定的时间期限等.这种型态的国际化计划的趋势尽管反映在院校中长期计划中,但是涉及到短期如何实施的具体的策略却语焉不详、模糊不清与犹豫不决.第三类是“部门规划”(UnitPlans),该类型院校已经将教育国际化延伸到学院与系部等基层的教学与学术研究单位.学院与系部将所属的机构统整到教育国际化上来,使之成为学院或系部的优先发展事项,成立相关的国际教育办公室与国际化学术事务办公室,处理与国际化相关的事务.这种规划已经进入到大学国际化的微观实施层面,体现在日常校园国际化活动之中.该研究指出,这三种国际化规划类型在美国院校中所占比例依次为61%、32%和19%.[5]可以看出,作为院校国际化发展的领头羊的美国院校,在对待国际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发展规划能力存在很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这三种大学国际化规划的分类研究,为深入理解与比较院校国际化发展规划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分析维度,有助于了解当前教育国际化规划在院校发展中的实际的现实发展态势.

(二)院校国际化规划发展目标差异

由于不同国家院校发展所依据的国家经济政治制度、院校历史传统以及不平衡与不平等的教育体系与学术知识网络,对于基于为什么目的进行国际化自然有所差异,这样就导致不同院校确立国际化规划时,所秉持的理念以及目标任务有所不同.在奈特看来,院校机构开展国际化的主要动因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学术发展四个部分.[6]17基于全球主要国家代表性院校国际化规划目标比较来看,不同国家院校在他们的国际化发展规划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与融入了这几种动因,注重研究开发具有综合性目标的发展规划,希翼在教学、研究、社会怎么写作与人类世界文明进步方面发挥国际性的影响.

在国际化规划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院校,注重借助全球化的契机,强调教育学生的“全球意识”与培养面向21世纪的世界公民,实施“置世界于世界一流教育之中”的全球教育战略,以进一步巩固它们作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与教育体系中心的地位.耶鲁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耶鲁大学不仅“为自己国家培养具有领导与公共怎么写作能力的学生,还在于为全世界培养人才.”具体围绕三个目标展开:一是为学生在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发挥领导和怎么写作作用做好准备;二是把全世界最有才能的学生和学者吸引到耶鲁大学来;三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学.[7]不仅于此,这些院校也凭借其先进的教育体系与知识网络,开展国际教育贸易,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拓海外学生市场,以赚取大量的经济好处.这些院校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是希望继续保持其在学术研究、教学以及社会贡献方面追求卓越,提升自己在提供国际性教育怎么写作方面的能力,获得国际的普遍认可.如澳大利亚许多院校都将开拓海外市场作为国际化的重要战略,以获得高额的利润,例如南昆士兰大学的非政府经费中有50%来自国际教育的收入.[8]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院校,由于历史与现实国情的差异以及它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不同的国际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决定了它们国际化规划的价值理念、战略选择以及发展方式.因此,这些院校在国际化规划中强调国际化目标往往指向自身教育竞争力的改善、竞争优势的取得与全球高等教育市场的影响.正因为此,这些发展中国家的院校国际化更多地强调一种办学的理念,希望与世界一流大学在共享教育资源、教育市场、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方面进行深层次与实质性的合作交流.如:天津大学在其国际化战略实施规划中所确立的“三个提升”的战略目标,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提升国际化管理怎么写作水平和支撑能力,其国际化目标着眼于自身教育品质的改善的要求.[9]

(三)院校国际化规划发展策略不同

作为大学国际化规划的重要内容的策略,既要关注为完成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制定,也要重点关注由谁以及如何来执行国际化运作等发展策略的问题.诚如奈特所言,作为策略是开展国际化优先考虑的术语,因为其内含规划的方向以及可以应用到各种学术活动以及有组织的程序与政策之中.[6]23大学国际化发展需要在院校中整合活动策略(programstrategies)与组织策略(anizationalstrategies),这是确保国际化成功的核心.

大学国际化规划中的活动策略,一方面在于建构国际化校园环境,努力建设国际化校园,提升外语学习环境,具体国际化活动包括国际学生的招收与资助、开展大学国际化课程、建立全新国际导向的网站等;另一方面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国际化课程,实行异地教学计划与双联学位制度、发展院对院的国际合作计划、建构与友好学校的共同发展计划等.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实现国际化战略愿景的重要策略是通过学位课程、公开讲座和会议,加强全球意识;增加国际学习机会以及加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声誉.[10]日本大学的国际化使命实现的具体策略包括:(1)提供国际高标准的教育;(2)加强研究活动,通过加强国际研究网络;(3)促进与国际社会的合作;(4)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内部国际化”;(5)制定一个长期的国际化计划.[11]

作为大学国际化的组织策略而言,主要包括促进与维持大学或学院国际维度发展的政策、程序、系统和支持性基础设施等,如获得大学董事会和主要行政官员的赞成和支持、教师和职员中大量重要成员的支持和参与、设立国际办公室以提供咨询、协调、日常事务及通讯支持、来自校内外的足够的经费保证、制定各种相关政策等[12].日本早稻田大学为了实现培养既能走向世界又能从事国际竞争的人才的国际化目标,专门建立了国际事务部以及用于接受和派遣交流学生的国际中心和国际部中的学生交流计划部.[13]

对于不同国家的院校而言,在国际化规划实践之中,结合自己机构的使命、传统文化以及其他内部因素,整合活动策略,努力形成高度系统化的组织策略,不断推出国际化的创新举措.《耶鲁大学2005-2008年国际化战略框架》中,按照“目标-策略-项目”的分解办法,综合推进耶鲁大学建设全球大学战略的国际化目标.[1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通过设立更有效的博士教育、整合本科生以项目为基础的研究和教学方法以及把国际研究与本地经济发展相对接等国际化新模式,创新推进该校国际化进程.[15]83一些大学国际化规划将国际化目标进行不同层次与时间期限加以分解,以期渐进达到国际化目标.譬如,将提升师生外语能力,拓展国际多元视野,营造国际化环境,吸引外籍生就读,使院校师生融入世界各国文化情境等作为近期国际化目标;中期目标在于建立实质的学术合作关系,融入国际学术主流,建构院校国际观的思考模式,落实国际化办学理念;长期目标在于加强院校自身竞争力及特色,提升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四)不同类型院校国际化发展规划不平衡

由于不同院校对于国际化的反应及重视程度的差异,导致对于拟定的国际化规划的实施水平很不一样.戴维斯从教育国际化对于院校的重要性以及院校引入国际化的方式等两种变量确立了一种分析院校的国际化活动的反应模式.[16]在他看来,有的院校的教育国际化实际上相当于一种非正式的活动,只是作为对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和国家政策活动的补充;其他院校则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其发展的优先位置,这反映了不同类型院校国际化能力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对于不同国家间的研究型大学在国际化的力度和战略方面都有着巨大差异.英国的研究型大学强调研究生阶段的较高层次的研究合作.澳大利亚的研究型大学则更重视本科或一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实质财务上的回报.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对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和研究活动都非常重视.[15]100在美国国际教育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美国教育理事会从2000年就开始关注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文理学院与社区学院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在2003年该机构提交的《绘制美国校园国际化蓝图:终审报告》(MappingInternationalizationonU.S.Campus:FinalReport,2003),指出尽管过去15年来,美国大学国际化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许多大学所表述的国际化战略与实际表现出来的国际化实施程度存在差异.很多美国院校只是将国际化视为一种办学声明,都是嘴上说得好听(lipservice),可实际上在具体实施方面却做得很少.报告指出,在不同类型院校机构中,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程度最高,其次是综合性大学以及文理学院,再次是社区学院.其中,49%的研究型大学将国际化视为学校办学任务与优先发展策略,35%的综合性大学在大学使命的表述中包括国际教育,28%的文科学院将国际化视为他们战略计划的优先部分.四分之一的社区学院在院校发展任务中有国际化内容的表述.该报告着重指出不同类型院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国际化模式、优势与不足.[17]


三、院校国际化规划的发展趋向

在波澜壮阔的教育国际化实践进程中,各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面向全球开放,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或逐步成为面向世界的事业,国际间教育的交流、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拓展.国际化已经成为院校发展的主要策略,深入研究把握高等院校国际化规划的流动脉搏,关系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程度与效益.

重视院校国际化规划的领导与研究

世界一流大学都历来将国际性作为自身发展的特质,注重制订国际化发展规划,将大学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和重要任务.牛津大学在2005-2006学校计划中清晰阐述了国际化战略目标与策略.北京大学充分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将国际化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并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世界著名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非常注重推进国际化进程,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较系统、详尽的国际化发展规划.[18]为此,院校的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发挥校长在制定大学国际化规划中的中坚领导力的角色.美国州立大学与赠地学院联合会在其最近发表的《领导的召唤:大学国际化中校长的角色》(ACalltoLeadership:thePresidentialRoleinInternationalizingtheUniversity)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学的高级领导者必须为未来发出明晰的国际化信号负责.报告认为大学国际化是新世纪院校领导面临的惟一的最重要的挑战.[19]与此同时,院校发展规划部门与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化战略的比较研究,侧重从大学国际化案例分析出发,深入剖析比较成功的大学国际化战略计划的实施程序,对国际化计划如何开发研制、其中所遇到的阻滞性因素与条件、成功的国际化模式优势与不足等相关问题展开具体探讨.

走向统整性的院校国际化发展策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比较注重师生人员的国际流动、外语教学、国际研究以及以项目为主的学术跨国合作等单一零散的国际化活动,这种思维今天仍然体现在一些院校的国际化发展规划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院校国际化内涵逐渐发生变化,尤其在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与影响下,需要高等教育立体的、系统的变革来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需要从高等教育的目标、功能、教学与管理等各个层面实现转型式的改变.正如研究人员奥尔森(Olson,C)提出的那样,今日国际化应该是一种统整性的国际化(prehensiveinternationalization),这种国际化“不只是单一的政策、目的或一连串活动,更应该是一种哲学、一个过程和一段旅程.”[20]在未来的国际化规划中,将不再是一些个别性的校园国际化活动的罗列,也不是某几个方面的修补与随便增补,更不是国际化口号的宣誓,或学术研究的一时的嗜好以抬高国际化的崇高性与多元性,或是用来包装院校教育战略的涂抹工具.作为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更应该是一种整体性的国际化策略,这种策略必须是能够指引国际化、能调动相关院校资源并且被严格遵循的一系列行动的有机结合.因此,国际化规划将是从院校组织创新的层面入手,在策略制定方面,需要在院校使命、行政管理、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开展整体性的变革,不断实现国际化目标与任务的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发挥院校国际化综合比较优势

目前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未形成系统性的策略,普遍地停留在国际化计划的宣誓上,名不符实,国内很多院校并没有真正行动起来.在高等国际化发展态势上存在两极化态势.一部分高水平大学积极融入其中,开始相关的制度性变革以回应国际教育竞争的挑战.而大部分院校还在埋首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或只将教育国际化视为院系的一般外事工作或留学工作,缺乏在激烈的国际教育竞争市场中寻求地位的战略规划.尽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院校是重要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院校能动性,创新院校国际化的组织结构,但同时也要发挥国家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综合比较优势,避免单打独斗的弱项,以此来规划国际化发展战略.需要通过国际教育竞争的综合优势的创造,结合国家教育文化资源禀赋,分析国家的国际教育需求,研究与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相关行业,发挥相关院校机构的创新力,依靠国家国际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国际教育的集群才能实现.因此,中国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只有政府、院校以及其他相关组织不断坚定开放的视野与信念,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以协调系统科学的方式规划国际教育战略,才能在全球化时代占取先机,保障国家战略利益.

ht,J.Internationalization:ManagementStrategiesandIssues[J].InternationalEducationMagazine,1993,9(1):6.

[3]VanderWende,M.Missinglinks.TheRelationshipbetweenNationalPolicieorInternationalizationandThoseforHigherEducationinGeneral[M]//Kalvermark&VanderWende,M.NationalPolicieor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HigherEducationinEurope.Stockholm:Hgskoleverket,1997:19.

[4]查强,耿益群.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寻求一个概念框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全球化与教育改革”专刊):159-165.

[5]Childress,L.K.InternationalizationPlanor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J].JournalofStudiesinInternationalEducation,2009,13(9):289-309.

[6]Knight,J.,etal.InternationalizationofHigherEducation[M]//HansdeWit.&Knight,J.QualityandInternationalizationinHigherEducation,Paris:OECD1999.

[7]Anon.InternationalizationofYale[EB/OL].YaleUniversity.(s.d.)[2011-08-20].l.

[10]Anon.Internationalizationstrategy[EB/OL].The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2007-10-05)[2011-08-20]..

[11]Anon.TheUniversityofTokyoInternationalizationPromotionPlan[EB/OL].TheUniversityofTokyo.(s.d.)[2011-08-20].l.

[14]李联明,朱庆葆.耶鲁大学建设全球性大学的理念与策略――兼论《耶鲁大学2005-2008年国际化战略框架》[J].中国高教研究,2007(8):28-31.

[15]曾满超,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

[16]Dies,J.L.UniversityStrategieorInternationalizationinDifferentInstitutionalandCulturalSettings:AConceptualFramework[M]//P.Blok(Ed.).PolicyandPolicyImplementationinInternationalizationofHigherEducation.Amsterdam:EAIE,1995:3-18.

[17]李爱萍.美国国际教育:历史、理论与政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74-77.

[18]李岩松.东亚大学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北京大学、大学和首尔大学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103-109.

[19]DeLauder,W.B.ACalltoLeadership:ThePresidentialRoleinInternationalizingtheUniversity[R].Washington,DC:NASULGC,October2004.

[20]Olson,C.ComprehensiveInternationalization:FromPrincipletoPractice[J].TheJournalofPublicAffairs,2005,8:51-74.

(责任编辑庞青山)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