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上的政治与环保课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806 浏览:70306

有人说过:“学生身体不好是废品,智力不好是次品,而德育不好就是危险品”.足以见得德育教育有多重要,国家教委明确规定:各科教学,应结合学科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地理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呢?现就平时教学总结一下自己的实例.


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目标的德育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用途共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基本形式的特征、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实践意义.如果说把本节众多的地理概念向学生作解释,让学生理解透彻就完事了肯定是不行的.本节课不应该结束,因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进行德育渗透.这是运用教材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课文活动“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充分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这一辩证唯物观点;“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进一步印证了事物的发展即有内因,也有外因;“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要学生懂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要以偏概全;“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要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哪个是关键呢?显而易见,学生会从中得出结论.因此,运用地理、政治学科综合教学方法,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奋,同时也加深了对地理、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我想这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是很有用的.

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最后一个问题“环境需求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虽然讲的是污染空气、水源以及产生固体废弃物的工厂对我们居民区的危害以及布局措施,但是我在结束后把这方面内容融合到我们实际生活中,就是举了个跟他们密切相关的事情.学生吃饭刷饭盒时是人多水龙头少,很多同学为了省事就直接在饭盒上套上塑料袋或者直接写些面包等速食品吃,这样就会产生很多白色垃圾.虽小但显而易见的不文明行为出现在校园里,这是关系到他们自身利益与素养的实际问题.首先让他们认识到塑料袋对我们身体的危害以及对校容校貌的影响,再给他们讲解这些白色垃圾对农田以及农作物的危害,学生中的很多都是来自农村,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他们能深切体会这一点.我建议学生自己亲眼目睹一下每次餐后满是垃圾的情景,这让他们触目惊心.我引用央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词:每个人的心灵就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厘米的距离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我给学生加上的一堂做文明学生的课.

培养学生保护爱护环境的意识,具备一个良好的人文素养等这需要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能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育要求、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关系,做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以情动人,以身作则,不求骤然开花花结蒂,只愿春雨润物物勃发,才会取得良好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