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能力导向型岗位实习教学模式的

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235 浏览:35128

摘 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验证理论教学成果,并对其进行强化和拓展,成为了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以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岗位实习为例,结合实践教学改革过程,进一步探讨了构建能力导向型岗位实习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公共事业管理岗位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35-01

管理类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众多高校在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创新.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发展到现在应经初具规模,岗位见习作为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岗位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岗位实习内容设置单一,综合能力培养欠缺

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大部分高校都是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要环节,很多学校在教学计划中没有连续性的专业岗位实习环节的体现,或是岗位实习的内容设置较单一.管理课程的设置以理论学习为主无法实现课程要求的技术性和操作性,更无法提高学生对管理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2岗位实习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

岗位实习环节是实习单位、学校、教师与学生四方主体的互动过程,主体的多样性、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的公平性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以保证岗位实习的效果.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岗位实习的组织过程中,对指导教师和学生都缺少有力的规范,实施效果的考评形式化.

1.3岗位实习能力培养定位不清,专业特点不突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岗位实习形式多与毕业实习相近,除了学校推荐实习单位以外,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也成为其主要的实习方式.但是由于学生仅仅依靠个人能力想要在社会上找到符合专业要求并与课程实践能力要求相对应的实习机会非常少,预期的实习效果无法实现.

1.4教学师资力量有限,实践能力不足

拥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缺乏,成为困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问题.多数教师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实践锻炼,无法在实践教学第一线开展有效地实践指导,这也使岗位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2能力导向型岗位实习教学模式的分析

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办于2008年,在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过程中,结合我院特色,对岗位实习环节进行了探索,提出并实行了能力导向型的岗位实习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岗位实习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包括专业认知、专业技能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三大模块.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模块内容都不相同,着重突出专业特色.

前三年每年安排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三次实习,并根据年级的升高,逐年增加专业综合实习的时间,用“岗位培养式”的实习方式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专业认识主要采取专题讲座、文献阅读的方式来实现,贯穿在整个岗位实习中.专业技能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是专业岗位实习的主体.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岗位挂职助理方式完成.岗位实习以能力为导向,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把岗位实习作为学生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并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之一,高度重视此环节的规范管理,建立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并规范落实执行,强化管理保证效果;三年的岗位实习教学时间设计为28周,其中以专业认识为主的理论教学时间与以专业技能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的总学时比例约为1∶4,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时间,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以专业技能实习和综合岗位实践为主体,充分利用资源,提升岗位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实习和综合岗位实习两部分的总学时占岗位实习教学总学时数的一半以上,实习主要依托大学和集团下属的眼科医院等基地,在专业经费投入不足和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实现了人才的理论和实践共同培养,既大大节约了办学成本,又形成了实践教学不同环节的“合作力”.实习结束后,如果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方认可,学生毕业后可以留在实习岗位就业,实现“双赢”.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职业目标的调整,迅速弥补技能的缺失,提高了实践的效果.(3)突出“产学研”特色,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本院的实习单位既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潜在的就业部门,又是实习基地,一方面通过学生挂职锻炼、校内外教师联合培养的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岗位实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检验了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协调能力,而这些也正是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3构建完善的岗位实习教学模式的保障路径

目前,能力主导型的岗位实习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影响其效应的发挥.因此,为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岗位实习教学模式的顺利发展,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3.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双师型”团队

高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实践类研讨会和管理实践活动、到优秀的院校学习等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同时,聘请业务能力强的一线公共管理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补充实践经验.

3.2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习单位的建设与维护是实习开展的重要条件.高校应积极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加大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以共赢为原则,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联系和沟通,引导实习基地的发展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同时,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软件更新,资源共享等为基础,通过建立实战训练模拟实验室,拓展校内模拟实践,满足实践教学总体需求.

3.3加强岗位实习课程规范化管理,建立评估体系

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主动性,除了建立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之外,还要严格过程管理,做好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估.考核必须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既要包括学生自评和指导教师评价,也要把学生与指导教师互评的结果纳入到总体考核中去,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评价完善考核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