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病人的心理特点和护理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44 浏览:18161

【摘 要】根据内科病人所处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对803例内科病人进行分组,即初期组、进展期组、恢复期组和终末期组,然后用统一制定的心理测评量表来分析不同阶段内科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并详细记录,分析其容易引发的相应问题和可能产生的矛盾,分别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护理后的病人重新进行心理测评,与护理前的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病人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疗关系.

【关 键 词】内科病人;心理特点;护理

【keywords】Medicalpatient;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Nursingcare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05-02

由于内科病人的心理活动随所患疾病的不同、个人人生经历、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以及对医学的了解程度不同,其心理表现也常常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既可以很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以促进病人的康复,更可以帮助建立起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

1临床资料

本文共收集、观察、护理了803例患者,按照患者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将803例患者分别划分为初期组、进展期组、恢复期组和终末期组[1].初期组指的是患者疾病初起,首次入院的患者,包括已经确诊和尚未确诊者,本组病人283例,男123例,女160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9岁.进展期病人是指患者所患疾病既往确诊,但未能有效控制,以往曾多次入院治疗的患者,或虽为初次入院,但已诊断明确,经一到两个疗程治疗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的病人,本组病人262例,男137例,女125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5岁.恢复期是指经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且逐渐向愈,身体逐步康复,生活逐步恢复到了正常,本组病人170例,男81例,女89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3岁.终末期是指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或在疾病末期医生宣布治疗无效,且病人的死亡将在近期内不可避免地发生的病人,终末期组病人88例,男51例,女37例;年龄38~88岁,平均年龄62岁.

2使用方法

使用统一制定的心理问卷来分析不同阶段内科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并详细记录,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2],出院前或阶段末再进行一次心理测评,将结果与首次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计量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3],采用F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组间评分的差异性检测,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对所得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对不同时期的患者心态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3患者各期心理状态

3.1入院时各期患者主要心理状态

患者入院时,通过患者自己填写心理问卷,找出病人主要的心理特点并详细记录.每个病人可以有一种,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均进行如实的记录,具体见表1.

表1心理干预前各期患者主要心理状态

3.2各期患者心理护理前后主要心理状态比较

处于疾病初期的患者,以猜疑、恐惧、悲伤、愤怒及自责为主要心理特点,较少出现欣慰,本次观察未发现依赖者.经恰当的心理干预后,具有各项负面心理情绪的患者人数均显著下降,具体见表2:

表2初期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特点比较

与心理干预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处于疾病进展期的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集中体现在悲伤、恐惧及部分依赖、自责、愤怒[3],仍有少部分轻视心理,未见欣慰者,经心理干预后发现,有悲伤和恐惧心理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其它负面心理的患者也相应减少,且因正确认识了自身疾病,出现4例欣慰者,具体见表3:

表3进展期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特点比较

与心理干预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恢复期患者的心理主要体现在欣慰和依赖,因疾病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及因疾病而失去了社会角色等,表现为悲伤者亦不少,心理干预后欣慰者上升,其它负面心理情绪者均不同程度降低,具体见表4:

表4恢复期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特点比较

与心理干预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终末期病人多表现为恐惧,悲伤,愤怒,猜疑和自责,经适当心理干预后,多数患者负面心理减少,具体见表5:

表5终末期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特点比较

与心理干预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患者各期心理状态的护理

通过对近年来入院治疗的803例内科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发现,处于疾病初期的病人主要表现为猜疑、恐惧、愤怒和悲伤的情绪,处于疾病进展期的病人主要表现为悲伤和恐惧心理,恢复期病人则以欣慰、依赖和悲伤心理为主,终末期病人的心理重又表现为猜疑、恐惧、愤怒和悲伤,对各个时期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4].

4.1初期病人的护理

对处于疾病初期的病人的护理,重点是要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应适当照顾病人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帮助病人接触病友,使之适应医院的环境,减少陌生和孤独感;鼓励病人诉说,倾听病人表达,让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得到适当的宣泄;通过患同类疾病处于恢复期病友的现身说法,消除病人的疑虑;进行适当的认知干预[5],协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病情,帮助轻视和否认患病,心存侥幸、抱怨和自责的病人理清思路,摆出问题,指导病人提高认知和应对能力,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正视疾病,较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4.2进展期病人的护理

此期的护理重点是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调节病人的不良情绪.护理时应继续协助病人的生活,关心病人的起居,鼓励病人适当活动,使病人感到温暖.在沟通时注意用积极暗示性语言,鼓励病人,同时提醒病人的亲友在探视时话题不宜集中在病情上,还可以利用间歇或专门时间开设健康教育讲座[6],宣传相关知识,说明疾病的演变过程,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4.3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此期病人随着病情的好转,身体的康复,心理活动逐渐转向外部世界,关心社会,家庭,迫切希望了解工作单位及家庭亲友的信息,自我实现需要上升,此期病人的护理重点是提供支持和咨询,帮助病人恢复自主生活,提高适应能力,恢复社会角色功能,使病人从心理、身体和社会三方面获得全面康复[7].护理工作主要应向病人提供信息和知识,说明疾病的转归,介绍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让病人学会康复方法和出院后的正确服药方法.减轻依赖和焦虑.对不能恢复病前状况的病人,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疏导,帮助病人面对现实,从焦虑和忧伤中解脱,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悲观情绪严重的病人,更应加强监护,主动联系,严密防止自残、等行为的发生.

4.4终末期病人的护理

终末期病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既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又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着疾病折磨,护理终末期病人除了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外,在不影响病人休息的前提下,应不过分限制家属和亲友探视,适当留陪,以便向病人提供和家人、亲友团聚谈心的机会,使病人得到精神安慰,减轻患者思想上的负担,同时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和抚慰,减轻或解除病人临终前的痛苦.

5结论

由此可见,根据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快速把握住内科病人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使大多数病人更好地配合医院的诊疗活动,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还能很好地和谐了医患及护患关系,使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结果表明,正确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各期不良的负面心理情绪,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病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