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技巧

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93 浏览:19413

摘 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因此,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处于危急状态的患者心理活动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急诊科的护士要善于用语言行为开导,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愉快的情绪、端庄的仪表、耐心的解释、准确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解除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从而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提高抢救质量,从而达到治疗所需要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

关 键 词:急诊危重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0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52-0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因此,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处于危急状态的患者心理活动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急诊科的护士要善于用语言行为开导,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愉快的情绪、端庄的仪表、耐心的解释、准确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解除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从而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提高抢救质量,从而达到治疗所需要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

1急诊危重患者就诊时的心理特点

1.1紧张、恐惧心理:急诊患者由于是忽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前来就诊,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此类病例约占就诊人数的33.9%.

1.2焦虑不安心理:因为发病急骤,有的患者身边无亲属陪伴而倍感不安,有的因在单位或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放心不下工作或家庭负担而显得顾虑重重,此类患者约占就诊人数的32.6%.


1.3情绪低落心理:因车祸、工伤等致残或突然失去亲友,受到过度的打击而处于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表现为表情淡漠、对周围的刺激无反应、不言语、拒答等.

1.4抗治心理:见于服毒、伤残、久治效果不佳者,因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抗拒各种治疗与护理,表现为不与医护人员合作,易激动等.

2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对于急诊科的护士来说,由于工作节奏快和患者数量多,所以与每位患者沟通的时间相对少一些,因此,对患者及家属的评估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①通过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可以看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状态,如是否面容紧张、无法安静等表情.②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了解到家属与患者的关系及亲密程度,以及他们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边治疗边交谈,不但可增进护患关系,同时也可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③通过与医生沟通,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以及发病的诱因.通过观察、交谈及与医生沟通收集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3急危重患者心理护理技巧

3.1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护患关系:护患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护士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减轻身心痛苦,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因此,护士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护士的语言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对病痛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急诊护士的语言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患者的年龄、病情、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语言,消除紧张心理.

3.3保持良好神态和气质:“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护士的眼神、态度可以向患者传达信息,护士亲切的目光、和蔼的态度、平稳的声调都能在潜意识中稳定患者的情绪.

3.4重视并满足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急诊患者的心情大都是担扰、焦虑不安的,这可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向家属介绍患者的情况,稳定情绪,共同关心患者,促进疾病痊愈.娴熟的技术、规范的行为会使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果断、简洁的行为产生镇定心理的作用远甚于语言和某些治疗.作为一名急诊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急症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为其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使其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诊治以取得良好疗效.

4针对不同病情,采取相应心理护理

4.1意外事件患者:意外事件如火灾、车祸等恶性事故突然发生或亲人猝死,可使遭遇者在瞬间完全丧失心理应付机制,表现为对意外事件极度恐惧或否认,强烈的求生欲、突然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可使其情绪处于高度兴奋或抑制状态,导致行为异常.对于这种患者,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理解和体恤患者,耐心地诱导和抚慰患者,引导其面对现实.

4.2外伤失血患者:外伤失血患者多数有伤口及出血,护士应镇静的同时嘱患者不要直视伤口,也可与患者交谈,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轻痛苦.

4.3中毒患者: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中常会遇到一些服毒后拒绝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因受到巨大打击,失去生活的信心,因此,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远比身体的治疗更重要.护士应开导患者,使他们珍视生命、面对现实,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不能歧视或说出一些伤害自尊的话,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多交流,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意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减少闲杂人员围观议论.

4.4心血管患者:此类患者中老年人居多,且病程长,多反复,伴有诸多并发症,易产生焦虑、不安、抑郁、悲观的心理.对这类患者,我们应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他们,仔细向其讲解病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疾病.

4.5慢性病患者:慢性病加重,长期病痛的折磨,可使患者的情绪持续在消极状态,产生悲观心理.护士应安抚患者及家属,稳定其情绪,使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想方设法使患者在心理上尽快适应急诊情境,积极配合医疗救护.

4.6不同年龄患者的护理:老年患者突然患病以恐惧、自卑心理多见,且老年患者的心理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他们要注意安抚和细心观察,尊重、理解和体谅他们;中年患者具备一知半解的医疗知识,既是家庭的栋梁,又是工作的骨干,一有重病,其责任心和事业心常使其增加牵挂和顾虑,心理负担重,对中年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善于倾听和分析,做出科学的解释;年轻患者,情感脆弱,经历单纯,对挫折反应强,突发的疾病或伤残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坠入深渊的痛楚.年轻人最关注疾病是否会影响日后的工作、生活,此时护士要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勇敢地面对现实.

4.7心脏骤停患者: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时,一些心肺复苏措施会对其他患者造成不良暗示,加重其心理负担.护士应注意到这些患者的心理需求,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并给以适当的语言安慰.

5体会

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患者康复,还能贯穿于对患者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急诊患者由于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素质、不同性格及对疾病的认识、敏感度、耐受性的不同,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亦不同,急诊护士需要在工作中认真观察、了解,从关心、体贴、鼓励、引导、同情、疏导六个方面展开工作,不失时机地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