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54 浏览:2048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一些基本的方法和途径.

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性阅读

低年级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如何确立重点并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呢?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至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至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那儿是动人之笔,这儿还有个问题,那儿还有个疑点.这些词、句、段及精彩、疑点之外就是阅读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

1、把握读准语气.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及人物的心理叙述.这些对话和叙述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这就是课文的重点.如《坐井观天》一文通过写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表现了青蛙的无知及小鸟的耐心与见识,由此,启发学生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可以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语速与语调.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如《丑小鸭》一文的最后一句:“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真实地再现了丑小鸭惊讶、兴奋、激动的心境,是丑小鸭历经不幸后理想实现的美好结局.教学时,我这样来启发学生:⑴默读课文,画出写丑小鸭心里想法的句子;⑵自由尝试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⑶比赛性朗读.通过比较,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自己辨别领悟丑小鸭当时的心境,真正应验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古今共识.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自学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学贵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则资之深;资学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帮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这都强调学生自学自得之意.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就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形成了自学习惯,就可以无老师自通,受用终生,这是教学的目的和归宿.

精读法.所谓精读,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2、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开发图书馆(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4、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情感交融的境界.

四、给予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

学生想读书,有书读,但没时间,读书还是一句空话,更别说形成习惯.为了保证学生有专门的阅读时间,使其阅读兴趣不断的得到满足,我们需要在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阅读时间.

开设图书馆阅读课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所谓大阅读,即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中、高年级每周半天,低年级每周两节课,连在一起在校图书馆进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需要把大阅读课列进课表,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课程纲要.大阅读课上,学生是绝对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读物,拥有充分的阅读自主权.但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一定要坚持做到“三抓”:⑴抓阅读指导;⑵抓读书笔记;⑶抓课中交流.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挤时间阅读.如根据季节变化、天气的长短,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倡议:春秋“晨光诵读二十分”、夏日“阳光午后好读书”,冬天“睡前温馨亲子读”.慢慢的,学生们就会知道,只要合理安排,时间还是有的.并会逐渐形成自己固定的阅读时间表,不再为找不到时间阅读而苦恼.

总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求教师借助优秀文本去点拨.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