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图书情报工作》与评介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02 浏览:18478

【摘 要】

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检索并下载《图书情报工作》1998-2010年共13年的题录及引文数据,分别绘制其作者、机构、期刊、关 键 词和引文的知识图谱,通过对图谱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全景化揭示该刊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

【关 键 词】

科学知识图谱《图书情报工作》文献计量学

引言

创刊于20世纪50年代的《图书情报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图书情报学领域具有权威性与指导性的中文核心期刊.经过50余年的努力和沉积,形成了面向实践、注重新技术、追求理论精品的办刊特色,铸就了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从实践的角度,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期刊进行定期回顾,对学术研究和期刊未来的发展具有双重意义.为此,国内的一些学者(如薛卫双、朱丹、邵胜春等)分别从载文量、作者、词频、引文、半衰期、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文献指标方面对该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通过统计图表来展示该刊的一些特点[2-4].诚然,上述研究的学术价值勿庸置疑,但仍属于传统文献计量学的范畴,存在不能直观生动地揭示刊物内在知识结构变化的缺憾.本文则另辟蹊径,利用国际科学计量学的最新研究手段之一即科学知识图谱,来全景扫描该刊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

研究方法

近几年来,知识图谱以其理论上的综合化、方法上的可视化、描绘上的形象化等诸多特征获得迅猛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分析学科领域前沿的发展状态和规律的有效手段与有力工具.知识图谱(mappingknowledgedomain)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绘制、挖掘、分析、显示知识及其相互联系[5].也可以说,知识图谱是把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的多学科融合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把复杂的知识领域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显示出来,揭示知识领域的动态发展规律,为学科研究提供切实的、有价值的参考[6].科学知识图谱经历了传统科学计量图谱(2D)、三维构型图谱(3DCM)、多维尺度图谱(MD)、社会网络分析图谱(SNAM)、自组织映射图谱(SOM)、寻径网络图谱(PFNET)等几个发展阶段[7].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主要软件有Uci[8]、Pajek[9]、Histcite[10]、VOSviewer[11]、CiteSpace[12]等.本文所选取的知识图谱工具软件是由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博士所开发的基于JA平台的可视化应用软件CiteSpace3.0.R5,利用这种适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的新一代信息可视化技术,分别绘制了作者、机构、期刊、关 键 词和引文的知识图谱,并基于软件的开发原理对图谱加以分析解读.

数据来源

本文绘制知识图谱的数据来源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中《图书情报工作》1998―2010共13年的题录、引文数据.13年间CSSCI共收录《图书情报工作》发表的文献5553篇,年刊载文献数量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9年发表文献最多达831篇,1999年发表文献最少为204篇,年均载文量约为427篇.由于语言编码的不同,CiteSpace在处理中文数据时存在一些障碍,笔者通过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刘盛博博士所编写的JA专用程序(CSSCIREC)将下载的数据记录转换为ANSI文本格式,以便于软件对中文数据的处理,从而完成知识图谱的绘制.

知识图谱及其解读

4.1作者合著知识图谱

作者合著是作者科学研究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分析期刊作者合著情况,可以了解刊物的核心作者及其科学研究成果的科研组织形式,厘清科学研究当中的知识互动关系.该刊13年计有5079位作者(含第二、三作者)发文,3661位作者仅发表了1篇文章,发表3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共有625位,发表10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共有31位.核心作者前10位排名分别是张晓林(18篇)、孙坦(16篇)、毕强(16篇)、初景利(15篇)、孟连生(15篇)、霍国庆(15篇)、朱庆华(14篇)、盛小平(14篇)、冷伏海(14篇)、靖继鹏(14篇),这些多产作者对引领和支撑本刊的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1是利用CiteSpace软件,调整阈值绘制出的作者合著知识图谱.图中上面横条代表时间,时间由远至近,颜色逐渐从冷色变为暖色.节点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节点颜色的变化代表不同年份发文量的变化,节点间连线代表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与孙坦、孟连生、刘细文、李广建之间,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的毕强与韩毅、牟冬梅之间,现任《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初景利与于鸣镝之间以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霍国庆与徐引篪、王能元、谭大鹏、蒋日富等作者之间存在科研合作关系.此外,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朱庆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盛小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冷伏海、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的靖继鹏等也是图谱中的重要节点,他们都与多位学者发生了科研合作.笔者研究发现,该刊在十几年中作者的合著率及合作度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说明作者之间的科研合作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4.2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科研合作是实现科技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途径,将极大地提高科研生产力和科研生产率.与前面的作者合著一样,跨机构的合作同样是科研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该刊13年计有1792家学术机构发表文章,说明该刊收录范围较广,其中发文20篇以上的机构38家,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88家.核心机构前10位排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353篇)、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78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175篇)、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47篇)、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81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78篇)、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68篇)、清华大学图书馆(61篇)、吉林大学管理学院(60篇)、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58篇).核心机构前30位累计发文1867篇,占全部发文的34%,说明这些核心机构为刊物的成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对机构合作知识图谱(见图2)的扫描,可以看到没有形成较明显的聚类,说明跨地域、跨机构的科研合作比较少,但仍然存在.比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以及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等机构之间存在科研合作关系.而更多的科研合作产生于同一学术机构中.由此看来,跨机构、跨地域甚至跨学科领域的科研合作有待于加强.4.3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

作者共被引是指两个作者在同一篇文献中被引用之现象,它是由美国文献计量学家怀特(H.D.White)等人率先提出的[13].共被引次数越多,表明作者间的联系越密切,研究问题的相关度越高.通过作者共被引分析,可以识别某一领域中较有影响力的学者,同时还可分析研判出相关领域中的学术共同体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前沿领域.利用作者共被引思想,通过软件绘制了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见图3),节点越大,代表作者被引次数越多.13年中,该刊被引作者共计22526人,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邱均平(180次)、张晓林(159次)、马费成(156次)、吴慰慈(146次)、黄宗忠(102次)、蒋永福(99次)、吴建中(94次)、孟广均(94次)、胡昌平(91次)、王知津(89次).研究发现,排名前几十位的作者几乎都是图书情报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引领和带动了本刊的健康持续发展.从图谱中不难看出形成了一个由邱均平、张晓林、马费成等知名学者组成的核心聚类,该聚类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说明其相似度检测中心性较高.尽管前面提到跨机构的科研合作范围不广,但在作者共引网络中仍然形成了一个由来自不同机构学者组成的学术共同体.

4.4期刊共被引知识图谱

期刊共被引分析是指通过选择高共被引期刊,借助一定的算法建立期刊间学术联系的一种文献计量学方法.绘制期刊共被引知识图谱(见图4),可以了解该刊的引文环境以及与其他期刊之间知识流动的关系.13年中,该刊共计引用了7985种学术期刊、报纸和书籍文献,引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共被引期刊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图书情报工作》被引1377次、《中国图书馆学报》941次、《大学图书馆学报》637次、《情报学报》625次、《情报科学》585次、《情报理论与实践》566次、《情报杂志》534次、《图书馆杂志》426次、《图书情报知识》420次、《现代图书情报技术》402次.该刊的自引率最高,说明其载文相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同类专业学术期刊中居于领先,是图书情报领域研究者重要的参考期刊.研究中发现排名前40位的被引期刊中外文期刊6种,分别为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被引94次、JournalofDocumentation92次、Scientometrics73次、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71次、JournalofAcademicLibrarianship69次、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63次,说明该刊与外文期刊之间的知识交流与互动较好.图谱中可看到有4个明显的聚类,其中聚类1主要由国内图书情报学刊物组成;聚类2主要由国外图书情报学刊物组成;聚类3主要由《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计算机领域刊物组成;聚类4主要由《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科学学与科研管理领域刊物组成.聚类1相似度检测中心性最高,构成引文期刊的核心区,后三个聚类构成引文期刊的相关区,而图谱中未形成明显聚类的其他刊物构成了引文期刊的非相关区.这基本上符合文献计量学中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布拉德福定律.

4.5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

文献共被引分析是反映两篇文献之间关系的一种文献计量学方法,是引文分析理论的重要内容.两篇文献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它们同时被其他文献引用的频次来表达,被引频次越高,表明关系越密切,也意味着这两篇文献的学科背景越相似.用共引分析研究学科演进及变化的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前苏联信息科学家伊琳娜马莎科娃(I.Marshakova)和美国科学计量学家亨利斯莫(H.Small)于1973年分别提出的[14],通过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能够发现研究前沿的知识来源与知识基础以及某一具体研究领域的交叉联系与演变.从文献计量学来看,引文形成了研究前沿,被引文献构成了知识基础.如果把研究前沿定义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知识基础则由文献共引聚类来表示.基于上述思想,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图书情报工作》文献共被引时区分布图谱(见图5).图中每个节点都表示一篇被引文献,节点向外延伸,不同颜色的圆圈描述了该文献在不同年份的引文时间序列,圆圈的厚度与相应年份的引文数成正比.13年中,该刊共计引用文献35425条.在共被引文献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徐引篪,1999)被引42次、《信息资源管理导论》(孟广均,1998)被引31次、《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孟广均,1999)被引29次、《走向知识怎么写作: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张晓林,2000,中国图书馆学报)被引29次、《现代情报学理论》(严怡民,1996)被引29次、《文献计量学》(邱均平,1988)被引25次、《图书馆学导论》(黄宗忠,1988)被引23次、《信息经济学》(马费成,1997)被引21次、《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马费成,1996,《情报学报》)被引18次、《图书馆学导论》(于良芝,2003)被引16次.研究发现,在高频共被引文献中图书文献所占比例约67%,这说明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教程与经典学术著作是构成该刊的主要知识来源.此外,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以及竞争情报等领域的优秀学术论文也是构成该刊的重要知识基础.

4.6关 键 词共现知识图谱

关 键 词共现分析是一种基于文献内容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是计量单元内关 键 词共同出现的频率及关系,从而揭示某一学科领域内在的知识结构演变状况、研究热点以及科学研究的前沿,其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为文献计量学中的齐普夫定律.关 键 词是学术论文的核心与精髓,是对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通过绘制关 键 词共现时区分布与聚类文献知识图谱(见图6),可以进一步明晰该刊的热点研究领域.在总计9962个关 键 词现频次3次以上的为1100个,排名前10位的关 键 词分别是图书馆(377次)、数字图书馆(261次)、知识管理(186次)、高校图书馆(178次)、信息怎么写作(165次)、图书馆学(147次)、竞争情报(133次)、情报学(127次)、信息资源(111次)、网络环境(83次).通过对图谱中形成的聚类进行分析以及对图谱中生成的#0-#28组聚类文献原文的研读,笔者发现该刊近十几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8个方面:①图书馆管理与怎么写作.它是该刊十几年来研究频次和中心性最高的研究热点,对其的研究热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与之密切相关的热点研究包括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危机管理、图书馆员、信息怎么写作等.②数字图书馆.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历来受到图书情报领域的广泛关注,该刊对其研究的热度在2005年左右达到顶峰,之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相关热点内容包括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元数据、本体、著作权、个性化怎么写作、数字参考咨询等几个方面.③知识管理.该刊于2000年出现此热点研究,至今方兴未艾,其研究热度在2006-2009年达到顶峰.相关热点还包括知识组织、知识转移、知识怎么写作、知识共享、机构知识库、隐性知识等.④信息资源与怎么写作.它也是该刊持续性较强的热点研究领域.热点内容涵盖了信息组织、信息管理、信息检索、信息环境、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⑤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该热点领域主要是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科建设、图书情报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热点内容还包括图书馆哲学、图书馆法、目录学、文献学等.⑥竞争情报.对此热点的研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2008-2009年对其研究的热度达到了顶峰.相关热点包括企业信息化、情报分析、技术竞争情报、产业竞争情报、咨询怎么写作等几个方面.⑦搜索引擎相关研究.该刊对其研究热度在2007年左右达到高峰,研究热点围绕因特网的信息资源整序和有效利用,相关热点由网络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信息检索向数字网格技术、语义检索、领域本体等热点转移.⑧文献计量学领域.它也是该刊持续性较强的热点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内容包括统计分析、引文分析、内容分析、h指数、网络计量学、可视化分析等几个方面.此外,知识链接、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信息生态系统、大众标注、开放获取、知识图谱、Web3.0等是该刊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很有可能成为该刊未来的研究前沿.结语

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和共引分析为理论基础,以科学知识图谱这一全新的视角对《图书情报工作》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进行了全景扫描.通过绘制作者、机构、期刊、关 键 词和引文知识图谱,对十几年中支撑该刊发展的核心作者、核心学术机构、核心期刊群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刊十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发展脉络和知识来源与知识基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图书情报工作》始终关注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及时敏锐地捕捉业界最新的理论成果、实践中的先进经验、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各个历史年代均刊发了一批具有预见性、前瞻性、导向性的学术力作,并积极组织和倡导了多次学术争鸣,对于引导和推动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图书情报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5].以科学知识图谱这一研究方法对期刊进行分析和评价是笔者的一个全新尝试,鲜有成形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因此,对图谱的解读和研判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指正.此外,利用知识图谱对期刊进行评价只是其应用的一个方面,探寻科学知识图谱在图书情报领域更大更广范围的应用是笔者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期刊简介[EB/OL].[2012-06-18].http://.lis.ac./.

[2]薛卫双,郑春厚,王娟.《图书情报工作》2000-2009年网络引文衰减规律实证研究[J].图书馆界,2012(1):56-60.

[3]朱丹,张彩铃,裴俊青.2008年《图书情报工作》载文、作者及引文的计量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2):97-101.

[4]邵胜春.《图书情报工作》论文关 键 词及分类号的统计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3):59-61.

[5]ShiffrinRM,BornerK.Mappingknowledgedomains[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2004(4):5183-5185.

[6]秦长江,侯汉清.知识图谱――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新领域[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30-37.

[7]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等.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24.

[8]PetrouAD.UCINET5.0,version1.00/KrackPlot3.0,version2.0[J].LibraryQuarterly,2001(2):285-289.

[9]BatageljV,MrvarA.Analysisofkinshiprelationswithpajek[J].SocialScienceComputerReview,2008(2):224-246.

[10]EugeneG,SorenP.Asoftwaretoolforinformetricanalysisofcitationlinkage[J].Information,2006(8):391-400.

[11]VanEckNJ,WaltmanL,DekkerR,etal.Aparisonoftwotechniqueorbibliometricmapping:MultidimensionalscalingandVOS[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10(12):2405-2416.

[12]ChenCM.CiteSpaceII:Detectingandvisualizingemergingtrendsandtransientpatternsinscientificliterature[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6(3):359-377.

[13]WhiteHD,McCainKW.Visualizingadiscipline:anauthorco-citationanalysisofinformationscience:1971-1995[J].Journalof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1998(4):327-355.

[14]SmallH.Co-citationinthescientificliterature:Anewmeasure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wodocuments[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1973(24):265-269.

[15]易飞.创新思维塑造品牌跨越发展――《图书情报工作》创刊55周年回顾[J].图书情报工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