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之措施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860 浏览:119048

摘 要:目前,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做好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应该健全德育管理网络、积极拓宽德育途径.与此同时,学校要明确责任,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这些措施对于推动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农村中学;德育管理;措施

对于学校而言,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应是其直接之目的.而学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质量直接决定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这就需要学校在加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而道德在本质上是处于生活之中的,道德和生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同质性.道德不仅源于生活,还把人从生活中分离出来,道德之为道德的种种要素在人生生不息的生活环境实践中得到完美的结合与统一.笔者认为,要推动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取得成效,其措施主要有下:

1加强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

农村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学习阶段,他们无论对于新的知识还是新的价值观接受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学生在纷乱复杂的社会之中能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以及对事物的正确取舍,都取决于学校在学生方面开展的德育教育.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1]只有中学生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来指导他们的生活学习,他们才可以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拥有一个明确的思想立场,从而用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加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组建一支负责任、能力强、办法多的德育工作队伍至关重要.当然,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负责机构是党、团组织和政教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班主任.因此农村中学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形成三大德育工作网络:一是在党支部、校长室领导下,由学校中层行政以及班主任为骨干,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二是在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等部门组织下,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工作网络;三是由班主任全面协调、具体操作,任课教师参与的班级工作网络.

在组建德育网络的同时,务必使各科室要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制订相应的考核要求和奖惩条例,形成较为完备和规范的德育管理制度.校长要做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及时提出改进建议;组织教师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以中学督导评估细则中的德育内容为依据,对相关德育工作者进行考核和奖惩.要强化制度导向,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德育成为教育中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形式,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

2明确责任,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位教师的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在农村中学,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所以明确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的责任,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就有重要意义.

第一,要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学校要拟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明确班主任的责任,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同时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对班主任实行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待遇.学校要建立合理公平的班主任目标考核机制,在班主任完成目标的情况下,提高班主任的津贴待遇.班主任津贴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劳动所得,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可以更好的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让班主任参与班级学校管理,提高班主任的地位.班主任在班级教学管理上要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也要有自己的发言权.班主任只有参与管理工作,才容易产生认同心理,增强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才能强化动机,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要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使道德目的在一切教学中――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普遍存在并居于主导地位.如果不达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这句人们所熟悉的话就会成为伪善的托辞.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要提出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都要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要制定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优秀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学期的工作质量评价中.


3加强联系,积极拓宽德育途径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如何,一个人的道德发展至何程度,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得以表现证明.在德育教育的社会关系中,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而学校则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阵地,因此,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要形成合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互相割裂.为此,农村中学一方面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咨询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农村中学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另一方面,农村中学还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社会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延续和补充,没有社会参与的学校德育是不完善的德育.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但有许多仍是潜在的,需要学校加以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社会中积极因素的影响,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如引导农村中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上各种积极信息,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地聘请各行各业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模范人物为校外德育辅导员,并定期邀请他们到学校做先进事迹的报告;不定期到城里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博物馆、敬老院、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德育基地等.使农村中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学习了解党的政策,增强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构建起学校――家庭――农村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营造起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德育教育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