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的现代特征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31 浏览:81344

摘 要:农业综合开发自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以来,曾经历了资源利用开发、名优农产品开发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开发3个发展阶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经济转型和千变万化的市场,又显现出后劲不足.结合池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从开发导向――特色鲜明,优化率高;开发管理――规约主体,带动力强;开发模式――与时俱进,成长性好3个方面阐述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现代特征.

关 键 词:农业综合开发;现代特征;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3)14-08-02

农业从应用经济学角度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农业,包括:资源型农业、手工农业、精耕细作农业和自给自足农业等,它的特征是落后的生产力和个体的生产方式;另一类是现代农业,包括: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地质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和信息农业等,其特征是差异化的生产力和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经营方式.农业综合开发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农业发展进行项目支持的一种方略,曾经历了资源利用开发、名优农产品开发、农业产业化规模开发3个发展阶段,已经使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长足的进步.然而,面对经济转型和千变万化的市场,农业综合开发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应可持续提高、技术可持续创新等方面显现出后劲不足.因此,研究农业综合开发的现代特征对于实现“三个可持续”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池州市农业综合开发正在为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给力,正在组合调动相关积极因素,着力于把握时代性,掌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逐渐形成组合式开发的现代特征.

1开发导向――特色鲜明,优化度高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导向上特色鲜明、优化度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带.池州市农业综合开发选择了沿江粮油棉产业,沿湖水产养殖产业,沿路(高速、国道)蔬菜、花卉、农产品加工产业,丘陵、山区林产品、茶叶、中药材产业,这些由点、连线、带面的因地制宜地开发,形成了特色产业带.其次突出生态特色.池州市大环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市拥有一个神奇灵秀的佛教圣地九华山,两个万顷碧波荡漾的淡水湖,3个风光旖旎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巧夺天工、如诗如画的天然溶洞等等,这些凸显着基因、物种、生态、景观的多样性,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现代庄园和生态旅游无需选择的地标.再次是发展特色产品.从形态学、营养学、安全性、功能性上全面考量,池州大量存在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强”的道地名特优新奇系列产品,如西山焦枣、秋浦花鳜、地藏黄精、九华野葛、祁门红茶、七井山茱萸等蜚声遐迩、闻名于世,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特色农业、发展名特优产品的热点.于是,开发“一村一品”、“一湖一品”、“一山一品”的优势项目自然生成.

2开发管理――规约主体,带动力强

强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池州市农业开发办建立了信息化管理长效机制,把组织管理――督查跟进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验收项目质量,市场管理――核实项目效益,技术管理――突出项目创新等全面落到实处.这种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规约项目主体行为,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效应,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大家知道,开发管理的对象是项目实施单位――项目主体,它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载体和开发管理工作的落脚点,不同时期的项目主体是变化的、有选择性的.从农业综合开发的3个阶段分析可知,第一阶段项目主体侧重于农业部门、事业单位,资金投入重点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一般经常采用“割田成方、修路疏渠”的开发途径,以示范点辐射带动农田水利化,推动机械化.第二阶段项目主体侧重于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济实体,资金投入重点是“特色农业,名优农产品”的开发;基本上采取“市场牵动、实体带动”的开发途径,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示范片的形成.第三阶段侧重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资金投入重点是“山水园林路沟渠综合治理”,优化产业结构;采取“农林水”多管齐下的技术集成开发途径,以利经济转型、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农业示范区建设.当前,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正沿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方向前行,将农业产业化、工业生态化、景观市场化融为一体,形成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带的现代管理格局.

3开发模式――与时俱进,成长性好

与时俱进不仅是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时俱进的农业综合开发,使项目建设达到标新立异的效果,开发模式乃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开发模式上,我市农业开发现有3种成功的典范,即市场化模式、品牌化模式和产业化模式.企业产品市场定位、市场空间、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力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前提.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定中普遍地注重项目建设依据、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条件、效益分析、相关措施等,而对市场建设、市场开拓、市场管理、规避市场风险重视不够,需加大审查力度,这往往是农业综合开发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产品经常出现滞销,综合开发可能功亏一篑.因此,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跟着市场走,始终向产品市场前景好、扩张规模大、营销实力强的企业倾斜.至于品牌化模式,它与市场化模式既有区别又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池州已有很多驰名品牌,如旅游胜地九华山、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国家地质公园、杏花村等,这些生态大品牌、区位大品牌、旅游大品牌、文化大品牌,是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理念、发展难题的全新平台,利用好、保护好、发展好这些品牌,将会把农业综合开发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诚然,我们殷切期望农业综合开发进入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农业种植、加工、贸易的集群,是市场、企业、合作社、农户各种资源和经济要素的整合,是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紧密型结合,逐步地将农业综合开发推向农产品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高科技领域.不言而喻,只有从市场变化中创立名牌产品,从资源利用中发展特色经济,从科技创新中实现高效利用,才能使农业综合开发步入与时俱进的良性循环轨道.


综上所述,农业综合开发已不仅是财政资金对现代农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和投入方式,而正影响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呼唤着现代农业开发新兴组合模式的诞生.这种模式的现代特征归结起来就是:基础是生态农业,产品是特色农业,过程是有机农业,管理是信息农业,效果是高效农业,推展是高科技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在今后一个时期必然继续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导向,优化配置、集成利用自然经济资源,遏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低效益的传统开发,在更大规模上坚持科学发展;让农工贸在市场与产业化结合的平台上演绎,产学研在项目竞争中展示,破除关系感情的印痕对项目竞争公正性产生的障碍;终将取得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财政得税收、院所得成果的良好效果,进而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