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范式概述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081 浏览:68450

摘 要: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起源、理论检测设、研究方法、阐释内容和评价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整体的梳理,并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的效果及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关 键 词:认知心理学;认知过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4-0050-01

一、起源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下述理论流派:格式塔学派、勒温的拓扑心理学、皮亚杰学派、信息加工心理学.本文所探讨的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是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二、理论检测设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即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和计算机进行功能的模拟,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地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叶浩生,1998).并提出了相关的检测设.

一是心理过程能够也应该科学地进行研究.

二是心理功能的模型可以通过研究被提出、建立.

三是通过对可观察的行为和意识的研究,对心理功能模型展开证实、驳斥、甚至是修改.

四是认知过程对我们接收的信息进行灵活的组织和控制.

三、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家在对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还采用了特殊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实验室研究.实验的研究方法能使研究者在控制实验情境下,系统地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有助于收集资料,验证检测说,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成为认知心理学经常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二种是个案研究.皮亚杰采用了临床面谈的方法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并引进临床法与数理逻辑作为分析工具对个案进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这些理论成果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阐释内容

认知心理学家尝试去解释以下一些心理现象.

记忆: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记忆的信息输入、储存和丧失的多重储存记忆模型,认为存储是其记忆模型的结构要素,还提出了一些控制和影响记忆的因素,如:注意、编码、复述等,这些因素与存储紧密关联.

知觉:格式塔学派对知觉的研究是最值得一提的,通过对知觉的研究得出了“完型倾向性定律”,Pragnanz(1981)提出了下述图形组织原则:临近性、相似性、连续性、闭合、图形-背景、共同命运等(希尔,2000).

注意: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过滤器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是对所有的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而是要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这个理论也被叫做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彭聃龄2004).

社会认知:一是直接与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接触,然后将某些人格特点加以概括地反映到人们的认知当中,并被固定化;二是依据间接的资料形成,即通过他人的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描述而获得(周晓宏,1997).

五、评价

优点:(1)认知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内在心理过程方面贡献很大,突破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遵循的经典:刺激――反应公式的局限;与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不同的是: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得出了很多可验证的结论.(2)在研究方法上与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不同,认知的研究方法将其解释的基础建立在机能,心理的层面上,而不是以生物还原主义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尤其是格式塔学派的完型思想,提供了比较好的解释图景.(3)心理学的认知研究范式对人类行为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解释,在实践应用中体现了很高的价值.认知研究方法关注人内在的心理过程,对其进行解释,并在教育,咨询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缺点:(1)过于将心理过程简单化.(2)不真实和检测设过多.(3)太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