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848 浏览:105008

摘 要: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和相对减少的就业岗位之间存在供需矛盾,以及高校扩招、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高职大学生普遍自身定位失衡、就业期望值偏高而整体综合素质较低、择业就业观过于单一、缺乏创业能力也是造成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应采取转变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学科建设模式并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等应对措施,以期对高职大学生成功就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 键 词: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85

1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剖析

1.1经济和社会因素

2013年,被喻为“最难就业年”,699万的大学毕业生规模为建国以来历史最高.同时,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招聘企业较往年不但没有新增岗位需求、甚至下调起薪或减员.攀升的毕业生数量和减少的就业岗位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一部分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或者持有较高学历的社会求职者也在不同程度上与高职毕业生竞争就业机会,这也加剧了高职大学生的求职难度.

1.2自身定位、就业观念因素

在节奏相对平缓的校园生活中,很多高职生自控能力不强,容易放松学业迷失自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能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导致在激烈、残酷的求职竞争中惨遭淘汰的学生不在少数.一些学生自身定位失衡、期望过高,不愿在较为艰苦、起薪低的基层性岗位例如生产车间就业.用人企业普遍反映目前高职应届毕业生大部分对企业的依赖性太强、抗压能力太弱,不能适应岗位需求,他们的就业心态不符合现实就业环境的要求.

1.3高职院校学科设置因素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科设置缺乏特色,不能顺应就业市场需求,或者专业课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际脱离联系或者实验设备和技术严重滞后.笔者曾参观某美国独资世界知名药企的中国生产线,发现其拥有很多专业课老师都没有接触过的先进技术设备.另外,很多高职院校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导致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据很多招聘企业反馈,不少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欠缺专业知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1.4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置因素

高职院校通常在新生入学后开设20学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习前一学期才开展仅有24学时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局限了课程的广泛性和多元化,对学生的素质提升、求职能力、创业指导的帮助也非常有限.

2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研究

2.1加强有针对性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

高职院校应从新生刚入学即开始对其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应呈现多元化.每学期设置不同的重点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自身定位准确,并培养诚信的人格和职业道德.指导学生做出适合自身的职业选择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共分为四个重点,依次为:调试心态、素质提升、拓展能力以及求职教育.

引导高职大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增强表达、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是调试心态阶段的重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责任感、诚信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以及指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是素质提升阶段的重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和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拓展能力阶段的重点;引导学生树立优良的个人形象,为求职、创业进行集中教育则是求职教育阶段的重点.

2.2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

对历届毕业生进行,将他们就业后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集中加以分析和研究、提炼,得到的实际结果对今后应届毕业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经常邀请校友回校给在校生做经验交流,由于专业背景一致,交流内容贴合实际,能与在校生良性互动,引起广泛的共鸣,教育效果十分深刻.

2.3以科学发展观调整学科建设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大化发展和进一步增强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教学结构改革,调整学科建设模式,注重教师素质能力培养以便实质性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产业结构的新变化.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明显偏离,而且毫无特色.学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到行业中的相关岗位进行调研和进修,了解、吸收行业最新资讯、技术和发展动态,从而改变课程结构设置,并及时传授给学生.这样将大幅度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

综上所述,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复杂多样,应该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对应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确保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会使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共同稳步提升的同时,完成职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