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的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76 浏览:131265

摘 要: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后浇带施工技术日渐成熟.本文从后浇带的功能、应用以及设置的部位和形式出发,对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可供参考.

关 键 词: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153-02

1后浇带的功能

纵观后浇带技术的发展历史,早些时候,为了满足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高层建筑周围常附属许多石头建筑物,石头建筑物一般是高层建筑的附属建筑,其总体效果是高层建筑的功能补充.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的路基随着其地面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地基所受到的荷载就越大,不同高度的建筑在同一地基条件下,更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所以.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避免或降低不均匀沉降的危害.一般的观点认为,处理不均匀沉降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设置永久沉降缝.使裙房脱离主楼.虽然此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主楼和周边附属建筑的沉降不均匀问题,但是对于两栋楼之间的水电以及各种综合管道的安装和敷设必然带来严重的问题,影响高层建筑的功能使用.②施工后浇带.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后浇带施工技术日渐成熟.其能有效解决永久沉降缝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先预留后浇带,当建筑结构形变完成后,再进行统一的浇筑,这样可以使高层建筑和周边裙房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

施工后浇带作用分可分为三种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沉降后浇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收缩后浇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温度后浇带.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所以通过构建的自然物理收缩或沉降的原理,在一定的时间之后进行混凝土的填充,将多个结构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能够解决高层建筑和裙房结构的基础虽然在设计时是一个整体,但是考虑到建筑物地基的重力影响引起的沉降,必须设置后浇带.一般的施工顺序是先对建筑的主楼施工,再进行裙房的施工,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2后浇带的应用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坐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1/3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50m.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

3后浇带设置要求

(1)注意间距的合理性.图纸上如果有留设,必须按照图纸的设置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对于施工后浇带的位置的布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1/3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50m,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2)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选择.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对厚度小于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mm(但不超过600mm)的梁、板、墙可做成阶梯形缝,超过600mm的可做成企口缝.

(3)后浇带的钢筋处理.施工后浇带的钢筋一般以不断开为宜,钢筋在后浇带处连续通过,只是断开混凝土,设计图纸应有明确要求.有的工程,设计为后浇带,施工时先建高层结构,待高层结构完成后,再施工裙房,不留后浇带,而是预留钢筋,裙房施工时再焊接,造成在较长的同一截面中钢筋焊接接头过多的问题.所以如果后浇带的钢筋断开,其钢筋应在二次浇筑前焊接好,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4后浇带的施工

(1)模板支设.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钢丝网模板),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后浇带钢筋骨架不得焊于底板钢筋上.由于后浇带有一定的侧压力,模板必须有可靠的固定方式,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保证模板位置和几何尺寸的准确.墙板留置后浇带时,按钢筋间距用松木板锯成小口固定于后浇带两侧面做侧模,锯口缝隙用胶带纸粘贴,用木方加固.梁板后浇带底模用钢管架支撑、加固;后浇带处的支撑架体在二次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值前不得拆除;其侧模可用钢丝网钢筋骨架支撑.(2)结构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避免因混凝土浇筑厚度过大造成钢丝网模板变形,出现尺寸偏差.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应特别注意分层厚度、振捣器距模板的距离和振捣时间.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φ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采用φ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为保证混凝土密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揭实.

(3)浇筑结构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用压力水冲洗,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采用木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或用高压水冲毛.对施工缝处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对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要用人工凿毛或使用凿毛机处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要用喷将施工缝表面清理干净.

(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施工缝须经认真洗刷、凿毛,松散混凝土、石子要彻底清除,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24h,并排除积水;宜在垂直后浇带下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当后浇带中钢筋已锈蚀,应进行除锈,钢筋除锈后要及时浇筑后再浇二次混凝土,避免再次锈蚀.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应水灰比小一些,既保证搓捣密实,又不跑浆,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仍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不于28d.

5施工后浇带的防水

(1)后浇带施工前防水.后浇带防水有底板防水和墙板防水两部分;底板的防水处理: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应先在垫层上施工一道防水,以增强抗渗效果,防止地下水渗入,为防止施工水、雨雪水流人后浇带,须在后浇带两侧设挡水墙,并在两侧抹防水砂浆.墙板防水处理:为了使外墙能及时回填土方,可在外墙后浇带外砌370mm墙做挡土墙,在墙表面施工一道防水层.


(2)后浇带施工中的防水.后浇带施工时为了提高其防水能力,应采取如下措施:采用无收缩的二次浇筑混凝土,通过后浇带断面的形状(如凹、凸形、坡口形),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用高压水冲洗等,留置止水带(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条),二次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等.

6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后浇带的应用、设置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必须全面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后浇带技术,以达到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求.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