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77 浏览:14100

摘 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就业能力的培养需构建一个以高校为主体,同时整合雇主及大学生个体资源的培养模式,发挥三方作用,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雇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22

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构建一个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十分必要.在这个模式中,高等教育机构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同时需要整合雇主资源,把学生培养成为与社会需求一致,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不断变幻就业形势,更快地适应多变的就业市场,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1如何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

1.1设置反映社会和市场实际需求的基础课及专业课程

由于高校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所学内容也与社会脱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性、创新性不足,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的课程设置应重视对市场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查和预测,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反馈,及时调整专业以及课程的设置,使得高等教育能紧跟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适应市场需求,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始终处于动态的匹配状态,增强就业竞争力.

1.2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每一门课程

将就业能力培养目标明确写入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让学生非常清楚地了解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升何种就业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还要设计就业能力提升的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讨论、案例教学、角色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结合教师的讲授与点拨,使学生不仅能领悟到老师需要他们掌握的知识点,还能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就业能力.

1.3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档案

要求学生记录下大学期间在不同阶段,不同课程中为提升就业能力所做的努力、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以及对活动的反思.形成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档案.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大学期间为就业所做的准备,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4为学生提供全程化的职业指导

通过课程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自我、探索职业,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这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最有效、受众面也最广的一种方式.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应是连贯而渐进的.同样内容的职业生涯教育应贯穿大学四年,同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形成断层.也就是说大一所进行的自我和职业探索到了二、三年级还需要继续进行,简历也不应是大三或大四的事,而应从一年级开始写简历,即使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至少也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差距,并在四年大学期间有针对性的弥补.

1.5充分发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

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是一个处理毕业生就业日常工作,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并为全校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职能部门.这个机构可以说是与大学生就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部门,也是与学校与企业间的桥梁.如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提供全面的、最新的职业信息;联合企业,为在校大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做职业咨询,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不同行业,并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组织各类大、中型或专场招聘会、寒暑期实习招聘会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同各类企业的广泛接触的平台.通过多项怎么写作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创造机会.

2加强校企间的合作

大学与企业之间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合作,是培养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而目前中国高校对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有限,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工作实习等活动对不少学生而言只是走过场.如何真正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认识职业和职场,可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2.1加强校企间高层的交流

高校是科学研究与创新的场所,而企业也需要了解学校的科研成果,并将之转化成生产力,成为企业的新生力量.因此,校企高层间的联系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转化,使之变成企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这对企业与高校来说是一个双羸的好事.

2.2合作培训

高校为企业的员工培训提供帮助或进行定向培养,企业为高校提供一定的研究场地、设备、资金的支持,以及大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双方都将从这种合作中受益.因此,校企双方的合作不仅能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成为更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从而能有效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大学生个体

高校与雇主的所作所为只是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而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最终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规划并付出行动.这主要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进行.


3.1学好课内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限于机械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思考、总结和归纳出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通用技能有哪些,以及这些技能将有助于你未来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3.2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这是一个广泛接触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同学的机会,通过社团的活动,可培养自己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软实力,是提升自己就业竞争力的好机会.

3.3认真对待社会实践和实习

社会实践是一个很好的走出校门、了解社会的途径,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这个机会做一些社会调研、参与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加强自身的适应能力,还可以增加简历的亮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须以高校作为主体,同时综合大学生个体以及雇主等三方资源,通过设置反映社会需求的基础或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同时加强校企间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工作中学会思考,在实战中提升就业能力,并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简介:韩庆红,海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海南海口5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