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心理特征的亲子产品设计原则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408 浏览:119699

亲子产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国内的发展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设计师在开发这一产品的时候往往考虑了儿童而忽略了父母,没有实现亲子产品真正的意义.本文针对亲子产品的设计原则做了一些探讨,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谈论亲子关系,从而得出亲子产品设计的相关原则.

儿童期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即17、18岁)之间的整个年龄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无论在身体的成长发育变化,行为方式的发展还是心理的逐渐成熟,都是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设计工作中,如果忽略儿童之间的差异性就会使设计主旨不清晰,最终导致设计流于形式.

儿童心理总体的特征

首先,儿童生来就很好动,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好兴奋、易激动,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很好奇的,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这和他们的生理特点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游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游戏是促进儿童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其次,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生来是好奇的,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儿童学习的动力,他们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特别喜欢模仿,这也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

还有,好胜也是一大共同特点.随着孩子的身心发展,他们的独立性越来越强,看到家长做的任何事情都想尝试一下.家长不要过于爱护,拒绝孩子自己动手,那样不利于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应该配合儿童产品指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夸奖和赞美.

儿童认知事物的心理特征

知觉和感觉是人对外界环境的一切刺激信息的接受和反应能力,了解知觉和感觉,不但有助于对儿童心理的了解,也能为亲子产品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皮亚杰(LeanPiaget,1896―1980)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l―2岁):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还没有表象和思维.

直觉思维阶段(2―7岁):对事物的人只有进一步的发展,虽然仍无法靠观念来直接思考,但能靠自己的观察,经由脑里的精神形象及直觉来供给答案.

具体运用阶段(7―11岁):己经不许完全靠自己的直觉与观察来了解一切.可以凭说明、结实、举例来获取许多资料与知识.可是必须是具体的事情,否则很抽象的概念则不易理解.

形式运用阶段(12―17岁):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已经成熟,跟成人相似,懂得思考应用.可以从复杂的资料与信息当中看出其前后因果关系,做出结论.儿童从具体运算阶段开始,逻辑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能够操纵自己的感觉输入.


基于此基础之上的设计原则

1.趣味化原则.成功的亲子产品应最大限度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这样给孩子创造更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始终应抓住儿童好动而且注意力容易涣散的特点,将趣味性有机地溶入到产品之中.要想使孩子身心愉快地在产品中找到乐趣,这不但要求产品外观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要求产品具有一定的传递性、发挥性和模仿性等功能.亲子产品的趣味性表现也很简单,一是通过外观、形态、色彩来表现,二是通过亲子之间的行为来表现,儿童其实很喜欢也很渴望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的,一个拥抱,一个小小的拉扯动作,一起和父母走路都会给他们心理上带来很大的乐趣,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爱的存在.因此,设计师需要从这些行为出发,把它们扩大、夸张、趣味化.

2.互动性原则.互动性与儿童的发展息息相关,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抓住儿童认知事物的心理特征,如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或者学习的特点等,从而知道他们会想做什么,需要做什么,以及对什么方式感兴趣,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和家长的注意.

3.艺术性原则.亲子产品应充分体现生动活泼、简洁、舒适、象征性强的美感,切忌繁琐、累赘的设计.在功能上要简单易操作,色彩鲜艳、简单,以免给儿童造成杂乱无章的心理感觉,尽量使儿童在简单愉快的操作使用中培养自身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思维延展能力,符合儿童活泼、天真和质朴的内心世界,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4.个性化原则.要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离不开产品个性化的设计.儿童由于受遗传、性别、性格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儿童通常会选择与自己爱好和性格接近的玩具.在设计中可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使亲子产品设计具有鲜明的个性,此外亲子产品的参与方式本身就很特别,它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一起享受其中的乐趣.

5.情感性原则.亲子产品的情感设计就是要遵循孩子的情感活动规律,以他们的体验层次和情感需求为切入点,设计具有人情味的产品形态和人机交互方式,使孩子在心理上获得认同.用户的情感需求和对产品的期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外观和感觉,即亲子产品是否合理的影响孩子与父母的生活方式或者是改善他们的美学和心理体验;第二个是产品的性能,即它的功能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说通过产品获得的互动能否增加孩子与父母的使用体验;第三个就是消费心理体验感受,能否符合受众市场的消费心理.

结语

随着父母对亲子教育的日益重视,各式各样的机构也相继出现,比如亲子学习能力培训中心、亲子园等,它们都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遍布在大街小巷上,挖掘背后的原因可以得知,这些商家和机构无一例外都是看中了亲子招牌后潜在的市场前景.但亲子产品的设计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很多的产品还有待开发和改进,以真正达到亲子互动的目的和教育意义.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