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22 浏览:18186

摘 要课程是实施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也是思想政治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裁体.因此,思想政治课课程居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思想政治课改革,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我国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的重要部分,这个改革是我们对世界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积极主观反映.

关 键 词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核心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是国民意质的竞争.因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有高素质的国民.而我国的国民素质并不高.就思想道德水平而言,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贪污腐败,市场上的检测日伪劣,经营活动中的坑蒙拐骗,各种刑事犯罪,损人利己不道德行为等都是我国国民思想品质素质不高的表现.所以必须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有知识有技能的专门人才.而培养人才,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方面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方面起着奠基基础的作用.所以,我国要想缩小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或者超越它们,就必须发展教育与科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人口多是中国的一个特点,如果通过教育提高中国的人民素质,那么中国就会在世界竞争中占忧势.

1课程改革“应试”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谁主动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取得竞争的胜利.为了取得竞争的胜利,各国都认识到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政府都参与并领导学校教育的课程改革.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政府不但关注教育课程改革,还在政策上发布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并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教育发展战略方案,认真组织人员编写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等.目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它们发展教育的目的,既是为了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现指导改革,用先进的课程观指导课程改革.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国外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都赋予了教育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


但我国教育的现状,却不能使教育完成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必须对我国的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包括思想政治课课程.一是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成了课程改革的大敌.知识本位主义者认为,学校教师的中心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学生就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这样,学校教育必然出现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必然出现死记硬背知识的现象;由于每个学科都从学科本位出发,片面强调自己施教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为自己本门学科争取过多课时比重,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教育、课程、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妨碍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二是“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应试教育”课程的功能是筛选少数的精英,学生为考试而整日学,教师为考试而整日教,使学生学习负扭过重,厌学情绪大,课程脱离社会和学生生活,使体现全面发展要求的课程方案得不到落实,造成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怎么发表展的需求不适应.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改革教育必须从改革课程抓起.教育改革必须以“育人为本”,而育人必须“以德育人”为先,以德育人是育人的根本,所以必须对思想政治课课程进行改革,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2课程改革是加入WTO后对我国基础教育挑战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大市场,面临从未有过的挑战.第一,面临教育怎么写作观念的挑战.WTO成员国把教育列入开放怎么写作的内容,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怎么写作,一种可以交换的怎么写作产品.这就是说,学校、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家长、学生有权选择学校、选择教育形式,学校和数师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合格的教育怎么写作.第二,面临人才标准国际化的挑战.国际标淮人才市场要有开拓创新精神;有高尚品质和责任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健康的个性;有与人合作、协调、国际交往能力等.第三,面临教学质量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人才需求将上升,人才的国外输出也加剧,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要求将更高.第四,面临教育市场的竞争.教育国际交流带动一些国内学生到外国求学,国外教育机构也到中国办学,外国学生到中国学习的效量也要增加,中国教育市场面临着同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这种竞争来临的同时,也给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这个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落后的教育形式,使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人才标准、人才素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特别要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革.只有这样,中国教育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对人才质和量的需要,也才能提升中国教育在教育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课程体系.

3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课程建构的指导方向,它根据的是教育思想,贯彻的是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的是素质教育,体现的是时代精神.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怎么写作;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