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理观照下的《天狗》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096 浏览:70257

【摘 要】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标举整体和意象.本文运用格式塔理论中整体论和同型论的主要理论观点,分析郭沫若名作《天狗》,以创作角度和鉴赏角度双线并行的方式,观照诗中意象选择,以此呈现诗中作者的创作视野和读者的阅读视野的融合.

【关 键 词】格式塔心理学;意象;创作论

汉语以言传神,意在言外,重意合,重驭神,寥寥数语,便勾形画境,以意象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法从古至今一脉相承.而诞生于20世纪初的格式塔心理学,其理论中的意象、格式塔质等核心概念和整体论、同型论等理论,对研究古今诗歌的意象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本文欲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对诗歌进行分析研究,故选取郭沫若的现代抒情诗歌代表作《天狗》,考虑到其无论在诗的语词选用上,还是在立象造景上,其况味和神韵都别具一格,具有较大的鉴赏价值与典型性.

一、格式塔质观照下的《天狗》

格式塔心理学派通过大量实验证明,直觉活动中的对象的整体性质并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往往大于部分相加之和.反观作品,作者创设的每一个意象和场景,并不是仅局限于描摹事物本身,而是为了创造新的整体质,即格式塔质.

因格式塔质注重整体概念上的理解,故笔者在此文中将“天狗”做广义的理解:第一,“天狗”意象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天狗吠日”,喻指其以“旧时代”的身份特征存现于“新时代”,具有强烈的自我改造与自我更新的冲动,这也与作者冲破四书五经、留学海外的生平相照应.第二,“天狗”意象不仅指“小我”的个体,更是象征整个民族的“大我”,作者以天狗的行为意识作为整个民族进步人士的代言人,实现了“小我”和“大我”之间的融合.

1.读者阅读视野:整体质大于部分相加之和

读者的阅读视野在阅读中不断进行意象的有机组合,形成“1+12”的审美效应.《天狗》是在“自我更新―自我否定―自我扩张”的逻辑顺序下展开的.全诗由四节组成.第一节以“吞”字为眼,以“我是一条天狗呀!”将“我”和“天狗”关联.天狗以其极富浪漫主义的姿态开始鲸吞日月、并包宇宙,既是积蓄能量的过程又是“纳故吐新”的伏笔;第二节承接第一节,天狗开始向世人展示它的能量,将自己化身成为“光明使者”,与“日”、“月”、“星球”和“X光线的光”做对等,表明自身拥有击垮旧世界的“全宇宙Energy的总量”和带来新光亮的创造精神.第三节是全诗艺术手法最为丰富、自我意识最为凸显的一段.抒情主人公“天狗”的能量集合和旺盛情感亟需爆发的出口,他疯狂地飞奔、吼叫和燃烧,动词上的复沓、排比上的层加,这只孑然独立和异常强大的天狗迎来“凤凰涅”,他在精神和肉体上肆意撒欢、张扬个性,在极富传奇和浪漫色彩中迎来新生.第四节仅用两句表现新我新意识的诞生,将在新时代爆发出新的个性与张力,首尾呼应.

四节“天狗”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的联动组合,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极富毁灭能力和创造精神、极富个人主体精神的“天狗”艺术形象,从而能够让读者从“小我”的天狗读出“大我”的国家民族之意.这些对天狗广义的理解,既是基于各部分对“天狗”裂变各阶段的分析,又出自文本但高于文本,在全诗的整体性结构关系中生成了具有审美效力的新质,使得“整体质大于部分相加之和”.

2.作者创作视野:整体质决定着部分要素的性质和意义

格式塔质心理学之所以看重整体质,是因为只有在整体中,局部才能充分显示其意义,因为这意义是由整体质决定的、赋予的.i

正是基于这样整体质的把握,郭老笔下的“天狗”才能区别于一般作品中对动物的状、行、声的描摹,区别于拥有着自然天性的生物,而赋予文中的“天狗”以张扬之个性、之浓烈的深意和诗意,区别于民间故事中光明破坏者和黑暗制造者的传统形象,被赋予了旧能量的鲸吞者和未来新能源的制造者的英雄色彩,使疯狂地奔跑跳跃、剥食吸噬的“天狗”并不觉得荒诞,而觉瑰丽浪漫,甚至“X光线”这种非文学要素也具有文学意义,成为整体的有机构成部分.因此,郭老对天狗的整体质的定位直接决定了天狗的情感与行为,起着一种整合完型、统领制约的作用,也就构成了创作中行文的内在逻辑,形成作者的创作视角.本关系图也尝试表示各部分章节与整体质间的关系,侧重表达创作视野和阅读视野间的融合.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创作论与读者阅读的意象重构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文艺心理学鲁道夫阿恩海姆,其创作论的核心观点是“知觉”与“再现”.他将作者内心对一般结构性质的把握称作“知觉”,其外化形式称为“再现”,而读者对艺术作品的阅读过程,是对其蕴含的情境和意象的解构重组加之自身对作品一般结构性质的把握,从而形成自身独到的阅读体验.

1.作者创作视野:知觉与再现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能真实地再现事物的结构整体性和深刻地传达事物的内在的表现性,而不是机械地摹拟、记录对象的细节真实.阿恩海姆将作者在知觉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事物的一般结构性质称作“知觉概念”.其有两个特征:

其一,由于它是通过对于个别事物的知觉而产生,因而具有个别性和具体性,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概念具有抽象性.ii郭老将自身“知觉”中这种炽热的情感命名为“天狗”,在摹状中带有诗人自身的烙印,这有别于鲁迅笔下对同类“知觉”的描写,是“郭沫若式”的人物形象.

其二,它不是机械地模仿对象,而是通过简化提出对象无关紧要的细节,使其结构特征凸显出来,从而把握对象的一般结构特征.iii如“天狗”的形象来自民间故事,但文中的“天狗”形象仅抓住了传统形象中吞日噬月的行为共性,剔除了传统意义赋予的褒贬色彩.


郭老利用这“相由心生”、“相传心声”的特殊关系为所要表现的心理事实寻找载体――天狗,既遵从格式塔原则下对格式塔意象的布置,又实现“知觉”与“再现”的互相转换.

2.读者阅读视野:格式塔意象的重构

阿恩海姆曾说,非物质的心理事实与物质的物理事实之间存在着结构上的相似性,即“同质异构”.因此读者对作品的品读过程,应该以“同质异构”的方式去印证作者的“知觉概念”,这就要求读者立足意象,寻觅意象的同构物,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格式塔意象.

全诗29句句句以“我”字开头直抒胸臆,有意地强调和重复“我是什么”、“我怎么样”.开篇直呼“我是一只天狗呀.”,通过意象重构和联结,展现“天狗”的整体意象义:救国图强的改造信念和极度膨胀的自我意识,让诗人感到精力充盈以及不可遏止的冲动、兴奋、紧张,以诗人为代表的爱国能人志士愿在救国之路上实现自我更新,哪怕牺牲捐躯也在所不惜.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后期运用分析中,也逐渐融合了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等思维模式.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对《天狗》进行解读分析,实则是用理论将郭沫若在创作此诗时的心智活动进行分析,对比读者对诗歌的推理,以寻求创作视野和阅读视野的融合,对诗歌整体能有更为准确和完型的把握.

注释:

i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页

ii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4页

iii【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走向艺术心理学》,丁宁等译.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49页

【参考文献】

[1]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饶,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黄俊娟.格式塔心理学与诗词鉴赏中的格式塔意象构建[J].探索与争鸣,2011(4).

[4]张德明.现代性的高峰体验与审美传达――郭沫若《天狗》赏析[J].现代回眸,2005(4).

作者简介:李洋洋(1991.08―),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浙江师范大学本科在读,主要从事汉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