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众传播的受众心理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92 浏览:106175

【摘 要】对于整个传播系统来说受众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传播效果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探究大众传播的受众心理时就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受众的心理进行剖析,分析受众的认知心理、受众的需求心理、受众的好奇心理和受众的心理效应,只有对大众传播的受众心理进行有效的把握,才能使得传播效果更理想.

【关 键 词】大众传播;传播效果;受众;认知心理;受众心理

一、受众的认知心理

受众普遍存在的寻求信息的心理现象就是受众的认知心理.受众寻求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消除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人对事物的认知一般具有深浅层次之分,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受众的认知心理也具有深浅层次之分,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1.浅层次传播效果.浅层次传播效果属于受众的环境认知效果,它形成于受众的知觉层面,天气预报、列车时刻更改消息等浅层次的传播内容,受众只需感知,无需经过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只产生浅层次的认知效果.

2.中层次传播效果.中层次的传播效果又称为维护效果和价值形成,它在影响受众的思维和情感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闻报道中,大众传播通常会对新闻事件进行价值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社会规范,受众通常要对该类传播内容进行思考,从而形成相应的价值取向.

3.深层次传播效果.深层次传播效果又属于社会行为示范效果,它在浅层次和中层次传播效果的基础上影响着受众的意志和个性心理品质,一些报道和传播会使得受众的心灵受到震撼,使得受众在传播中学习社会角色,以获得社会的认同.

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从认知到态度变化再到实际行动,反映的是大众传播效果的不断积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传播者要想使得传播效果良好,并达到自己的传播目的,必须对受众的认知心理进行剖析,并认识到受众认知心理的层次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受众认知心理需求进行传播活动,才能让受众了解传播者的意图.

二、受众的需求心理

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受众具有一定的需求心理,这种精神需求主要包括社会化需求、信息需求和调节生活需求等.一般情况下,受众的心理需求层次是由受众的结构层次决定的,且受众的心理需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同受众群体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和生活环境等都具有差异性,他们在进行传播内容的选择和理解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大众传播的效果通常是由受众的心里反映出来的,传播内容只有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使得传播效果良好.受众的需求层次也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对于同一受众群来说,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也是不同的,大众传播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对传播模式进行调节和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受众思考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主导意识使其在传播活动中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心理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因此,传播者要对受众的需求心理进行整体把握,改变传统大众传播的思维模式,站在受众的角度,对大众传播进行改革,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受众心理,从而使得大众传播获得最佳的效果.

三、受众的好奇心理

受众对大众传播内容通常具有敏感好奇的心理,受众的好奇心理是受众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机体在遇到新异刺激物或者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反射,如朝向和探究反射行为时就成为好奇.心理学上把好奇心理称为直接兴趣,这就是说在某项活动和事物中,不需要对该活动和事物加以说明和启示,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该活动和事物感兴趣,并关注该活动和事物.在大众传播中,人们通常对第一次出现的、罕见的、反常的事件和事物产生兴趣,这就意味着人们对该新闻事件和事物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理,从而对该类事件和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探究.在大众传播活动中,抓住受众的好奇心理能,对新闻传播内容进行细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

四、受众的心理效应

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其所针对的对象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传播者在进行大众传播活动时,应该重视受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和心理效应,受众的心理效应是指大众传播活动中受众的心里对传播活动和传播效果的影响,其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威信效应

威信效应主要是指传播者的权威性对受众心理产生的作用和其对产生的传播效果的影响.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扮演着信息采集者、把关者、制作者的角色,受众要求接受的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传播学上认为,可信度高的传播者和信息来源对受众的说服效果越好,传播的说服性效果越大,反之,可信度低的传播者和信息来源对受众的说服效果越差,传播的说服性效果越小.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信源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通常会对受众的威信效应产生极大的影响,且信源的地位和威望通常是受众给予的,如果信源的可信度无法很好的满足受众的期待,则会使得其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大打折扣.大众传播内容讲究的是以事实说话,为实现大众传播的可持续发展,要确保大众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得传播的内容更具有说服力.

2.顺从、认同和内化效应

这三种效应主要是指手受众态度改变的心理层次.在大众传播中,顺从效应能够对人们的接受行为模式进行规范,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个性的压抑.认同效应使得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内容保持一致,这种一致不仅仅表现在外显行为上,使得受众在心理上和大众传播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所谓内化,就是指把大众传播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将大众传播的观点和情感作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的一部分.在大众传播中,受众通常顺从和认同有益的传播,这对建立健康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顺从、认同和内化效应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当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内容持着顺从和认同的态度时,受众更容易进一步接近与大众传播的相关内容,这为大众传播内容的内化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受众在顺从和认同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不断的体验改变自身的心理状态.


3.逆反效应

受众在预存立场和某种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在接受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产生额与传播者传播意图相反的心理.受众的逆反心理主要体现在对大众传播内容的评价逆反、情感逆反和行为逆反等方面,这就意味着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内容的传播者不满,并产生抵触和排斥情绪,这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大众传播活动的进行,并产生对传播活动极为不利的负效应.通常情况下,受众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大众传播活动的开展不当引起的,由于传播者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失误,造成了受众逆反效应的产生,影响了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大众传播内容力求真实全面,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度传播状况的发生,给予受众充足的大众传播内容选择空间.传播者应该具有极其强烈的受众意识,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将受众当作大众传播的服务对象,采取有效措施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规范和优化,从而达到消除受众逆反心理的目的,将受众的逆反心理转变成顺向心理,建立相应的平台和受众进行情感沟通,拉近媒体和受众间的距离,使得受众心理的亲近感逐渐增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大众传播在受众中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达到大众传播的主要目的.

总结

对于大众传播来说受众使其源泉,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大众传播的受众心理进行细致准确的研究,才能使得大众传播更好的怎么写作于大众,才能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受众传播的效果.因此,大众传播的过程中要将分析受众的心理当作首要任务,对大众传播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以充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张骏德,刘海贵.新闻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